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六大经验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应急管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大考应有大得。“后疫情时代”,中国如何持续提升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近日,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联合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共同出品《疫情之下·善治为上》高端访谈节目,聚焦“后疫情时代”国家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邀请10位业界权威大咖探讨“后疫情时代”的发展、策略与机遇。本文选编整理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范维澄北方工业大学校长丁辉三位大咖的访谈精彩观点,供读者参考。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民论坛微博、微信公众号。

闪淳昌: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六大经验

总结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经验,第一条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主要表现为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各级党委政府能够靠前指挥,广大党员干部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二条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次武汉封城之后,全国人民支援武汉,党中央、国务院调集了五万多优秀的医护人员协助武汉做好工作。前一段时间北京疫情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武汉的医护人员又到北京来支援,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第三条就是人民至上,始终把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最宝贵的一个经验。

第四条是中央提出的我国突发事件应对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宝贵的经验可以概括成:发挥三支队伍的作用。第一支队伍就是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这是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突击力量。第二支队伍是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医疗救援队伍以及各个专业救援队伍,这是应对各类突发事件骨干力量。第三支队伍是企事业单位的广大职工,农村社区的民众包括志愿者,这是应急的基础力量和辅助力量。这三支队伍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形成一个很有力的拳头,出手快、出拳重,能够有力地应对各种灾难。

第六条最宝贵的经验是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在和各种灾难斗争中是互相支援的,各国之间也是互相援助的。这次疫情防控,我们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在人力、财力、物力上也给世界卫生组织和有关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支援。

这六条经验,这些年来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中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在今后也将会发挥更好的作用,用好六条经验,把中国的应急管理工作在新的时期更好地推向前进。

范维澄:“后疫情时代”的公共安全治理,人是关键

公共安全治理,人是关键。50%—70%以上的安全生产事故,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它造成的各种影响,造成疾病传播的载体本身就是人,伤害的也是人,而抗“疫”也是靠人。特别在自然重大灾害发生的时候,最后统计救出来的人当中,通过民众的自救和互救而救出来的人最多,占比超过50%,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提升民众的安全素养非常重要。

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就是摆在我们面前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而要支撑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就要搞清楚什么是应急管理的能力,它包括四个基本的能力:风险评估与预防能力、监测预测与预警能力、应急处置与救援能力、综合保障能力。能力的支撑一共有三大要素,一是技术(科技);二是管理,应对突发事件,要有一案三制,即制定好应急预案;三是要靠人来传播安全文化。

对领导干部来讲,首先,有公共安全理念非常重要。党中央对公共安全的高度重视,各级领导干部要非常认真地学习,要把公共安全理念变成自己治国执政的理念,不折不扣地贯彻到工作当中。其次,对各类风险要做到心中有数。比如你作为一个市长,对所管辖城市的各类风险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这类的风险有可能是自然灾害,有可能是安全生产领域(化工企业等),也有可能是人员大规模聚集性风险,如一些大城市建了一些枢纽,这个枢纽里面既有地铁也有公共交通,还有私家车停车场,同时它又是一个大型商场,那么在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可能会聚集十万人,像这样的一些问题其实都是隐患。还要心中有数的是,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了,它到底是什么态势?其危及、危害的范围有多大?当你认识到有可能产生这么大破坏的时候,你这个城市有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最后,与安全能力建设密切相关的技术也要重点关注,作为执政者要知道管辖区域为了应对可能的突发事件有哪些高新技术能够助力。

丁辉:城市社区群要加强韧性建设

大的城市社区群要加强韧性建设,如果一个个基础单元都有韧性,整个城市就有韧性。北京作为首都,被称为是首善之区,在韧性建设方面一直在发力。北京有一个好做法,即吹哨报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这是北京基层的创造。基层社区在解决社会民生问题的过程中,为破除“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掣肘困局,通过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合作,逐渐探索出“基层组织吹哨呼叫,职能部门跑步报到”的工作机制。该工作机制极大地提升了治理能力,也使得大家逐渐认识到社区的重要性。此外,“十三五”期间北京一直在打造应急志愿者队伍,为做安全社区建设一支风险治理队伍。其实韧性是一个大概念,包括临危不惧,众志成城,坚韧不拔等含义,对于首都来讲,这个韧性建设其实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另外,应对突发事件,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干部一定要有风险意识。风险分好几类:有一些是因果关系非常清楚的风险,比如消防通道、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等,有一些是复合风险,还有一些是不确定的风险,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做好准备,风险来的时候要有有效的动员机制、救援机制。应急应急,就是急了的时候要有应对,风险管理强调事前事发事中,当然还有事后,因此,领导干部至少应具备以下几个能力:一是基础能力,比如说学习能力;二是信息捕捉能力,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三是风险评估能力,即要认得清形势,控得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