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国新城”扶余市素有“粮豆之乡、畜牧天堂”的美誉。这里人员结构复杂,人口流动性大,矛盾诉求多样。如何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筑牢辖区平安防线,是吉林省扶余市公安局士英派出所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探索的问题。
近年来,士英派出所坚持深耕预防警务、平安警务,加强与有关部门、单位和基层组织的协作配合,推动社会治安联防、服务管理联抓、治理工作联动、矛盾纠纷联调、基层平安联创取得实效,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提档升级。
融合治理
让“老破旧”住出“安全感”
“以前小区的环境很差,治安也不好,住着一点安全感都没有……”在工商小区居住了十几年的李大娘感叹道,“我在这里居住几十年,最有发言权。现在不一样了,路修好了、门卫有了、监控安了,晚上睡觉都安心多了!”
工商小区地处扶余市主城区,属于典型的老旧小区。小区内现有楼房3栋、居民113户,居住实有人口382人,个体服务业8家。小区房屋年代久远,居住人员复杂,矛盾纠纷多发,警情居高不下,一直都是士英社区治理难点。
2023年,士英派出所探索社区警务深度融合社区治理工作机制,联合社区、街道各职能部门,依托“警地融合”“警民融合”工作机制,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水平为目标,积极推进派出所所长进街道党工委班子、社区民警进居委会班子,主动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积极协调解决社区的难点问题,协助街道党委和社区管委会做好法律政策宣传和治安安全防范工作,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士英派出所深化警民关系,广泛开展群防群治工作。在派出所的不懈努力下,工商小区居民的安全感显著提高,小区和谐度显著提升,曾经的“老大难”小区已成为人人称赞的“平安大院”。在此基础上,士英派出所持续提高见警率、管事率、知晓率,深耕善治、强基固本,不断提升基层警务工作效能,全力打造老旧小区社会治安治理新样本。
贴近民生
让“菜篮子”拎出“幸福感”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一座城市最具“烟火气”的地方就是老百姓生活圈里的农贸商铺。它是重要的民生基础保障,也是展示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窗口。
“李婶儿,又来买菜了啊!”“老徐,今天买那么多肉整啥好吃的啊?”一大早,士英派出所民警王文达便出现在辖区农贸商铺,跟随居民一起“逛早市”。这是士英派出所针对“早间市场”推出的“早警”勤务模式。
针对清早时段农贸商铺人流量较大、易发生扒窃的实际情况,士英派出所仔细研判,将警力精准投放在高峰时段。工作中,派出所民警、辅警联合社区网格员、市场管理员、“平安蓝志愿者”等力量,通过步巡的方式,维护早高峰期间农贸商铺的治安秩序,进一步拉近警民关系。通过提高见警率,降低发案率,持续规范市场秩序,让老百姓获得更多安全感,让“菜篮子”拎出更多幸福感。
为守护辖区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士英派出所主动与相关职能部门对接,研究管理办法,并对市场内商家逐个进行约谈,宣讲法律法规,抽查商品质量,确保商家规范经营、商品质量放心、价格公平公道、市场秩序良好,让老百姓逛得开心、买得称心、吃得放心。
警企共管
让“老百姓”逛出“舒适感”
治安环境复杂、投入警力有限、安防力量薄弱、消费纠纷频发……这是士英派出所辖区的特点。据悉,士英派出所辖区内有金融、文化、商贸、娱乐等领域的企业商户800余家,大小商业街、广场等17个,大型多业态商业综合体2个,“九小场所”486家,流动人口约2万余人,呈现出人流量大、人员复杂及求助、纠纷、滋事类警情居高不下的治安特点。为护航商圈平安发展,让老百姓逛出“舒适感”,士英派出所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葛警官,张警官,今天又来巡查了?”某超市员工孙大姐亲切地与民警打着招呼。“张老板,和顾客沟通要注意方式方法,和气生财!”正在巡逻的民警葛昕雨、张成业热情地和商户交谈着。日复一日的巡逻防控,让他们对商圈内每家商铺的情况都了如指掌。
为创建平安商圈,士英派出所聚焦治安防范、物业纠纷、消费纠纷、安全应急等领域的突出问题,联合商场保安、商铺业主,在重点时段、重点部位开展巡逻防控工作,最大限度将巡防力量部署到大型商圈、大型商超等人流密集区域。
“我们严格落实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三见警’工作机制,对存在问题的商户及时进行约谈,落实督促整改,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和自治共治管理,形成了多方齐抓共管、联防联控的警群防控体系。”士英派出所所长林立刚说。
士英派出所以“平安底色”渲染群众“幸福成色”,奋力打造新时代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新样板,筑牢平安建设根基,谱写了平安扶余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