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治理要闻 > 正文

成都贾家街道:构建“1341”模式 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核心提示: 2020年,成都东部新区贾家街道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围绕特色经济,加快产业发展和脱贫步伐,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构建“1341”乡村振兴模式,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

2020年,成都东部新区贾家街道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围绕特色经济,加快产业发展和脱贫步伐,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构建“1341”乡村振兴模式,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

1

成都东部新区贾家街道供图

一个核心 夯实乡村振兴之“基”

贾家街道牢固树立“党建+”思维,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快体制机制重构,为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街道依托村(社区)建制调整契机,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将37个村(社区)合并为18个村(社区)。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坚持把党组织设置向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以及农民工聚居地和新兴产业链条延伸,实现党在农村产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建立了“党工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领导体制和班子成员联系、部门驻村、人员到村工作推进机制,成立乡村振兴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贾家街道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细化工作目标,建立工作台账,明确责任清单,推动工作落实落地。同时,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导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优化街道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完善人才保障机制,打造了一支想干事、会干事和能干事的乡村干部队伍。

2

成都东部新区贾家街道供图

三条路径 繁荣乡村振兴之“根”

创新实施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社区治理服务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推动经济发展“三条路径”,全面加快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刺激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一是由“分散”到“集约”,提升集体经济活力。坚持党组织牵头、居民入股、项目撬动的方式,对土地资源、产业资源、集体资源等进行充分整合,在东来桃源、新希望久隆建新区大力引进美食、住宿等消费业态,营造集美食、休闲、旅游、体验为一体的社区商业消费新场景,盘活农村集体经济。二是由“产业园”到“生态圈”,彰显产城融合生机。街道深入践行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理念,坚持以绿色田园为本底,以自然山水为映衬,规划建设城镇规划区,初步形成了以新希望、东来桃源为示范的乡村振兴示范园,奇迹高坡·柑橘主题田园综合体为特色的高坡城市公园,精品农业现代都市农业园以及久隆湖山地生态康养园“一城四园”生态圈。通过318国道、快速通道、旅游环线、绿道建设串联产业、景区、社区,实现生态圈互联互通。三是由“单一”到“合作”,提高农业供给质量。积极深化“四合一”体制机制改革,深入实施“公司+合作社”模式,围绕农副产品品种、品质改良,价值提升,产品国际化等方面,指导村种植专业合作社与技术专业合作社深入开展合作,创新发展“共享农庄”经济,实现政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以及消费者四方共赢。

“四好”示范 塑优乡村振兴之“美”

坚持“形、魂”同塑,以“四个好”标准为示范助力乡村振兴,打造环境优美、生活富裕、文化浓郁、乡风淳朴的美丽乡村,让广大村民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是整治+提升,形成好环境。街道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快乐、久隆、菠萝等旅游环线道路全面贯通,实现农村公路联网加密和提档升级;坚持推进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加大场镇环境卫生整治、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改造。打通“堵点”,补上“断点”,展示“亮点”,推动形成人居环境人人抓、美好环境人人管的良好格局。二是村民变股民,过上好日子。通过深化“四合一”新体制机制改革,撬动多方参与,实现土地流转有租金,就业务工有薪金,入股分红有股金。带动邻近农家乐、餐馆等联动发展,形成了种子乐园、东来桃源等消费场景。三是“文化+”业态,养成好习惯。坚持将特色文化与民风民俗、家训家风等有机结合。坚持以“评”促德,常态化开展好公婆、好儿媳、文明卫生家庭、最美院落等评选活动,选树社区榜样和乡村贤达100余人,成功创建省级“四好村”2个,成都市级“三美示范村”2个、成都市“百佳示范社区”2个。四是公约促德治,形成好风气。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党组织、群团作用,以家风带动民风,以民风影响乡风;同时为推动居民自治,组建项目攻坚队、志愿服务队、文明劝导队等,在项目建设中充分发挥“公约”作用,帮助村民“算好经济账、算好长远账”,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到项目建设中去。

三条路径

成都东部新区贾家街道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