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经验 > 正文

温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这三年:幸福有了N种新打开方式

幸福是什么?

温州老城区价廉物美的邻里食堂。潮新闻记者 戚祥浩 摄影

她也许是儿童眼里的主题公园,也许是老人眼里的就医保障,也许是成年人眼里遍地开花的“共享社·幸福里”。

一千个市民眼里有一千种幸福。但每种幸福背后,不变的是市民对所在城市发自内心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定感、满足感。

提升治理效能,托起稳稳的幸福。温州持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市域社会治理体制,让小平安凝成大平安,从小细节写出大文章,也让基层群众的幸福有了越来越多的新打开方式。

下好“共治棋”

开出更多幸福之花,土壤是关键。

小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不久前,温州市鹿城区召开了一场事关816个住宅小区的大会——全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暨现代小区建设大会。近千参会人员中,相当部分为业委会主任代表。

鹿城一批优秀业委会主任等受表彰。共享联盟·鹿城站 施芸芸 摄

会议表彰十佳小区党组织、业委会、小区业委会主任等,这不仅是鹿城历史上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少见。

人们常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就体现在基层。

尤其在疫情应对、抢险救灾等大考面前,一个个小区,一扇扇“小门”背后,藏着组织动员、快速找人、情绪安抚等看似琐碎却十分关键的环节,是市域治理不可或缺的“神经末梢”。

如何更好发挥“神经末梢”作用?温州的探索是村社多元共治——通过加强村社党组织建设,推动构建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及多方力量参与的共建机制。

温州松园小区党支部和业委会针对居民诉求提升小区大门,图为改造前后对比。滨江街道 供图

然而,共建机制并非一蹴而就。一直以来,业委会成立难、作用发挥难,是国内不少城市面临的共性难题——年轻的业主没时间没精力,年老的业主虽有热情执行力却不高,即便业委会组建了,对其作用发挥也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如何破题?温州鹿城等地提出“像抓村委会建设一样抓业委会建设、像抓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一样抓业委会队伍建设”。按照“先建党组织、再选业委会”原则,温州实现2274个小区党组织全覆盖,并由组织部牵头发动街镇、社区、网格等力量,真正把讲政治、懂治理、有责任心的业主尤其党员业主排摸出来,动员他们参选业委会。统计数据显示,业委会与支部委员交叉任职5584人。

与此同时,温州优化配备专职社工和网格治理团队,通过加大治理力量、资金筹集、空间拓展等要素投入,实现“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场所服务”。温州还在全省率先制定小区在职党员“双重管理服务”办法,号召18.7万名在职党员主动到小区报到,亮明身份、参与治理。

温州市委政法委供图

一度被小区基础设施陈旧、环境脏乱差、停车位严重不足问题困扰的桃源花园,因为多方力量的加入,从“老破旧”转身为“幸福里”。

在桃源花园,25名小区党员、在职党员在小区亮相,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为小区建设“谋出点子”,带头为邻里调解“想好法子”,带头参与治理建设;该小区推行“周例会”制度,社区“大党委”、业委会、物业三方共商共治,共同解决小区疑难问题。针对住户提出的提升小区环境要求,在小区缺少建设资金的不利情况下,社区积极对接,联合辖区共建单位,为小区争取绿化补植、楼道粉刷等公益项目。而让小区业委会主任刘程丹更加干劲十足的是,她因为业委会主任的身份成为鹿城区政协委员。“我会将这份荣誉化为动力,把小区的一件件小事、难事都变成实事、暖心事。”刘程丹表示。

这是温州持续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改革的生动实践。这种倾注汇聚“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治理合力,也同步催生了“平安乐巡”“乡贤治乡”“安全生产互助管理联盟”等诸多特色做法。

温州“村级治理指数”工作动员会。温州市委政法委 供图

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治理“共同体”,也让温州基层群众的幸福,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石”。

 织密“服务圈”

在一块块幸福“基石”上,温州市开展党建引领“共享社·幸福里”等创建行动,近三年来,新建提升518处党群阵地、839个共享空间,集中梳理办结交通微循环、阵地微改造等“关键小事”4447件,家旁边一个个兼具办事服务、文体活动、儿童游乐等功能的“党群服务圈”,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打卡点。

温州街头越来越多的儿童乐园。图源:明达说事

走进位于永嘉县五中花园的瓯江红“共享社·幸福里”,2000余平方米的共享空间,邻里办、儿童之家、银龄乐园、邻里汇、技能共享等子场景内,儿童们嬉戏玩闹,老人们翩翩起舞,现场欢声笑语不断,而定期上演的技能培训课堂,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厨师等行业高手在此分享技能知识,拓宽居民就业通道的同时,也提升了家庭生活品质。

而在苍南县钱库镇东西街社区,依托镇级“幸福共享汇”平台,在原有红十字会、妇联等联盟基础上,利用平台内队伍资源,与钱库商会、温州市中原应急救援中心、银锋老党员工作室等达成合作,开展一批群众喜爱、群众需求的服务活动,并提炼出一批义诊、义剪、亲子阅读等好评度高的活动,纳入定期服务清单,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获得感。

成立温州市首支由失独人员组成的“依鹿暖心”志愿服务队。温州市委政法委 供图

在温州,越拓越宽的“服务圈”,也“圈”进了20余万快递、物流、网约配送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打造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微型”驿站,联合爱心商户提供“夏日送清凉”服务,成立城市宣传“新”锋队;开展新居民政策入户工作,邀请新居民子女参与“儿童之家”点单活动,用有归属、有温暖的互动交流,让新群体真正融入社区“大家庭”。

位于温州市区的城市驿站内,空调、冰箱、微波炉、饮水机、沙发等一应俱全,还提供24小时智慧换电续航设备,解决了外卖骑手渴了、累了、休息、应急等一系列后顾之忧。“最近多雨,有了这个马路上的‘家’,避雨歇脚都方便多了。”外卖小哥陈先生说。

图源:鹿城组工

织密“服务圈”背后,温州优化配备专职社工、网格治理团队等力量,抓深做实“五社联动”和社会组织发展体系改革,推动478个社会组织结对795个村社,常态化开展“乐享银龄·幸福常伴”“红领巾课堂”“青少年主题研学”“红色星期天”“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

群众通过数字门牌提交养老服务需求,志愿服务组织第一时间上门提供相应服务。温州市委政法委 供图

 提升“幸福味”

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面前,又该如何持续回应新诉求和新期盼?温州以改革推进民生改善步伐,打通市域整体指挥联动,实现纵向市县镇村四级党组织一体指挥、横向各单位各力量联动推进的实施体系,牢牢把握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群众路线,增强优质公共服务供给。

从“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到“一次不用跑”,再到“一件事情一次办”,温州全力推进服务供给精细化、服务模式优质化、事项办理规范化,为群众和企业提供“链条最全、流程最优、材料最少”的办事体验。办事更快了,更方便了,也更省心了——如今在温州,拿起手机,动动手指头,就能办妥大量的事情。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眼下,全国各地市集热度居高不下。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摆摊,如何在行政执法中既守住城市发展的底线,又充分考虑到老百姓的需求,体现着执法者的智慧。鹿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蒲鞋市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合力探索的爱心超市,整合各类资源,引导志愿者加入其中,为流动摊贩尤其高龄流动摊贩排忧解难,是一项充满温情的探索。

拥有“迷你小区”之称的温州市山福镇驿头公寓,因为仅有70套房子,物业赚不到钱,好不容易“请”到的物业,干不了多久又撤离了。就在该小区业委会一筹莫展之际,山福镇推出乡村物业,促进驿头公寓与其所在村庄一起打包聘请物业,解决了“小体量公寓无人接手”难题。

永嘉韩埠村新打造的城市驿站。温州市委政法委 供图

盘活公共空间、党员干部示范引导婚丧简办、强社惠民改革……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全民友好型社会建设走在前列,教育医疗、文化卫生养老等事业加快发展——用改革推进民生改善步伐,用持续的民生改善提升群众幸福感,温州正不遗余力。     

而越来越多事关幸福的新打开方式,也让温州顺利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