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永康市,五金产业的基因已深植千年。从街头巷尾叮当作响的打铁铺到智能工厂里精密运转的机械臂,从贴满外贸标签的代工产品到闪耀国际市场的自主品牌,这座“中国五金之都”的转型升级之路,始终与法治同频共振。
近年来,永康市五金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低小散”企业居多、跨区域知识产权侵权频发、企业维权渠道单一等问题逐渐显现。面对挑战,永康市检察院主动融入区域发展大局,创新构建“一案四查、行刑衔接、跨域联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五金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日前,永康市检察院与法院、公安局、司法局、海关同步入驻永康(五金)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标志着该院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推进部门协同治理方面又迈出关键一步。
永康市检察院与永康(五金)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签订正式入驻协议
“一案四查”形成打击治理闭环
“别看这把锁不起眼,它可是一起维权案件的见证人。”近日,在永康市检察院知识产权办公室,办案检察官应玲玲向记者展示了一把锁,随即讲起背后的故事。
2023年5月,永康市某龙头锁具企业发现市场上突然冒出不少自家产品的高仿“山寨货”,便立即报案。公安机关调查发现,这些“山寨货”是该公司离职员工郭某委托他人一手打造的。郭某以该公司正规经销商的名义对外大量销售假冒产品。同年6月16日,公安机关以郭某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移送永康市检察院审查逮捕。办案检察官审查认为,该案仿冒产品的销售记录较为分散,对象多且时间跨度长,具体的销售数量和金额难以认定,定罪证据不足。
为充分固定制假售假证据,永康市检察院积极引导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建议侦查人员从涉案微信聊天记录、交易记录中锁定受委托方和销售对象。公安机关据此查明,2021年至案发时,郭某共委托他人制造仿冒锁具1万余套,网售给40余名经销商,销售金额14万余元。2023年8月,该案移送审查起诉。
永康市检察院认为,郭某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应当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追究其刑事责任。2024年1月,法院判处郭某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8万元。
案子判了,办案工作还未结束。检察官多次登门向郭某释法说理,剖析侵权行为给企业带来的伤害,帮其算清法律账和良心账。郭某表示:我认错也认赔。一个月后,赔偿款一次性打到企业账户。“后来我们回访被害企业,了解到企业商誉已恢复,发展势头良好。”应玲玲说。
针对该案暴露出的知名品牌被侵权情况频发,以及小微企业同质化竞争严重、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永康市检察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向永康市品牌建设促进会制发检察建议,建议采取有力措施引导企业增强品牌保护意识,探索行业抱团发展,提升本土品牌竞争力。永康市品牌建设促进会立即敦促锁业协会组织开展专业培训,邀请专家对企业负责人进行以案普法和专业指导。
“自2023年成立知识产权办公室以来,我院坚持对涉知识产权案件进行刑事追责必要性、民事追偿可行性、行政违法关联性、行业治理紧迫性四项审查,通过‘一案四查’形成打击、治理闭环。”据永康市检察院副检察长谢芳胤介绍,该案知识产权办公室成立至今,已办理涉知识产权刑事案件53件153人,实现诉前调解全覆盖,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400余万元;通过制发检察建议帮助两家涉案企业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内部制度。
“永康市检察院在知识产权保护上打出了声威,也治出了让企业和群众都看得见的实效。”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中国科技五金城集团有限公司会展中心职工吴明明在检企座谈会上表示。
行刑衔接打造“一站式”维权
对检察环节不起诉的侵权人,永康市检察院同步向行政执法部门移送行政处罚线索
“现在我们如果被侵权,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找快速维权中心。在这里,我们能得到检察机关的‘一站式’服务,省心又省力。”日前,正在永康(五金)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现场办理相关手续的永康市某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2023年初,永康市政府部署开展企业大走访行动。永康市检察院以此为契机,走访调研80余家小微企业。“我们发现不少企业都遭遇过侵权,但只有少数企业选择了走法律途径维权。”该院经济犯罪检察部主任胡婷婷告诉记者,这归咎于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之间存在信息壁垒,企业一想到要多头跑、时间长、成本高就头疼,最后便不了了之。
为破解难题,在永康市检察院推动下,知识产权保护跨部门协作机制应运而生。2023年7月,该院联合公安、法院、市场监管等部门,在永康市市场监管局设立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站,配套建立线索共享、案件会商、行刑衔接、多元调解等协同机制。各单位派员常驻工作站企业咨询窗口,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回应企业维权需求。
2024年3月,永康市一家生产名牌保温杯“YETI”的企业发现,市场上出现不少假“YETI”。企业报案后,公安机关很快将犯罪嫌疑人杨某抓获。经查,杨某不仅自己售卖假冒“YETI”注册商标的保温杯,还指使他人制造假杯、印制假包装盒。2024年5月,杨某因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被移送审查逮捕。
根据涉知识产权案件协同机制,公安机关将线索共享给永康市检察院,该院依法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建议公安机关重点查清假包装的来源、确认共犯责任,并迅速对印刷假包装的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最终,公安机关查明包括杨某在内涉案人员共7人,涉案金额150余万元。与此同时,该院依托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站,联合行政机关共同开展释法说理工作,促成当事双方就民事赔偿事宜进行协商,犯罪嫌疑人杨某先行赔偿企业75万余元。
2024年9月,永康市检察院分别以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罪对杨某等5人提起公诉。同年10月,5人分别被判处刑罚。对另两名情节轻微不起诉人员,该院向行政机关送达检察意见书,由行政机关依法作出行政处罚。“过去这类涉及生产、销售、包装全链条的侵权案件,相关单位之间来回协调耗时较长。现在有了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站,办案协作、民事追偿、行刑衔接一气呵成,案子办得快,企业维权省心省力。”应玲玲说。
2025年4月24日,永康市检察院会同法院、公安、司法、海关等部门正式签约入驻市场监管局下属单位——永康(五金)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站完成升级。“这将为永康市五金‘智造’蝶变和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永康(五金)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主任潘君武表示。
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6月,永康市检察院驻永康(五金)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工作站共受理侵权监督线索2条,监督行政机关查处、销毁假冒伪劣五金产品20余万件;对检察环节不起诉的11名侵权人,均同步向行政执法部门移送行政处罚线索,实现过罚相当、惩戒闭环。
区域联动促进产业集群融合
检察官在永康(五金)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为来访者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回忆2023年夏天差点被假货“冲垮”的经历,在浙江省武义县建厂的永康市某知名企业负责人感慨万千:“当时我们就像无头苍蝇,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解决,折腾大半年才想到报案。”
原来,该企业研发的智能温控杯刚在国际市场打开销路,企业负责人就接到海外经销商紧急通知,称海外某国市场出现大量该产品的低价仿冒产品,导致该企业海外销量骤减,价值3000余万元的正品滞留仓库。更为棘手的是,仿冒者将生产窝点设在永康市,销售网络却遍布浙江义乌、武义等地,跨区域调查取证难度较大。
2024年1月,该案移送永康市检察院审查起诉。永康市检察院联系武义县检察院,两院协作,引导当地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固定证据,仅用5天就完成跨区域取证。在两地联动下,该案“国内制假—搭建网店—销往海外”的上下游犯罪产业链被整条挖出,涉案金额认定从100万元追加至370余万元。因田某等6人的侵权行为构成法律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经永康市检察院提起公诉,2024年9月,田某等6人被永康市法院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八个月至有期徒刑二年八个月不等,各并处罚金。
办案期间,永康、武义两地检察院检察官联合走访被侵权企业,了解到该企业在国外打假困难重重。永康市检察院依托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站与永康市司法局联系,借助本地律师事务所与海外知名律所的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海外线索举报和维权指导。在永康市司法局的大力协助下,一些海外侵权者被当地警方立案查处。“跨区域协同调查+国内外双线打击”模式有力震慑了当地侵权犯罪,帮助被侵权企业挽回海外声誉,优化了海外营商环境。
永康市和浙江省武义县、缙云县地理相邻、产业相关,在五金产业集群发展中,普遍存在企业异地建厂、跨区域经营现象,大量侵权案件也存在跨区域特征。为打破案件调查和企业维权的地域限制,2024年11月,永康、武义、缙云三地检察院召开永武缙五金产业集群知识产权跨区域检察协作保护工作座谈会。三地检察院签署框架协议,明确以案件联办、制度共建、治理共融为重点,构建从打击、服务、保护、宣传到预防的全链条知识产权“打护育”工作模式。除机制建设外,三方还共同搭建“永武缙五金产业集群知识产权检察e站通”平台,开发了受理举报、法律咨询、线上培训、送法入企、案例推广等功能。
在永康市检察院协调下,三地检察院可以共享永康(五金)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建立的专家咨询库、技术调查人才库、鉴定机构名录库等专业资源。针对三地企业普遍面临的海外维权难问题,该院通过永康市司法局链接专业法律服务团队,为三地企业提供涉外法律服务23次。
“我是土生土长的缙云人,在永康工作,对永武缙一脉相连、五金产业息息相关有很深的体会和感受。检察机关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协作,增强了三地企业创新创业的底气和信心。”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公益诉讼形象大使、浙江原始人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行政人力资源部行政专员黄美媚表示。
“知识产权保护是法治命题,更是发展课题,永康市五金的转型升级之路,也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不断升级之路。我们将继续深耕细作,让法治成为激发新质生产力的‘催化剂’。”永康市检察院检察长黄东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