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治理要闻 > 正文

事实孤儿监护缺失难题怎么破?他们用检察监督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

“感谢检察机关的帮助,这笔救助金让我们兄妹重燃生活希望!”

7月23日,小夏(化名)的哥哥在签署救助协议时难掩激动。经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下野地垦区人民检察院半年多的持续努力,这名历经两年无人监护困境的事实孤儿,终于迎来人生转机。

恶魔教师“魔爪”伸来,伤痛余波久久未散

2024年12月,15岁的小夏遭遇补习教师王某的猥亵侵害。事件发生后,她因同学议论而情绪消沉,学业严重下滑。

2025年4月,下野地垦区检察院以强制猥亵罪提起公诉。同年6月,法院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终身禁止其从事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工作。

案件审结后,承办检察官在复盘时发现,将小夏推向深渊的,除了直接施害者,还有责任缺位的“沉默旁观者”。在重新梳理案卷时,检察官再次意识到,犯罪分子虽已伏法,但伤害并未就此停止。

检察建议“硬核出击”,堵住强制报告“漏洞”!

在遭受侵害后,无助的小夏曾向身边的教职员工求助。然而,得知真相的教职员工却因工作繁忙,未能给予应有的关注,既未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也未向公安机关报案或举报,致使侵害后果持续扩大。

鉴于部分教职员工对强制报告制度认知不足、执行不力,下野地垦区人民检察院两次组织学校举办强制报告制度专题座谈会,明确指出:“身为肩负教育、监管责任的教师,具有第一时间发现侵害线索的天然优势。也许多看一眼、多问几句、多一分耐心,就能挽救一个深陷困境的孩子。

与此同时,下野地垦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向学校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书,明确强制报告制度要求: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的组织及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未成年人遭受或疑似遭受不法侵害,以及面临不法侵害危险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或举报。

多方联动,构建“全链条”救助体系

几天后,检察官回访小夏时,发现她神情低落、目光涣散,未能按时入学。

经多方询问得知,小夏的父亲2023年因病去世,她只能与22岁的哥哥相依为命,生活捉襟见肘、举步维艰。

为了帮助小夏摆脱生活和心理的双重枷锁,检察官深知,引导她重回同龄人的成长道路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既要解决无人抚养的燃眉之急,又需在心理疏导、生活关怀和经济援助上为小夏筑起坚固防线。

面对小夏的困境,检察官陷入深思。这不仅是小夏个人的困境,更是对检察官职业能力的严峻考验。检察官深刻认识到,办理案件的意义远不止审结案件本身,案件背后暴露的社会管理缺陷,才是亟需填补的关键空白。

检察官立即拟定调查方案,对小夏居住的社区、街道、学校、街坊邻居等展开走访调查,深入探究小夏家庭所遭遇的日常难题、无人监护的困境以及濒临失学的紧急危机。

随后,下野地垦区人民检察院当即联系石河子白杨青少年公益发展中心,为小夏量身定制了“一对一”社会救助计划,免费提供专业心理疏导,还成功申请到2400元“一对一社会救助金”,一举化解了小夏的入学难题,点燃了她的希望之光!

尽管小夏的入学难题得以暂时缓解,但她因超龄无法被收养且缺乏抚养人的困境,依旧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为此,下野地垦区人民检察院多次牵头组织师市福利院、师市未保中心进行专题会商。

经过不懈努力,最终成功为小夏向当地民政部门申请办理了每月1150元的事实孤儿救助金,资助将持续至其成年。同时,为小夏成功争取到“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每年10000元的助学金,保障其顺利完成学业的梦想。

在最近一次回访中,检察官欣慰地看到小夏神情舒展,重现笑容。这起历时半年之久,跨越未成年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公益诉讼检察三大职能的典型案件,最终圆满办结。

小夏的经历是不幸的,但她也是幸运的。这份幸运源于社会各方的关爱与支持,让她在困境中感受到精神上的抚慰与温暖,重燃希望。

责任编辑: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