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兴镇全面激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内生动力,以落实“书记领航”项目为抓手,下足“绣花功夫”,推进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党建+”助力基层治理
“党建+美丽县城”提升城市颜值。坚持属地管理原则,把县城区划分为27个片区和城郊区结合部50个点,将全镇党员干部职工、6个社区班子成员充实到县城卫生大提升的队伍中,组织动员全镇干部职工穿上马甲,带上帽子,深入大街小巷开展政策宣传宣讲活动,营造美丽县城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党建+志愿服务”助力政策宣传。组建东仰大妈志愿服务队6支,青年志愿服务队3支,东仰爱心妈妈6支,社区志愿服务队6支,组织开展疫情防控、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两险征收等政策宣传、志愿服务302次1000余人次。“党建+干部提能”提升服务水平。依托实训基地的丰富资源和强劲师资,结合领导干部上讲堂、“万名党员进党校”等,按照“学员点菜+组织配菜+党校上菜+教师炒菜+共享佳肴”的“菜单式”,通过“课堂+实训”的教育模式,采取线上加线下的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培训,进一步提高干部能力素质,全面提升服务群众的工作水平。截止目前,开展领导干部上讲堂17余次,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2期136人。定期开展“乡村振兴大擂台”“好支书大比武”活动,围绕最满意的三件事情,通过现场比武,现场点评打分的方式,形成晒成绩,找差距,促提升的良好工作格局,组织开展2期23人参与。“党建+业务指导”提升党建水平。实行“一支部一指导员”,从镇级领导班子和社区“两委”班子中,选派一批党建业务精、工作作风好、工作能力硬的党员干部,“一对一”结对村(社区)党支部,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不定期深入挂钩联系的党支部,系统全面指导村(社区)党支部规范自身建设,同时加强对软弱涣散党支部的整改力度,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单位、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完成5个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
党建引领茶业发展
党建引领强根基。坚持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全力推动党建与项目“双轮驱动”,在迷克后山、伙么后山、八尺山、三八街茶厂等重点区域成立党支部2个,临时党支部3个,选派镇级挂钩领导、技术骨干到支部开展工作,全面指导茶叶发展工作。启动人才振兴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实施“1+N”培养工程每个茶产业示范点培养至少1名明白人带头人,依托乡镇党校和乡村振兴实训基地,定期举办乡村振兴“领头雁”培养计划培训班8期,梯级培养茶产业“领头雁”28人,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四方合作谋发展。积极探索“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茶产业发展“四方合作”工作模式,党组织发动群众、协调服务,企业找市场、定标准,合作社管理、运转,农户种植、生产,全面建立“种产销一体”的茶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成立合作社,入股分红的方式,立足茶产业发展,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党建和产业双赢的局面。2021年来,引进昌宁红集团、大梁子茶叶有限公司、云南滇龙六贡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等规模化企业5家,发展壮大绿鑫生态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老碧茶叶有限公司、山韵六春甜水唐茶叶有限公司等本地规模化企业6家,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10.3万元。“三大工程”促提升。积极实施茶园改造提升、精深加工、品牌创建“三大工程”。以“四改两控一节”为重点,聘请专家现场开展施肥、修枝、培土、嫁接等培训指导,加大低质低效茶园改造力度,党员带头开展古茶树资源普查和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完成阿迪、马宗、迷克茶园提质增效和改造提升1万余亩,挂牌保护500年以上古树茶800余棵。引进培育茶叶龙头企业,2022年改造提升日产千毛茶1.5吨老旧茶厂2个。加大茶叶产品的“两品一标”认证力度,启动实施民族文化赋能茶业发展计划,推进茶产业发展与哈尼文化深度融合,鼓励支持公司和个人开设茶室,营造人人品茶、人人爱茶的浓厚氛围。截止目前,大兴镇辖区共开设茶室10余间,茶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党建网格强化社区治理
精准服务,“小网格”致力暖服务。制定下发“四双”工作方案,明确参与范围和具体工作任务标准,实行单位党组织包片、党员干部包点、一般党员联户机制。建立“资源清单、需求清单、服务清单”,在职党员下沉基层,通过进村入户的方式,采取“上门式”服务群众,定期发布志愿服务活动公告,细化工作措施,就疫情防控、爱国卫生、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等开展服务和宣传工作。同时,运用“智慧党建”等新技术平台,线上监管与线下签到相结合,常态化掌握服务人员、服务时长、服务项目等情况。常态持久,“小网格”筑牢大长城。以现有行政区域为基础,按照“边界清晰、便于管理”的原则,在城区构建五级网格体系,村一级构建四级网格体系。联动县级部门,选派808名能力强、作风好的机关干部职工担任网格长,构建城区网格913个。常态化持久化组织网格长开展“敲门行动”,数字化掌握人员流动情况。坚持“一村一策”“一区一策”要求,因地制宜制定疫情处置预案137个,开展疫情处置实战演练4次。全面筑牢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钢铁长城。用心用情,“小网格”解决大民生。联合县级相关部门,采取居民和产权单位出资、政府补助的方式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积极探索党委总抓、社区落实、部门支持的推动形态,加大对改造项目的督办力度,采取跟踪督查、现场办公等形式,及时掌握情况,解决具体问题,层层传导压力,加快工作进度,推动任务落实。充分发挥社区、业主委员会、物业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媒体的正面引导作用,形成合力,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关心事和暖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