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甘肃省市域社会治理百强案例 > 案例展示 > 天水市 > 正文

“党建+”模式助推基层治理

背景与起因:基层社会治理是紧紧团结在党建引领下开展各项工作,基层社会治理离不开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与基层各项工作存在着紧密联系,党建引领能够助推基层治理,针对这一实情,远门镇探索推行“党建+”模式助推基层治理。

做法与经过:清水县远门镇建立“党建+”模式,以党建引领精准“把脉”乡村治理,切实把基层党建贯穿于社会治理全过程,实现党建工作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党建+民族团结,全面谱写民族融合发展新格局。远门镇是一个回汉群居的生态古镇,全镇有回族76户309人。近年来,远门镇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重要论述为抓手,坚持把基层党建与民族团结协同发展和共同进步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突出基层党建在民族团结进步中的引领作用,开创“党建+民族团结”工作新局面。在回族同胞聚居集中的远门村,选用年轻优秀的回族妇女同志在村担任党群服务中心专职文书,兼任村妇联主席,把民族团结进步和解决民生问题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党建引领谋发展、民族团结促和谐”的发展格局。

党建+平安建设,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现代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平安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坚持推进镇村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水平,完成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及12个村级综治中心建设,围绕“八化六有”目标,实现了有组织机构、有办公场所、有专职人员、有工作制度、有保障经费、有台账资料。坚持推行坐班制度,做到了有坐班签到簿、工作日志,推动综治中心与便民服务大厅融合发展,设立综治类服务窗口,有来访接待、矛盾调处、法治宣传台账资料。按照“雪亮工程”视频增点扩面项目建设思路,镇综治中心以及12个行政村安装视频监控点114个,组建由65人组成的四级网格长队伍一支,组建由36人组成的专职群防群治队伍一支。以平安建设“十有十无”为目标,推行平安创建“十抓”措施,依托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应急工作联勤、突出问题联治、基层平安联创、流动人口联管的“六联”模式,在全域范围内充分发挥其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作用,全面为平安乡镇、平安交通、平安村、平安家庭创建,各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防范涉黑涉恶长效机制建设注入新鲜血液。

党建+议事协商,全面推进基层议事模式便捷化。以“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为准则,加强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以协商民主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为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搭建了新平台,作为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有效途径,为政协委员下沉履职开辟了新路径。立足镇情村情民情实际,利用党员说事+、群众庭院会等形式把收集议题与协商议事同步推进,通过党组织交、群众提、网络征等渠道,全镇累计收集议题20余件,确定议题11余件,内容涉及小城镇管理、道路交通、产业结构调整、人居环境等方面,及时把民声民愿装进“对话框”,为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提供了专门协商议事渠道和有效平台,进一步推进政协协商议事向基层延伸党建+乡村振兴,全面开启抓振兴促发展新格局。

党建+产业振兴,夯实产业根基。以党支部为引领,紧抓苹果、花椒、黄牛为主的基础产业建设,沿远门、后沟、单魏、夜明、庙台流域发展苹果产业9000亩,沿铁炉、新石、王付、赵渠流域发展花椒产业5000亩,实现人均果园面积2.15亩;以党建引领合作社发展,培育百头以上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两个,固定资产在百万以上的种养合作社一个,示范引领全镇产业发展。

党建+人才振兴,培育新型农民。在镇村干部、帮扶工作队(组)层面,通过“三提五讲一解决”、“面对面擂台问政”、坚持“干实督好”工作法抓“岗位练兵、比武争先”活动等方式解决干部能力不足、方法不多、措施不力的短板弱项,全面提高履职能力。在村组户群众层面,以党员示范带动为主,全面抓好以培育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有致富产业为目的“四有”新型农民为主,历时近九年先后开展电焊工4期121人次,陇原巧手11期613人次,果树工13期786人次,牛肉拉面、驾驶员、电子技术应用、保安、建筑工、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各种培训76人次,助推人才振兴。

成效与反响:通过基层社会治理与基层各项工作紧密结合,牢牢团结在基层党建引领下,进一步凝聚了基层合力,实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初衷与目的,使很多困难能够迎刃而解,在群众中取得了很好的反响,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取得了极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