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善治 > 正文

彭宗超:风险社会,如何实现“善治”?

【编者按】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应急管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大考应有大得。“后疫情时代”,中国如何持续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近日,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联合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共同出品《疫情之下·善治为上》高端访谈节目,聚焦“后疫情时代”国家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邀请10位业界权威大咖探讨“后疫情时代”的发展、策略与机遇。本文选编整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主任彭宗超的访谈精彩观点,供读者参考。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民论坛微博、微信公众号。

1

关于风险治理,我们提出善治的要求,也就是风险善治。善治是公共管理的概念,讲应急管理当中的善治,它要能够体现日常公共管理善治的一些基本要求,比方说要做到公正、透明、负责任等等。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人民至上,这是非常重要的理念。如果有多元价值选择冲突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以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为本。比如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保尽保,每一位社会成员如果一旦有风险、一旦患病,不会因为自己的经济状态不同而不去参与检测,参与治疗。这本身也是一个公共政策公正性的表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立足平战结合、补齐短板,统筹应急状态下医疗卫生机构动员响应、区域联动、人员调集,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常态和应急相结合,其实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平战结合”。在战时条件下也要注意日常业务的可持续,比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重中之重,但同时还有其他的日常服务,医院的门诊应该要正常维持,不能因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因噎废食,日常的医疗服务不能正常地进行带来的隐患危害有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突发事件发生时,也要及时地“平战转换”,要启动相关的应急响应机制,现在有分级、分类、分区的一些响应机制,也要及时地去启动,情况越严重,防护级别就会越高。当情况发生趋缓的时候,也能够及时快捷地把相应的防控级别降下来。

此外,还必须思考以最低的安全投入实现最大的安全收益。从一个更长的时间周期来看,越是在早期越是能够采取更大力度的防控措施,就能够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收益。而我们的防控效果也彰显了我们的制度优势,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有群防群治、有对口支援,全国一盘棋。另外,我们也做到了科学精准地防控,北京这次的疫情应对,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标杆,这是一个非常精准的防控举措。

对于大众来说,最需要学习的就是要建构风险意识,这就要求我们更好地做好统筹发展与安全、居安思危的准备,这也是为什么十九大报告把居安思危上升到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的高度。作为社会当中的每个公民、每个党员干部也要切实地树立相关风险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才可以真正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