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甘肃省市域社会治理百强案例 > 案例展示 > 正文

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切实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枫桥经验”是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创造的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宝贵经验,50多年前产生于浙江枫桥,毛泽东同志当时批示要学习推广“枫桥经验”。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近年来,白银区把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贯穿平安白银区、法治白银区、和谐白银区建设的主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地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不动摇,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在基层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党建引领为立足点,实现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合拍共鸣

一是构建组织引领体系,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各村、社区进一步完善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把村、社区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领导核心。着力强化村、社区自治功能,进一步完善村、社区居民会议和居民议事协商制度,健全民情恳谈、社区听证、社区评议等对话机制,推进社区民主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强化权力监督,严格落实村、社区 “四议两公开”、“三议五会”等制度,推进居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参与辖区公共事务。把新时代“枫桥经验”治理模式融入“三会一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党内组织生活,切实推进基层治理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落地。

二是推动从严治党全面覆盖,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制定《白银市白银区干部监督信息月报制度》,落实信息定期报送制度,建立了干部监督信息台账。严格开展领导干部请销假、外出报告、出国(境)审批,对领导干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监督管理。开展干部档案专项审核“回头看”,对审核发现31名干部档案存在涂改问题进行了处理。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排摸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15个,培育创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示范点13个;强化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对1000余名村、社区“两委”成员进行了任职资格联审,清理有前科劣迹村社区“两委”委员26名。

三是选强配优基层党建人才,激发基层党组织新活力。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好干部“五条标准”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尺,树立重政治、重品行、重实干、重基层、重公论、重担当的选人用人导向,用好日常了解、调研谈话、核实甄别、分析研判、以事察人等有效管用的方式考察识别干部政治素质,确保把政治素质过硬、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为民服务意识强的干部选拔进基层领导班子。实施年轻干部“六个一批”计划,组织优秀年轻干部参加专题培训班,选派45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深入实施“归根工程”,积极吸引区外白银籍专业技术人才和优秀大学毕业生回乡发展、创业和就业。

二、以倾听民意为切入点,实现基层服务与治安防控同频共振

一是持续扩大普法宣传实效。深入开展 “七五”普法、“法律十进”活动,认真组织“12.4”国家宪法日集中宣传活动,建立健全基层党委学法用法制度,把基层领导干部抓法治建设纳入干部年度考核内容。近年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2600余场次,发放各类法治宣传资料18万余份,受教育人数28万余人次。逐步形成了常态化法制宣传教育机制,积极打通为民普法“最后一公里” ,为提升群众民主法治意识奠定基础,在全区营造了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建立白银区反家庭暴力伤情司法鉴定中心、白银区反家庭暴力妇女儿童法律援助中心,依法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打造法治宣传广场、法治宣传长廊等120余个,创建全国民主法治村(社区)2个、全省民主法治村(社区)15个,民主法治示范创建活动覆盖率达75%,巩固率达100%。

二是深入开展“六小”活动。围绕构建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以“强化小宣传、排查小隐患、调处小纠纷、提供小服务、整治小环境、体现小关爱”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治理“六小活动”,形成宣传引导、风险防控、纠纷调处、管理有序、环境优化、权益保障的法治型社会治理“六个机制”,走访群众7000余户,为群众代办事务980多件次。充分发挥文化协会、乡贤理事会等社会组织引导作用,在重要传统节日和节庆日,开展民俗文化展览和群众性交流演出,以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以 “小服务”赢得广大群众的赞誉,通过小活动,实现大和谐。

三是不断提高社会治安服务管理能力。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大力构织社会治安防控“六张网”(即街面巡控网、社区防控网、单位守控网、视频监控网、区域联控网、网络管控网),组建了200名的白银区治安巡防队伍,由6支65人的街道联防队和52支1900多人的社区群防群治队伍、735人的单位安防队伍进行守防,探索建立了全面巡防、街道联防、社区群防、单位安防、视频控防“五防”模式。研究制定《白银区2019—2020年“雪亮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安装公共视频监控探头(高清)1473个,实现了城乡公共视频监控全覆盖,边界交通道口全监控。深入实施“三供一业”、“老旧楼院”改造项目和企事业单位“探头向外”工作,新建设视频监控摄像头2083个,提升各物业小区、老旧楼院、公共区域技防设施覆盖面,切实解决社会面防范设施落后、管理无序的问题。

四是大力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进一步规范运行综治网格管理,研究制定了《白银区综治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方案》,按照省市关于网格划分原则,细化了网格划分标准,建立了乡镇街道、村(社区)、村民小组(社区片区)三级网格工作体系,科学划定了10个一级网格、122个二级网格、486个三级网格,配备网格长548名,配齐网格员662名。依托政务专网建成从省到村(社区)统一运用的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治理信息网络,搭建三级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信息平台,对辖区内的综治各类信息进行研判处理,纵向实现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联网,横向实现综治相关成员单位联网,达到了初始信息、基本民情、矛盾纠纷信息从下向上传输集成,数据自动生成,层层升级汇总,督导协调解决的工作目的。目前,筛选确定155名综治信息员,购置综治专用电脑126台,为网格员配发综治专网移动终端693部,通过综治信息平台采集受理事件11379件,办结11321件,办结率99.49%。通过综治信息平台排查录入矛盾纠纷268件、化解225件。

三、以化解矛盾为着力点,实现协调联动与真抓实干出新出彩

一是重点推进“乡镇检察室”创建。白银区人民检察院紧密结合“保民生、促三农”、“两联系、两促进”、精准扶贫等行动,按照“机构建设标准化、智能作用明确化、队伍建设专业化、法律监督规范化”的目标,着力打造全省检察机关派驻乡镇(街道)检察室规范化建设创建品牌。充分发挥窗口职能,畅通司法便民渠道,提供便捷化“指尖服务”,规范基层执法行为,营造清廉法治环境,不断提升服务基层水平,截止目前,共开展法制宣传活动35次,提供法律咨询48次,开展送法下乡、以案释法等法律服务28次,受理信访案件18件,收集、移送案件线索3条。

是着力推进“一站式诉讼服务”。白银区人民法院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全面建设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推动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理念更新、机制变革、科技创新,实现一站式多元解纷、一站式诉讼服务,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发挥人民法院在诉源治理中的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推动工作向纠纷源头防控延伸。今年以来,诉讼服务中心登记立案6737件,对外委托鉴定、评估等280件,向上级法院报送上诉案件378件,接受上级法院二审和审理完毕退卷的案件338件。接待群众来访、指导当事人诉讼服务780人次。

是全面推进“人民调解团”创建。白银区司法局不断研究探索,坚定司法为民、调解为民、服务为民的理念,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积极推动辖区重点企事业单位建立人民调解组织。以突出法治和律师参与人民调解为特色,依托律师事务所、法学会,吸纳具有丰富社会经验、具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在社会公益领域贡献突出的社会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参与人民调解工作,目前全区共有人民调解组织123个,人民调解员1018人;其中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10个,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83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24个,第三方调解团3个,个人调解工作室3个。 

四、以构建体系为落脚点,实现源头预防与多元化解见实见效

一是创新方式,全方位构建大维稳体系。全面建立并推行“1+3+10”社会稳定风险防控工作体系,区乡村三级建立了风险防控台帐,并分类做好管控工作。全面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和评估结果运用,对重大项目、重大活动实施风险评估,实现了维稳工作由被动保稳向主动创稳、被动应对向主动治理、被动处置向主动防范的转变,推进了风险防控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今年以来,共排查各类风险30个,化解24个。评估重大项目17个,重大活动20个。

二是夯实基础,广领域构建各类隐患大排查体系。以农村网格信息员、村社干部为骨干,延伸隐患排查工作“触角”,以十户中心组为点、以村民小组为线、以村为面,形成横向联系中心组,纵向贯通村、组、户纵横相结合的立体化隐患排查工作格局,建立普遍排查、重点排查、定期排查相结合的常态化治安隐患排除机制,按照“全覆盖、零遗漏、应排尽排”的要求,围绕重点对水利设施、公路交通安全、房屋及公共设施安全、安全用电等重点部位,今年以来,排查治安隐患104个、施工安全隐患1800个、交通安全隐患34个,消防隐患1108个,重点人员社会隐患42个,消除企业安全生产隐患5837个。

三是多管齐下,多层次构建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按照“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中、事在网中”和控制小苗头、解决小困难、防范大事故、促进大平安,凝聚大民心的原则,坚持四个紧盯不放(紧盯突出问题不放、紧盯敏感问题不放、紧盯重点人群不放、紧盯关键时段不放),以村综治中心为工作平台,坚持情报先行、情报引领,完善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采取上门入户拉家常、庭院地头做工作、法律专家送服务、调解室里解心结、“五老”人员化积怨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法理兼顾、易被群众接受的调解方式,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进家庭活动,主动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切实做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今年以来,共排查出矛盾纠纷2407件,化解成功2407件,其中婚姻家庭纠纷77件,邻里纠纷704件,劳动争议纠纷479件,路交通事故纠纷242件,其他纠纷905件。

五、工作探讨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就要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枫桥经验”的生命力就在于创新,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平安建设等方面呈现新需求。与时俱进地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就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把化解矛盾作为根本原则,努力构建基层社会善治新体系;把为民便民作为根本任务,努力打造矛盾风险防控新模式;把基层基础建设作为根本支撑,努力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新动能。

第一,以社会矛盾排查化解为主线,努力在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上寻求新突破。深入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各村社区要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进行反复 “回头看”,以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大社会矛盾积案和不稳定问题为重点,进行检查,巩固调处成果,防止发生反弹。进一步加强情报信息搜集工作,坚持日分析、周研判、一事一报和敏感期间零报告制度。对各种不稳定因素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及时预测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重大情况预警,切实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

第二,以提供便民服务为原则,努力在提升农村群众幸福指数上寻求新突破。依托村综治中心、综治信息平台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拓展服务群体和项目,打造“爱心化”便民服务阵地,提供信息查询、社会保障、民政低保、社会救助、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再就业服务、矛盾调处等“一站式”服务,方便快捷服务群众,确定群众事务代办人员,轮流值班代办,结合实际推出“网格化联系卡”和上门服务、预约服务、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和提醒服务,为群众提供代购生活用品、代办民政保障手续和代理缴费服务。着力抓好宣传教育工作。突出抓好“法律十进”工作,大力创新载体、丰富方式,结合宪法宣传日、宣传月等主题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弘扬法治精神,促进全社会学法遵法用法。

第三,以加强创新社会治理为重点,努力在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上寻求新突破。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工作保障体系。建立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协调联动机制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保障支撑体系,切实加强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组织、考核评价和财政保障,整合部门治理力量,提高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队伍各项待遇。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重大问题研究,经常分析社会形势,确保基层社会治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推动网格化管理工作向科学化、精细化发展。坚持系统治理、科学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加快推进适应新形势下基层社会治理管理服务体系建设,规范网格员、楼栋长等工作队伍管理,靠实工作责任,切实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