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 正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

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站在新的起点上,乡村振兴不仅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而且要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今天,人民论坛网带您走进浙江省金华开发区罗埠镇塘头郑村,感受当地如何以“共富菱”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白墙,黛瓦,马头墙;小桥,流水,菱角香。走进塘头郑村,可谓“一步一景、景随身行”。历经五水共治、精品村创建、水系激活工程建设等洗礼后,塘头郑村实现美丽蝶变,展现出乡村振兴的迷人风貌。

去年以来,塘头郑村两委抢抓机遇,发展特色产业,党建联建合作共赢,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不断探索共同富裕先行道路,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老村新貌

聚力乡村建设共绘“一步一景”

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焕然一新的房屋,环境优美的“口袋公园”,清澈干净的水质……从市区驱车半个多小时就来到塘头郑村,美丽乡村的新景象扑面而来,环境优美、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美好景象在这里点滴可寻。

“这两年村里变化非常大,原先的危旧房现在焕然一新,村里的路也修得很宽敞,还修建了很多休闲的好去处,我们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村民郑文献感慨地说。

塘头郑村水资源丰富,村后七口水塘水系相连,总面积约100亩,以郑大塘、塘碓头面积最大,峙垅水库和金兰水库放水后自东西两个方向流经该村。由于在水塘前头建村,村民又大多姓郑,因此该村得名“塘头郑”。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大的民生实事。近年来,塘头郑村积极打出治水组合拳,迈出环境治理第一步。2014年,通过“五水共治”行动开始清理水塘垃圾,治理污水。2016年,开展截污纳管提升改造工程,将全体村民都纳入其中。2017年,一举消灭270余个露天粪坑,并对池塘进行全面清淤。2018 年,实施水系一期激活工程,将两大水库的活水引入水塘。2021年,开始实施水系二期工程,并巩固一期成果,全面实现村内外水系联通。

去年,塘头郑村积极开展精品村建设,大力实施危旧房整治工作,不断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提升村居环境面貌。“我们实施精品村建设并不局限于哪条街、哪片区域,而是对整村进行全方位的改造。”村党支部书记郑庆丰说。

塘头郑村通过“拆+建+绿+管”一系列组合拳,摸清危旧房底数,拆除村民家房前屋后的私搭乱建以及村里的危旧房,腾挪出新空间用于拓宽硬化村里道路、规划停车位,建成“口袋公园”、休闲小广场、爱国教育广场、一坪菜园等一批休闲景点,并对花坛、绿化带进行美化,15名村民轮换负责对村居环境进行长效管理。通过挖掘乡村文化底蕴,绘制具有村级特色的墙绘,切实做到拆除一片、创建一片、美化一片。许多原本脏乱差的角落焕发出新活力。

村居环境升级的同时,经“一户一宅”规划设计,一幢幢新式小别墅拔地而起,有的还自带美丽庭院,村民们住进了幸福里。老年公寓升级改造项目也即将结顶,村里孤寡老人的养老梦正逐渐成为现实。

如今,每到傍晚,村民们都会三三两两出行,扶老携幼,沿水塘边散散步、聊聊天,在小公园里歇歇脚,或者到村办公楼前跳跳广场舞,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11

共富新曲

立足本地优势 抱团谋划发展

秋风起,采菱忙。近段时间以来,塘头郑村的菱角已进入盛产期,连片的菱叶铺满水面,一个个饱满的嫩菱角垂生于密叶下、浸润在水中。每天一大早,数名塘头郑村村民就会划着菱桶进入菱塘深处,采摘已经成熟的菱角。菱角采到哪里,菱桶就“游”到哪里,只留下身后的一道道水路,一幅江南采菱图跃然而出。

采摘下来的菱角,先送部分给本村村民尝尝鲜,其余的则送往本地农贸市场零售,或者留给游客品尝。

塘头郑村种植菱角的历史颇为久远。得益于丰富的水资源,20世纪60年代,该村就已经开始利用宽阔的水域大规模种植菱角,还办起一家稻米加工厂。菱角为勤劳的塘头郑人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在那个农村地区普遍还在使用煤油灯的年代,塘头郑村利用菱角带来的收益,率先为村里安装了照明用电。

乡村振兴,不仅要让村居环境变美,更重要的是想办法让村民的钱包鼓起来、村集体的底子厚起来,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愿景。这也成了郑庆丰及塘头郑村两委班子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去年,塘头郑村积极响应罗埠镇党委政府“一村一品”“一村一产业”政策号召,与市农科院合作,引进了两角菱、四角菱和牛角菱3个菱角品种,并规划了十几亩水域,重新开始种植菱角,由本村人负责病虫害管理。小小的菱角承载着村民增收致富的希望。

与塘头郑村直线距离仅1.5公里的山下陈村,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发展爆浆牛奶水果玉米产业。今年,金华开发区启动“红动八婺、扛旗强基”共富联建党建示范带创建,罗埠镇顺势而为成立“苞罗万象”党建品牌,以山下陈村为主导,辐射带动周边行政村共同打造以水果采摘、农事体验、家文化教育研学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

“独木难成林,唯有立足自身优势、抱团发展才能走得更久远。‘苞罗万象’党建品牌的创建,多维度、全方面整合资源,也为我们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郑庆丰说道。

目前,塘头郑村已基本完成50万元的经营性目标收入。接下来,该村将依托党建联建优势,借助资源共享模式,着力推广塘头郑的宗祠文化,做大做强菱角产业,积极探索农特产品销售模式,深挖本村自然资源禀赋,培育民宿农家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塘头郑建设成一个宜居宜游、生活富裕的美好家园。

22

时代新风

涵养文明乡风 助力乡村善治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在塘头郑村,矗立着一座占地面积450平方米的文化礼堂,白墙黑瓦、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极富古朴韵味。

为了更好地凝聚党员干部和村民力量,2018年,塘头郑村打造了文化礼堂。筹款、购买材料、找木工泥瓦匠,塘头郑人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耗时一年终于完工。自从有了文化礼堂,村民的文化娱乐活动更加丰富了。白天看书、下棋、听讲座;晚上跳舞、看演出,文明新风扑面而来。今年,塘头郑村打算以“孝廉文化”为主题,将一幢占地300平方米的古建筑改建成特色文化礼堂,进一步助力乡风文明建设。

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塘头郑村于去年开始进行危旧房整治和精品村建设,对村基础设施进行提档升级。经过提升改造,村里的小巷变得宽敞了,对原本破旧的墙面进行粉刷,还有美丽的墙绘、随处可见的景观小品,整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基层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省善治村”“省法治村”“市级文明村”“开发区和美村”等诸多荣誉也纷至沓来。在“起笔”“运笔”“落笔”中,一幅乡风文明、治理高效、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新图景已徐徐展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