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甘肃省市域社会治理百强案例 > 案例展示 > 酒泉市 > 正文

乡村振兴“出题” 党建引领“破题” 群众满意“答题”

肃州区清水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主线,以扎实推进“两个一切”行动为要求,着力抓好农房改造、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三大任务,创建“红帆先锋•大美清水”党建品牌,积极开展品牌先锋、党群先锋、产业先锋、文化先锋、生态先锋、善治先锋“六个先锋”创建活动,探索推行“1236”党建破题思路,,推动“党建+”优化升级,探索出党建引领与乡村振兴新融合,擦亮乡村振兴“新底色”,实现基层党建“新突破”,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

一、党建红+美丽乡村“新碰撞”

镇党委紧紧围绕“让广大农民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的发展目标,组建党员攻坚队12个,聚力推进农村土坯房改造示范点项目建设,按照“四个集中”原则(即:向集镇集中、向村委会集中、向沿路沿线集中、向人群密集地集中),2021年打造农房改造示范点2个68户,2022年新建农房改造示范点9个453户。为破解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建立起高位推动、督查调度机制,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推进、一月一通报的督导方式,班子成员带头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根据工程进度和困难问题随时调度,全力配合开展质量监管、基础建设、服务保障等工作,形成了分工协作、集中攻坚的强大合力。秉承“农村姓农、农房姓农”的理念,依据清水镇蓝天碧水、南望祁连雪峰、西临戈壁、北接巴丹吉林沙漠的特点,突出“一村一策、一组一案、一点一图”,将住房确定为一体两户或一体四户复式建筑结构,面积介于67到120㎡之间,全部采用以灰白为主色调的仿汉唐式和新中式建筑风格,着力留住“乡愁”。各示范点统一规划建设养殖区、生产资料管理区,既保证了农民正常生产,又实现了居住、养殖和物料区的有效分离,破除了长期以来生产区、生活区混杂的陋习,满足了农村居民对高质量农业生产、高品质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

同时,镇党委秉承生态立镇、绿色发展理念,为破解百姓关注的私搭乱建、垃圾淤积、污水横流等环境突出问题,自3月上旬开始,利用三个月时间开展生态环境深度治理攻坚行动,要求党员干部做到“三个表率”“四个带头”(即自觉做模范履职的表率、执行政策的表率、廉洁奉公的表率,带头宣传、带头工作、带头帮困、带头执行)。攻坚行动中,各村党支部坚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谋划工作,站在促发展的角度推进工作,践行办公场所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集中调度在一线、深度宣传在一线、集中帮困在一线的 “五个在一线”工作法;统一落实支部和书记包区、村干部包片、村民代表包组、党员包户“四包”责任机制。各党组织聚力攻坚,广大党员群众热情高涨,全镇环境整治成效显著,截至6月11日,全镇共清理生活垃圾53吨,清理畜禽粪污803方,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21吨,拆除残垣断壁63处。

曾经的西一村,没有集中统一的居民点,村组道路坑洼狭窄,村民少有环保意识。近两年,西一村党支部依靠党员,凝聚群众聪明才智,全面推行党建引领村组治理模式,坚持要“面子”更要“里子”,着力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2021年打造农房示范点1个44户,2022年新建农房示范点1个40户,实现“灰头土脸”的村落大变样,被评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

二、党建红+产业发展“巧融合”

镇党委秉承着为百姓负责的态度,充分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种植业提质增效、牧业规模发展,始终坚持把党建领办作为培育产业引擎、壮大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健全“党支部+合作社”运行体系,动员村“三委”班子成员带头入股、党员率先入股、群众自愿参与,12个村党组织在全镇领办创办合作社14家,建立起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党建引领型”集体经济。

2022年依托合作社,全镇落实制种玉米5.8万亩、小麦0.6万亩,培育洋葱、马铃薯、黑小麦、藜麦、花卉、中药材等特色高产经济作物1万亩,不断推动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以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园区为重要依托,发展优质饲草3300亩,全镇畜禽饲养总量达到39.4万头(只),“祁连牧场”牛羊肉、土鸡特禽、富硒黑小麦等一大批农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同时,镇党委始终把龙头带动作为党建领办创办合作社发展的重点来抓,推动清水源洋葱专业合作社与清河菜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发展,龙头企业依托合作社产业基地投资建厂,合作社依靠龙头企业精深加工发展产业基地,实现两者在基地建设和产业链延伸上的合作共赢,石磨面、锁阳茶、大红枣、红肖梨等一大批农副产品借助“龙头企业+互联网”模式成功拓展销售市场,形成了独特的清水农副产品品牌。

三、党建红+社会治理“齐发力”

镇党委把“党建引领、服务民生、助力发展”作为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以实际行动增强全镇党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社会治理工作纳入年终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的重要内容,促进党建工作与社会治理工作共建互融、协同推进,强化党员网格化作用,结合“为党旗添光彩、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党建+党小组服务”活动,引导党员群众助力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年内开展义务劳动、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60余场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巾帼家美积分超市、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青年突击队等平台,组织开展“老党员讲传统、致富能人讲经验、先进典型讲美德”等群众宣传教育活动20余场次,大力培育淳朴民风、良好家风、文明乡风,确保党员在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

围绕“人、事、地、物、组织”五大治理要素,将全域治理范围划分为12个小网格,依户划分“微网格”,全面推行镇村党员干部联户行动,由全体村“三委”干部、村民小组长、党员分别兼任网格长,构建了“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治理框架,明确了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环境治理等“多岗合一”的工作职责,做到了一网统筹、联动监管、责任到人,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见实。同时,深入开展”走基层、访民生”行动,做实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利用微信群、“清水之窗”公众号等平台,对于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及建议进行分类处理,实现诉求零距离、服务点对点。至目前,全镇累计走访群众5500余户,收到各类意见建议26条,帮办实事231件。

坚持建强用好基层阵地,着力把各支部活动中心打造成服务群众的直接窗口,村支部书记带头每天在岗,做到“门常开、人常在、活动常开展”,随时随地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民政社保等服务。注重利用“镇村组户四级联动微信群”及时传达国家政策、农业技术,让群众第一时间掌握政策前沿信息、把握社会大事,并收集民心民意,掌握急难愁盼,为村组织议事决策提供依据。组织党员干部不定期入组进户,为留守老人、妇女、儿童提供帮扶、健康咨询等服务,“干部多做事,群众少跑腿”已成为常态,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四、党建红+疫情防控“筑屏障”

自2021年10月份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至今以来,清水镇认真贯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充分发挥各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落实群防群控机制,筑牢基层防控防线,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真正做到党徽在一线熠熠生辉,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

镇党委通过开展“五个一”活动(即:一面鲜红旗帜、一支志愿队伍、一个先锋岗位、一套党员标识、一项联户机制),实行“组织喊队、党员站队”模式,在现有4个防疫卡口成立4个临时党支部,设立党员先锋岗35个,全镇广大党员积极参与核酸检测、卡口值守、数据查验等工作,抓实抓细重点管控人员定点跟踪和后续服务,及时提供所包户居家隔离人员的所需物资,尤其是及时为老幼病残等特殊人群解难纾困。紧跟疫情防控政策,通过微信群和上门走访,点对点向包户居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切实将防疫职责扛在肩上,以实际行动彰显“党旗红”,以上下联动、执行有力的网格体系构筑了坚强的疫情防控“红色屏障”。

自2021年10月17日以来,清水镇共先后设立清水火车站、连霍高速清水收费站、312国道交通检查点、马营交通检查点、高铁清水北站等5个区级防疫卡口,24个镇村级防疫卡口,把疫情防控作为考验党员、磨砺党员的磨刀石、实战场,先后出动镇村组党员干部4127人次,值班值守242个日夜,查验过往车辆13.6万辆,人员14.9万人次,牢牢守住了肃州区乃至酒泉市的“东大门”。

经过不懈的实践与探索,特别是通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系统学习、深入思考,我们对社会治理工作规律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工作重点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具体而言,主要有四方面的启示:第一,党的领导是关键。必须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组织起来,把党的政治、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服务优势。党委政法委必须统筹各方、牵头协调,特别是组织政法干警履行主力军职责,把社会治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第二,群众满意是目标。社会治理必须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需,以群众关注度高、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为切入点,探索扎实有效的解决措施。必须畅通民意诉求表达渠道,找准热点焦点问题,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第三,法治建设是保障。法治是社会治理的内在要求和基本准则,必须把法治精神贯穿于社会治理全过程,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解决问题,努力形成党政善治、社会共治、基层自治的强大合力。第四,全民参与是基础。共建共治共享是社会治理的基石,必须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群众有序参与机制,提高群众参与的能力水平,努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