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的清晨,边境团场的薄雾还未散尽。塔城边境管理支队乌拉斯台边境派出所的民警们已早早整理好装备,准备开始一天的走访工作。今天,他们要和社区网格员一起,去看望辖区的几户独居老人。
院门里的牵挂
“张大妈,我们来看您啦!”民警熟门熟路地推开张大妈家的门,网格员紧随其后,提着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放进了厨房。
张大妈已是杖朝之年,子女皆在异地为生活奔波,独自守着这一方小院。看到民警和社区网格员时,老人正颤巍巍地踮脚整理橱柜,民警一个箭步上前扶住她的手臂:“您坐着歇会儿,这些活儿我们来干。”看到来人是他们,张大妈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连忙招呼他们进屋。
“最近身体怎么样啊?降压药按时吃了吗?”民警一边帮张大妈收拾屋子,一边关切地询问她的身体状况。
张大妈紧紧拉住民警的手,感激地说:“多亏了你们常常记挂着我,隔三岔五就来看看我,我心里啊,别提多踏实了。”
两代人的守望
告别张大妈,民警和社区网格员马不停蹄,径直前往王大爷家。王大爷是一名老党员,年轻时曾为团场的建设做出了不小贡献。如今,年事已高的他日常起居多有不便之处,民警便经常上门帮他打扫卫生、陪他聊天解闷。
一到王大爷家,民警便拿起扫帚,一边认真清扫院子,一边兴致勃勃地向他介绍团场的新变化:“王大爷,最近团场变化可大了,等天气暖和了,我带您出去转转!”
“好啊,我也想去看看!真是辛苦你们还惦记着我这老头子……”王大爷高兴地合不拢嘴,窗外未化的残雪,眼睛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竹篾划过的节奏,与三十年前垦荒队丈量土地的号子声奇妙重合。老一辈兵团人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与新时代戍边民警坚守职责、关爱群众的担当,在这春日里紧紧交融。
永不熄灭的警灯
走访完几户老人,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民警们匆匆扒拉了几口饭,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连队。作为派出所的社区民警,负责着整个团直区域、10个连队的治安管理和服务工作。每天,他们都要走访入户,了解社情民意,排查安全隐患,调解矛盾纠纷。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是民警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更是他们日复一日的行动准则。为践行这份信念,无论是烈日当头的酷暑,还是寒风刺骨的严冬,他们的身影始终穿梭在街道社区、田间地头。帮独居老人定期买药、为留守儿童准备开学文具、替牧民寻找走失的羊群、上门帮老人采集指纹……这些点滴付出,让“有困难找警察”不是一句空话。
夕阳缓缓西沉,天边被晕染成一片橙红。民警们结束了一整天的乡村走访工作,抬手关掉了警车那闪烁的顶灯,宣告今日执勤任务的落幕。他们并肩走在蜿蜒的乡间小路上,余晖将他们的身影拉得悠长悠长。此时,熄灭的仅仅是金属灯罩里的那束光,然而,那些生活中需要他们守护的群众,以及亟待解决的一桩桩难题,早已悄然化作永不熄灭的长明灯,日日夜夜,不息地在每一位民警的心头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