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 案例展示 > 正文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姚庄乡:加大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力度

姚庄回族乡成立于1985年5月,全乡面积7.2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人口10260人,茶食文化丰厚,在历史上陆路与水路在此交汇,是“万里茶路”南北互市、民族商贸重地。近年来,姚庄回族乡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加大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力度。

一、党建引领,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一)抓教育管理。一是创新开展“微课堂”等多种方式,累计举办培训39期党员干部2891余人次。二是强化无职党员“一编三定”和党员积分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库,全年共充实村级后备干部19名。四是积极发挥乡党校、乡视频会议中心、各村远教站点的阵地作用,抓好农村党员的党务知识、履职能力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

(二)抓机制保障。一是在乡机关实行全员分工制;二是在各行政村实行“班子成员与区长双轨制”;三是实行“支部公益”党建工作模式。针对解决群众急需的公共问题,出台《姚庄回族乡社会群众“一米问题”支部公益项目捐赠表彰办法》。实行“支部公益”党建工作模式,由各村党支部牵头走访民意,收集问题,并与受赠方结合拿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和预算,经村支部讨论研究,包装成支部公益项目,报乡公益办备案。提请乡党政班子会议研究通过后,面向本乡本村社会发布,项目完成后经验收通过,在各村善行义举榜进行公示,并对照表彰办法,实施表彰。2017年以来,全乡共收集发布实施涉及清真寺锅炉拆改、小游园、小绿化等各类社会群众“一米问题”项目96个,累计募集社会群众公益善款200余万元,有效化解了群众的烦心事、闹心事、揪心事。四是扎实开展“逐村观摩、整乡推进”活动,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2020年开展“一人一把扫帚一段路”等各类主题党日活动19次,参与党员2000余人次;五是成立姚庄回族乡旅游特色经济党支部,引导全乡旅游特色门店向特色化、精细化、品牌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三)抓基础建设。一是建成了“姚庄阅读”“游客服务中心”,并对全乡7个党群服务中心(站)进行升级改造;二是通过振兴特色产业(三郎庙村、小崔庄村、小张庄村发展茶食文化旅游项目)、郏县红牛(解庄村、姚庄村养殖项目),持续壮大集体经济。三抓村“两委”换届,按照“四有四带”和“五个正向标准”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四抓六星评定活动(“公仆星”“公益星”“孝悌星”“四旁卫生星”“四旁绿化星”和“庭院经济星”)。通过季初评:评出村级“六星”、年总评:评出乡级“六星”,按照组推、村报、乡定等程序确定年度“六星”人选,通过授牌形式进行敲锣打鼓登门夸贺,并制成照片登上各村主要路口、学校、党群服务中心站善行义举榜及“一村一主街”灯箱。已评选出乡村两级“六星”108名,在全乡营造了争当先进、争做好人、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二、人居环境整治,抓牢美丽乡村建设

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工作理念,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一是与镇区环境优化提升相结合。对民族团结大道及镇区主干道进行绿化、亮化、美化、景观化提升及门头立面统一改造,完成镇区道路铺油工程,修建休闲防水步道,为姚庄全域旅游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档次,优化形象,增强活力。二是与乡村一体化发展相结合。围绕构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持续推进一村“一路、一街、一巷、一园、一院、一坊”生态“六个一”建设工程,对入村道路和村庄环境进行美化提升,强力推进汝水南调开渠引水工程,打造运粮河两岸沿河景观带,助推人居环境整治。三是小厕所,大变革。在不断巩固提高国家卫生乡镇的基础上,把农村的改厕工作作为农村卫生工作的重点和实事来抓,旱厕不仅影响着农村村容村貌,而且对农村的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和破坏。为了全面推进“厕所革命”,按照“户厕抓提升,公厕抓覆盖”的思路,组织人员逐村逐户摸排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姚庄乡农村“厕所革命”行动方案》,六个行政村整体推进,按照“无害化建设”原则,采取“统一标准、统一进料、统一施工、统一推进、统一补助”的建设模式,全乡已改造无害化厕所1527户,覆盖率为92%,确保群众满意、改得实用。在公厕建设方面,农村公厕建设与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六个行政村村有公厕,建设3A级旅游公厕一座。农村厕改推动了农民传统卫生习惯的改变,有助于带动普通农民更新卫生观念。随着改厕健康教育和卫生常识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民逐渐接受了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食等卫生习惯。四是与示范带动相结合。在全乡广泛开展“六带头”“四评比”活动。“六带头”,即机关干部带头打扫民族团结大道,党员带头整治四旁卫生,村干部带头整治门前巷道卫生,乡直部门带头整治路至中心卫生,商户带头整治门店卫生,贫困户“集分整治”自家院落卫生。“四评比”,即最美家庭评比,四旁卫生星评比,网格化评比,公共区域评比,持续激发全乡干群主动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荣获河南省首批美丽小镇荣誉称号。

三、狠抓落实,打好三大攻坚战

(一)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是定期组织扶贫干部学习培训,进一步提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动力。二是抓政策落实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住房安全方面,对全乡群众住房进行全评定,结合“双违”整治工作,全面消除危房,全乡农户全部拥有安全住房,无住危房现象。健康扶贫方面,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缴纳合作医疗,享受县健康扶贫“五道保障线”。符合慢性病卡发放条件的38人慢病卡已全部发放到位。教育扶贫方面,全乡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4人,享受学前教育补助每年1000元、两免一补、国家助学金等教育扶贫政策。饮水安全方面,全乡6个行政村全部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自来水全部入户,全乡群众饮水安全有保障。社会保障方面,我乡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享受兜底保障政策,其中低保贫困户14户,五保贫困户13户。另外我乡残疾补贴、计生补贴、养老保险、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等行业扶贫政策在国家普查前已全部完成排查工作,确保贫困户政策享受无遗漏。三是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每周组织帮扶责任人和村两委干部到贫困户家中进行走访排查,为贫困户家中进行消毒,为其送去口罩、消毒液等物资。并组织专人外出采购蔬菜、米面油、鸡蛋等生活物资,及时送到贫困户家中。开展贫困户包街包巷“拾白色垃圾、守卫美丽家园”活动,实现全乡贫困户就业、增收、服务,促进旅游休闲经济发展共建共享。畅通休闲农产品的营销渠道,依托乡电商一条街,开展线上线下合作销售,利用各类果蔬配送平台实现农产品产销对接,提升休闲农业营销能力,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全面消除疫情对贫困户的生活及增收影响。四是完成年度减贫目标任务。全面核实贫困群众应享政策落实情况,认真算好贫困户收入账,确保所有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全部得到解决,人均年纯收入全部达到5000元以上。实现贫困人口20户23人全部脱贫。

(二)坚决打好打赢环保攻坚战:一是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控制种植业污染。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认真做好红牛养殖场整治。同时对各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坑塘,河沟治理,收到明显成效。二是开展清河行动。严格落实河长制,针对每次巡查排查出的问题,按照属地化原则,做到“三清一净”。在全乡整修下水道1.5千米,杜绝村内污水乱排乱放现象,保证了乡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转。乡污水处理厂常态化运转。三是严控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四是持续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全乡实现夏秋两季秸秆零焚烧。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以上。五是高度重视空气质量监测工作,加大全乡“散煤”管控力度,全面落实“禁煤区”的相关管控措施,做到常态化保湿,对乡规划区内的施工工地严格落实“六个百分之百”,确保建筑砂石全覆盖,加强对餐饮业油烟污染管控,对于油烟处理设施不达标的餐馆,坚决进行停业处理。

(三)坚决打好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按照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一是狠抓组织引领,积极落实“一把手”责任制,狠抓措施政策落实。二是狠抓教育宣传,组织各族党员干部广泛宣传防控政策和防护知识,全乡累计组织义务宣传监督员96人、悬挂横幅200条、出动宣传车560辆次。三是狠抓排查管控,全乡各行政村按照“从重点户、沿街商户、一般户”顺序,对重点区域人员,进行精细化排查、登记,按照“一人两书、两见面、一消毒”精准管控。四是狠抓履职尽责。认真做好“清洁环境、健康家园”活动,对村内主次街道、门前屋后加强环境维护、灭菌消毒。在全乡设置了32个封点设立“群众先锋义务自卫岗”,联防联控战疫情。五是狠抓卡点守卫。积极统筹及时调配全乡人力物力,实行乡级卡点24小时值班制。六是狠抓督查问效,及时通报,先后跟踪督效92次,通报22次,确保统筹、确保实效。实现了“零输入、零外流、零传染”目标任务。

四、发展引领,抓住基层治理的关键点

按照“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民生围绕旅游兴”,一是依托旅游特色资源优势,坚持以旅游思维推进乡村振兴,成立旅游经济党支部,实行“环境、质量、卫生、诚信、文化”五A管理机制,引导旅游门店向特色化、精细化、品牌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二是强力打造“一路一河”旅游观光线路,推进“六区六园”特色产业园建设,全乡现已发展现已发展饭店28家、茶馆12家,规模牛肉屠宰加工场16个,烧鸡、烧兔店20多家,金镶玉加工店5家,优质矿泉水厂6家,500亩以上生态园3个,相关从业人员1000多人。三是先后建成了福泉庄园、耕读人家、姚庄阅读、三郎茶村、金镶玉展示馆、心意六合拳展示馆、长寿馆等旅游特色经济点,开工建设了寿茶忆精品民宿集群项目。四是持续开展“三郎庙牛肉、烧鸡、烧兔金牌银牌争出彩擂台赛”“特色大碗茶满而不溢擂台赛”“‘最美一家店、最美一道菜’争出彩擂台赛”,先后举办了万人健步走、年货大集、环乡家庭休闲自行车拉力赛等年度活动,开通了“姚庄一日游”旅游线路,2019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人均旅游增收1万元以上。五是先后投入各项资金8600万元,对全乡人居环境开展集中整治,积极开展生态建设,突出抓好生态廊道、农田林网和百果围村建设。大力推进水系联通一期工程,沿运粮河、陡沟河两岸打造沿河景观带。建成了乡游客服务中心,接待大厅、影视厅、导游室、投诉室、会议室、景区智慧旅游系统已经全部完工。完成了旅游线路、讲解词等各项景区创建文字资料汇总。建成了景区停车场,完成了民族团结大道升级改造、沿街商铺统一门头、立面改造、环乡景点美化、亮化工程。完成了3A级旅游厕所、旅游导视牌、警示牌等旅游标示系统建设。

五、法治引领,筑牢基层治理的支撑点

(一)狠抓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宣传车、咨询台、电子显示屏等,强化扫黑除恶专项宣传,张贴公告、悬挂横幅300余幅,书写墙体标语200余条。公布举报奖励办法,鼓励群众检举揭发涉黑涉恶犯罪线索,动员乡村两级党员干部、旅游经济商户签订扫黑除恶承诺书。强化违法经营场所专项治理,累计拆除违法经营场所6个184间房子。

(二)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乡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精心构建“打、防、控”一体化网络,投资80多万元,对乡派出所升级改造,建立视频监控平台,对治安动态24小时全方位监控。在全乡6个行政村16个重点地段安装监控摄像头96个,实现全乡重点路段、重点时段技防全覆盖。

(三)加强群防群治。实施“红袖章”工程,发挥各村党员志愿服务队、治安巡逻队等群防群治作用,全乡每天投入的巡逻力量达到150余人次。积极组织各村开展平安家庭、平安校园、平安企业等行业创建活动。

六、基层社会治理效果明显

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以产业为基、生态为本、文化为魂、德治为先,立足资源,发挥优势,激发内生动力自我振兴的社会创新管理模式,已然成为成集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住宿为一体的姚庄乡花园式乡镇,农民综合素质得到极大提高,农村经济获得持续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和谐发展,县内、市内纷纷组织村组干部到姚庄乡考察学习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基层党建、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整治等先进工作经验。先后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乡镇”“全省民主法治村”“全市六五法治宣传教育先进乡镇”“全市平安建设工作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