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治理要闻 > 正文

湖北恩施州巴东县土店子村:优化生态环境点亮乡村经济

“真是人间仙境呀,这个钱花得太值了。”清晨,入住在湖北恩施州巴东县信陵镇土店子村太空舱民宿的武汉市民宋先生被几声喜鹊的喳喳声叫醒。他轻按智能开关,环绕太空舱的遮光帘徐徐打开。只见薄雾笼罩的云海边错落有致地并排着一间间木屋、太空舱民宿酒店和农家乐小院,一棵棵花草树木点缀其间,一条柏油公路穿过狭长的民宿区蜿蜒伸向远方。原来,宋先生头天晚上以每间太空舱1000多元入住时还以为贵了一点。现在感觉物超所值。

这标志着土店子村以保护生态环境、转变生产生活发展方式为主线的美丽乡村建设路径,走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近年来,地处鄂西山区的巴东县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污染防治攻坚与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县级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来抓,形成了党委挂帅、政府主抓、部门联动和全社会参与的“大环保”格局。土店子村通过采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殡葬改革、能源革命、“四好”公路建设、转变种植模式等一系列举措,逐步成为建设绿色低碳、共富美丽新农村的“巴东样本”。

“美化环境奖”成为居民炫美的动力

“居民富不富一般难发现,但人居环境美不美一看便知。为此,我们在村里设立美化环境奖,以此激发群众保护生态、美化环境的积极性。全村形成了人人保洁、户户栽花的习惯。讲卫生、爱干净、妆美庭院蔚然成风。”土店子村党支部书记张文灿说。

根据统一规划,全村被划为4个区,即农业种植区、牲畜养殖区、文化旅游区和民宿餐饮区。村里增设了300多个垃圾桶,实现垃圾不落地。统筹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村实现“三不到”,即看不到污水横流,无污水直排环境水体,无粪污露天直排或化粪池溢流现象等;闻不到臭味,不在公共空间或房前屋后形成黑臭水体、臭水沟、臭水坑,排水沟渠内未积存大量生活污水垃圾和淤泥等;听不到村民怨言,治理成效获得大多数村民群众的认可。

自设立美化环境奖以后,村里的人居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庭院地上收拾得一尘不染,物件摆放有序,还有各种花花草草。家里变美了,村民们还可以从村里兑换食用油、卫生纸等奖品。

“我一辈子有两次上台,第一次是读小学时家里穷缴不起学费被上台罚站。这一次是上台领奖,我感到很光荣。”5组村民张永全获奖现场感言。

“环境美化奖”有效增强了村民美化环境的意识,村民们由过去种玉米等高秆作物变为种花种草种树,有很多村民像淘宝一样到处淘花、淘草、淘树。茶余饭后村民们谈论的也是谁家的花种得美,谁家的草长得好。村民庭院美化成了自家在村里炫美的硬实力。

昔日的畜禽粪污包袱变为“绿色财富”

土店子村有180家农户养猪,规模养猪户20余户,年出栏黑猪3000多头。过去,粪污处理成本高、难度大是一个令村干部头疼的问题。因为猪粪臭气引发的矛盾时有发生,外来游客总是掩鼻而过。

近年来,村里借能源革命的东风建起化粪池、沼气池,将猪粪猪尿通过管道进入化粪池做无害化处理后,再进入沼气池发酵变为居民照明、做饭的清洁能源,沼液还成了上好的农家肥。

9组养猪户黄兴东将自家沼气池经过发酵的沼液当作种菜的肥料,施用沼液种出来的蔬菜、水果口感格外好。他家的蔬菜还未成熟就被村里开办的农家乐订购一空。还有很多外地游客看见他家绿油油的蔬菜后花高价装进了汽车后备箱。

“真想不到一招变废为宝化解了我们的烦心事。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增加了我们的收入。每年仅沼液肥田一项就直接增收6000多元。相当于我家多养了几头猪。”黄兴东直言。

2023年以来,土店子村采取“新能源开发利用+污废物循环利用+高韧性配电网+产业带动”新模式,走出一条风、光、生物质发电三轮齐转的绿电发展之路。截至目前,绿电总装机功率达1871千瓦,年发电量200万千瓦时。同时,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助力全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革。村里通过水肥一体化建设,鼓励以沼液替代化肥,引导村民用沼液种植水果蔬菜等,增加收入近百万元。推动光伏养鸡项目年增收近95万元。利用绿电IP催生旅游新场景,吸引游客10多万人次。通过“双碳积分超市”,引导村民追求新的生活方式和理念,探索出农村治理新途径。

“土店子村对农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粪污等污染源进行系统治理、综合利用,可通过沼气发电,实现碳减排,特别是沼气发电项目,在恩施地区具有积极的示范和推广作用。可依托土店子村现有的沼气发电项目,积极开发和申报湖北省碳普惠方法学,后续再进一步将其开发为湖北省碳普惠项目,实现碳资产的开发和变现,为乡村的产业发展积蓄力量。”恩施州生态环境局巴东县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宏介绍。

生态宜居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大汇聚

“良好的生态需要大家的共同呵护,优美的环境备受游客青睐。今天又有3辆来自天津的旅游大巴车,到我们村观云海奇景,住太空舱民宿,品乡土美食、赏田园风光。”土店子村党支部书记张文灿喜不自禁。

提起过往张文灿感受颇深。2020年10月初,张文灿大学毕业成为选调生被分配到土店子这个深度贫困村。狭窄的泥泞路,破旧不堪的土坯房,杂乱无章的环境,越往山上走张文灿的心越沉重。这位不服输的青年并没有因此退缩,反而一头扎进村里,开始了他改变村容村貌、改善交通和饮水条件、改造村民思想和优化发展环境的驻村生活。

9组村民黄祖传靠养猪过日子,过去由于没有自来水,黄祖传每天靠从山谷水槽背水。由于路况差,每次拉猪去卖都是先用人力车运到很远的公路边再用货车拉到集市上。恶劣的环境严重制约了养猪产业发展。村里改造用水条件以后,一拧水龙头自来水哗哗啦啦轻松流进了猪圈。黄祖传家的养猪规模扩大了近一倍。

“以前我对村里禁鞭禁烟禁烧有抵触情绪,现在环境好了,来村里旅游的人一天比一天多。”4组张毕大爷深有感触地说。

土店子村的神农石、梅花玉毛石都可以卖到120元一斤。但土店子人宁可被外界说成“抱着金饭碗要饭守穷的傻子”,也不进行任何开采。他们深知,生态破坏不得,天然资源只能留给子孙后代。

3组村民胡泽金过去靠贩卖木材过日子。2013年后,他放下砍柴斧,当上了村里的护林员。一年的护林员工资加上空余时间的种菜收入,小日子过得十分滋润。

武汉市民李先生来土店子旅游,发现这里的云海景观特别美,于是投资2300万元开发旅游民宿度假资源,先后建起木屋民宿20间、太空舱民宿2间,一次性可接纳旅居康养客40多人。区域内的村民以土地入股分红,村集体也以资源占股 20 %,成功实现了资源变资金,美景变“钱景”。

巴东县委书记黄波表示,我们一直认真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家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新要求,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群众环境权益为根本,用好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紧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新要求,进一步向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让人民群众共享绿色发展的红利。

(刘波  谭杰)

责任编辑: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