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经验 > 正文

“治理合伙人” 共商解难题

“主心骨”“组织者”“当家人”“大管家”“后援团”“共建者”,在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街道上河村社区,无论有什么难题,都会有这些“社区治理合伙人”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电梯停运、锅炉超标、垃圾成山……这些曾经困扰居民多年的问题,已全部得到解决,这都得益于上河村社区建立起的“社区治理合伙人”机制。

“社区治理合伙人”机制聚合力

“上河村社区属于高档商品住宅小区,居民836户,常住人口2320人,社区呈现高学历、高收入、高需求的‘三高’特点。上河村社区目前在册党员129名,下设3个党支部。”上河村社区党委书记付丽霞介绍。

成立于2004年6月的上河村社区,多年来探索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主心骨”、居委会为“组织者”、业主为“当家人”、物业公司为“大管家”、政府职能部门为“后援团”、辖区单位为“共建者”的“社区治理合伙人”机制。通过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治理合伙人”机制,凝聚起六方责任主体,有效破解社区治理难题。在日前民政部发布的“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表彰名单中,上河村社区榜上有名。

2022年“十一”假期期间,有居民反映原保洁公司存在拖欠保洁员工资问题。社区党委第一时间和业委会、物业公司等进行沟通,了解到9月底社区在更换保洁公司时,虽然款项已和保洁公司结清,但保洁公司未和保洁员结算工资。“社区治理合伙人”经过多次协商沟通,决定在原保洁公司撤场结算时,要求其先结清保洁员工资,后再由物业与其进行最终结算,最终帮助20多位保洁员按约拿到薪酬。

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社区原来有一条坑洼不平的石板路,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存在安全隐患。社区党委广泛征集民意,迅速启动“社区治理合伙人”机制,经过多方沟通协调,由专业施工队伍对路面进行全面硬化,铺设防滑、耐磨、吸水的蘑菇砖,在道路两侧加铺垫路石,为大家营造安全、整洁的社区环境。

社区党委联合物业、业委会、居民志愿者等多方共同协作,在日常性或突发性事件中实施清单化管理、规范化议事、常态化公开,多渠道倾听居民意见,多途径挖掘各方资源,多举措调动各方参与,依托区域化党建合作平台,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确保难题从发现、协商到解决,形成完整闭环。

“社区治理合伙人”机制的有效运行,使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社区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9部电梯恢复正常、抢修好故障锅炉、推进完成消防大修、清运近400吨地下空间堆积杂物、拆除1700平方米违建、更换年久失修围栏、解决下水道反复反味……一件件实事,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

“四个有”是成功关键

上河村社区依托“党委+支部+楼栋党员”组织链条,建立党员在楼栋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组织体系,指导业委会党支部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孵化指导物业成立党支部,为“两新”党建添活力,助力物业企业做有温度的“红色大管家”,打造园区党建宣传阵地,为社区治理增添“红色动力”。

“社区治理合伙人”机制的成功运行,主要得益于“四个有”:“心中有思路”,通过实施“一把手”工程,社区党委书记的能力素质得到有效提升;“身后有队伍”,通过吹哨报到,政府职能部门的专业力量有效投入社区治理中;“兜里有资源”,通过广泛发动,社区各类资源得到充分挖掘;“手上有办法”,通过约定共治,社区各类组织、人员的智慧得到了充分激发。

“获得‘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此项殊荣不仅是对我们过去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激励和鞭策。我们将继续推进‘社区治理合伙人’机制,构建‘密切联系、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工作格局,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共建和谐美丽社区。”谈到新一年的规划,付丽霞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