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 新闻报道 > 正文

官渡区2个项目拟入围2022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日前,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公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2022)”入围名单,全国共有100个案例拟入围,其中官渡区金马街道《用好“1+4+3+9”模式 绘浓社会治理幸福底色》、太和街道和平路社区《从“自治共同体”走向“融合自治”》2个项目拟入围。

用好“1+4+3+9”模式 绘浓社会治理幸福底色

近年来,金马街道党工委立足实际,积极落实《官渡区关于“一核多维、共建共享”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实施意见》,不断探索实践“1+4+3+9”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通过党建引领、四治融合、三创示范、九维联动构建社会治理磁场,用磁场效用激发社会治理新动力,逐步实现党组织引领坚强有力,政治清明、要素融合、公众参与、科技支撑,“一子落而满盘活”的良好局面。

聚焦一核引领 把稳红色“火车头”

金马街道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的“轴心作用”,搭建基层社会治理联动机制,依托街道区域“党建联盟”、社区“大党委”平台,强化党组织集聚基层治理合力的功能。实施“红色领头雁”培养工程,强化班子,提升党员干部综合能力。

聚焦四治融合 磨好基层“绣花针”

对标辖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推进、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在设计制度、制定规划、实施方案时将人民的需求放在首要位置,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自组织作用,调动社会力量、社区居民参与社会治理,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由“政府定”“政府评”“政府干”转变为群众“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逐步形成群众自治圈、社会共治圈。如:东华路社区成立“先锋管家服务中心”。街道着力构建区域化“党建联盟”平台,吸纳辖区单位、企业党组织48家,形成“1+3+5+13”的区域化党建格局。东华路社区、曙光社区建立全省首家“微法庭”“法官工作室”。东骧社区成立“社区院落议事亭”。凤凰山社区建成接入公安网人脸识别系统8组16个,增设人脸识别探头1041个,在市公租房盛惠园小区完成197套人脸识别系统等。

聚焦三创示范 解好为民“方程式”

机制创新,绘制民心晴雨表。制定《金马街道社区干部管理制度(试行)》,完善《金马街道科级领导、中层干部述职评议制度》。治理创新,搭建民意连心桥。街道成立了“红色物业”联盟及3个社区“红色物业”联盟工作站,共建成市级“红色物业”示范点3家。项目创新,种好民生责任田。开展两届社区公益“微创投”大赛,成功孵化“金小马”志愿服务队、“创业小屋”、“邻里互助社”等社区社会组织,截至目前,申请在中心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已达52家。不断提升“一老一小”工作的温度和厚度。东华路社区创办“三块三”伙食团,招募了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企业、社会组织、居民、学校等志愿者521名,打造了“小读者课堂”“英语角”等多个儿童志愿服务项目,守护孩子们的“成长路”。

聚焦九维联动 织密基层“服务网”

金马街道围绕九个维度,将文化、政法、统战、群团、社会组织全面融合,引领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构建109个四级网格,251个五级网格工作队。建立健全“群众需要、书记吹哨、部门报到”的基层治理机制,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金马辖区13个社区均建有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100%。探索形成金小马“1652”志愿服务体系。依托“兴趣+社群”模式,充分挖掘和培养社区居民骨干。成立区域化“团建联盟”。构建“党建+社区自治”“党建+公共单位”“党建+非公企业”三大网格。成立云南省首家“红色之声”理论直播基地,推出“红色之声理论宣讲”品牌,采取网络直播讲党课的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组建了一支21人的网评员队伍,及时监测、回应和媒体舆论,推动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从“自治共同体”走向“融合自治”

昆明市官渡区太和街道和平路社区成立于2000年,辖区0.38平方公里,共有108个楼院,80%以上为老旧小区。辖区公共单位38家,社区商户近800余家,现有居民住户5188户15687人,常住人口10187人,流动人口5000余人。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17家,其中有昆明市第十六中学、和平小学、和平幼儿园3家公办学校。

和平路社区辖区内老旧小区众多,在推动社区治理和居民服务过程中面临周边巷道及院坝存在机动车乱停乱放严重,堵塞生命通道;小区基础设施配套差,消防隐患、治安隐患较多,巷道环境卫生脏乱差;群众工作协调难度大,老旧小区治理涉及人员较广,意见很难统一;社区党员及自组织力量发挥有限;需扩大群团组织数量和质量,引导多元主体形成协同合力,实现社区治理的融合自治等问题。

 和平路社区在推进基层治理的前期,构建了涵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多个群团的“自治共同体”,随着社区治理和居民需求不断变迁,在“自治共同体”探索形成“融合自治”模式。探索创新出了党建引领,夯实多元主体自治融合基础。党员示范,依托红色邻里党支部发光发热。党群合力,探索社区治理“外引+内培”。创新服务,激发社区为民服务积极性。多措并举,形成“红色邻里和融合自治”等做法,形成了具有可复制的推广经验,如:做强一核,通过党建引领,打造“大党委”形成社区治理的坚强中枢,扩大“大党委”的服务及辐射效应,将基层党建贯穿社会治理各领域和全过程;做大多维,汇聚更多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参与社区治理,形成综合性、立体性的服务网络,通过活动室、议事会、工作驿站等各种载体参与社区建设;做好融合自治,不断发挥好社区内外资源和群体,调动居民从被动参加向主动参与转变,激活了社区治理的各个主体,促进各个主体的交互融合和发展。

如今,和平路社区在实践中找准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的融合点,探索出“从‘自治共同体’走向‘融合自治’”治理模式,通过“大党委”“网格党支部”“居民议事会”等机构同业委会机构有效结合,多方力量的协同发力,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效凸显。形成了“和乐居街坊荟”等10余家深度服务社区和居民的自组织队伍,依托自组织提供内容丰富的为民服务,居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意识不断增强,居民已经从被动约束者变成了主动参与的制定者。

据了解,为更好地发掘全国各地社会治理创新案例,研究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可推广借鉴的社会治理模式,助力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由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指导,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主办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2022)”征集活动于今年5月启动。本届案例征集活动得到各地党政机关和社会各界广泛响应,活动组织方共收到申报案例715个,内容涉及面广、针对性强,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体现了近年来各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反映了当下中国社会治理的诸多经验和智慧。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活动组织方研究制定了客观、严谨、科学的评审规则,并组织国内社会治理领域权威专家学者,经过分类汇总、初步审核、通讯评审、专家会审等环节,共遴选出100个案例入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