首页 > 国际视野 > 正文

闫琪:美国对华全面战略竞争围堵步伐加快,中国如何应对?

会议现场 主办方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闫琪)5月30日,中美论坛(2022年春季)“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对华政策进展评估与中国应对”主题研讨暨报告发布会于线上举行。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以下简称“人大重阳”)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承办,观察者网共同主办。会上发布了《大围剿: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对华政策的进展评估与中国应对》研究报告,十余位专家学者参与会议研讨,逾40万人次在线收看了本次研讨会。

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局意识 共同推动全球治理进程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开场致辞 主办方供图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副主任蔡彤娟发布《报告》 主办方供图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进行了开场致辞。王轶强调,当前,世纪疫情催化百年变局,各国博弈不断加剧,全球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当下,全球发展正处于关键转折点,如今的世界比以往更需要团结、比以往更呼唤合作、比以往更期待和平。世界各国不应谋求“小圈子”、搞“小团体”,应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放下偏见、加强合作,在重大问题面前,共同推动全球治理的进程。大国更加需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塑造大国形象、输出大国智慧、体现大国担当、承担大国责任,通过凝聚最大合力,应对全球多样挑战。人大重阳在此关键时刻推出这份报告,可引发社会各界对目前中美关系及世界未来“何去何从”的深刻思考,同时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借鉴。

在报告发布环节,人大重阳宏观研究部副主任蔡彤娟研究员发布了《大围剿: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对华政策的进展评估与中国应对》研究报告(以下称《报告》)。她介绍道,《报告》梳理了俄乌冲突以来美国针对中国的压制行动。截至5月16日,美国针对中国的压制行动大概有24项,体现在经贸、金融、意识形态、军事科技、地缘政治各个领域和方面,充分说明了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并未延缓对华的全面竞争之势。近期,美国提出对华“综合威慑”,对华全面战略竞争和围堵的步伐加快,逐步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的特点,在金融经贸领域连续施压基础上,更多融入了意识形态层面的因素,名为“综合威慑”,实则开启“大围剿”之势。报告认为,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全面战略竞争不仅是国家权利之争,更是一场制度之争、话语权之争、全球治理之争。中国应放弃同美国避免战略竞争的幻想,以底线思维努力防范最坏军事战争摊牌可能性的发生,并在适应中美关系紧张新常态的同时主动塑造中美关系,寻求中美合作的可能性,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局意识,在关键问题上形成合作共识,推动全球治理尤其是全球数据治理的有效开展。

人大重阳执行院长王文主持致辞环节与报告发布环节。

利用好时间窗口 塑造对我国更加有利的国际体系 

在主题演讲与讨论第一环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中国银行原副行长张燕玲、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达巍、东方证券总裁助理兼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分别发表了相关看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发表演讲 主办方供图

中国银行原副行长张燕玲发表演讲 主办方供图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发表演讲 主办方供图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达巍发表演讲 主办方供图

东方证券总裁助理兼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发表演讲 主办方供图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主持主题演讲与讨论第一环节 主办方供图

陈文玲高度肯定了《报告》,她认为,美国和中国若能缓和敌对关系,对整体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是不愿意选边站队的。美国政客从拜登、到布林肯、到戴琪和耶伦,其对华态度都言行不一、非常分裂,足以看出美国政坛已没有合格的政治家。中国既要做好短期应对,更要做好美国长期遏制打压中国的战略准备,积极对外开展合作。

张燕玲表示,在美国加剧对华“大围剿”的趋势面前,我们过往的很多优势“头衔”,如世界最大制造业国、全球第一贸易国等,或许将要或正在发生着改变。在“大围剿”网络正在组建、加强的过程中,中国需要利用好时间窗口,一方面处理好我们自己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另一方面做足美国单方面脱钩、切断供应链的预案。

吴心伯认为,俄乌冲突以来,美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和美国已经开始的对华战略竞争之间出现了一种共振现象。在美国对中国实施的诸多围堵中,要特别注意俄乌冲突、台海问题和印太战略几个问题中美国的动向。他强调,中美博弈的关键点还是在中国自身及国际体系的层面,我们需要主动去塑造对我国更加有利的国际体系。

达巍高度评价了《报告》的翔实性、鲜明性和可行性,并表示,连接还是脱钩,是当前中美竞争的核心。面对挑战,他提出三个问题:一是怎样维持和发达国家的连接性;二是如何逆转或延缓当前不利于全球治理的种种变化;三是如何单方面开放,借国内市场吸引各国与中国保持连接。

邵宇表示,供应链近岸化、内卷化,技术创新的武器化、政治化、集团化,货币体系的滥用和割裂化,包括俄乌冲突地缘风险的显著化和暴力化,都已经成为现实。他认为,目前中美之间面临三重竞争,也就是三重“修昔底德陷阱”,涉及到利益、体制和文明本身。面对疫情的反复,包括即将到来的更激烈的竞争,只有用更开放的态度,更大的准入,才能真正赢得这场竞赛和未来。

主题演讲与讨论第一环节由人大重阳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主持。

在双边互动摩擦中探索发展方向 

在主题演讲与讨论第二环节,香港新范式基金会总裁邵善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樊吉社、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军控与国际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滕建群、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和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双聘教授赵燕菁、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刘志勤分别发表了相关意见。

香港新范式基金会总裁邵善波发表演讲 主办方供图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樊吉社发表演讲 主办方供图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军控与国际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滕建群发表演讲 主办方供图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和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双聘教授赵燕菁发表演讲 主办方供图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志勤发表演讲 主办方供图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刘玉书主持主题演讲与讨论第二环节 主办方供图

邵善波提出了三个观点:第一,俄乌冲突是美国计划外的,这场冲突没有影响其将中国视为最大竞争者,但造成了他们对华政策的调整;第二,虽然俄乌冲突不是我们想见到的,但这对中国的能源和粮食安全都是一个重要的机会;第三,在反制方面,美国最大的弱点就是美元,现在我们面对中美关系的重要抓手,就是怎样更安全地扩大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应用。

樊吉社表示,俄乌冲突实际上没有改变美国的对华战略,但会在较长时间内对美国的对华策略产生影响。美国试图用统筹的视角发展对外战略,建构阵营化的世界,以此来和中国进行竞争。立足当下去展望未来,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真正通过双边互动、摩擦、碰撞去探索未来发展方向的阶段。

滕建群表示,拜登上台后,从区域力量、军事同盟、价值观和国际秩序四个方面调整了亚太政策。但由于美国过度重视眼前利益,以及旧有的中美力量平衡正在发生变化,上述手段的实施遭到阻碍。为应对国际局势的波动,我们要加强争取中间地带的外交努力,以保证在国际上有更多的空间和伙伴。

赵燕菁表示,美国不是一个利益无差异的整体,中国外交策略的选择不应该是无差异孤立的,而是根据美国的执政者是谁,选择我们对应的策略。中国要做好和俄罗斯等金砖国家建立平行全球化的准备,以替代美国退出的全球化。

刘志勤围绕美国的战略重点、战略竞争对手、战略未来三方面展开论述,他提出,当全球化遭到肢解的时候,中国完全可以建立自己的全球化网络,扩大我们的朋友圈。在提倡和发展全球化的同时,一定要发展中国所提倡的真正和谐的全球化,以免陷入美国模式的陷阱。

主题演讲与讨论第二环节由人大重阳宏观研究部主任刘玉书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