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上午,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办公室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今日说法》栏目、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开展第109次“走近一线检察官”直播活动。
直播以“一园、一河、一校”为探访主线,全景呈现静安区人民检察院立足超大城市中心城区定位,以国际视野与法治智慧护航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服务“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开放”。
一园:张园“法治副园长”激活历史文脉,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张园是上海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库门建筑群。1951年1月24日,经最高人民检察署华东分署批准,上海市人民检察署正式成立并在此办公。从上海检察机关之“根”,到如今转型为沪上涉外商业元素丰富的新地标,历史在这里形成时空交叠。依托上海检察机关“园区法治副园长”特色机制,静安区检察院在此设立检察服务工作站,聚焦历史建筑保护、安全生产、涉外知产金融等领域,量身定制《检察守护“海上第一名园”三年规划》,提供一站式检察服务。静安区检察院紧扣“高能级总部经济”“全球服务商”功能定位,打造“静ING”涉外检察品牌,以专业化、精准化履职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赋能。
作为上海“首发经济”领跑者之一,静安区以首店、首秀、首展为引擎,持续引领国际消费潮流,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示范区”。静安区检察院率先成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近年来办案量居全市前列,其中90%以上案件涉外,办案中尤其注重对国际规则的学习与适用。在办理一起假冒国际品牌箱包案时,通过精准把握商标保护地域性原则,在查明某国际商标的领土延伸保护申请情况后,按照我国商标法、马德里协定等,确保国际商标与国内商标受到同等保护,并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一体追责,切实维护了知识产权权利人合法权益;在办理动漫手办侵权案时,注重伯尔尼公约中作品自动保护原则的运用,准确认定事实,依法打击犯罪,维护市场秩序;针对假冒国际知名品牌服装案,全链条打击“境内制假—转运出境—跨境洗白”犯罪,以专业履职守护国际营商环境。此外,静安区检察院通过在张园设立检察服务工作站、发布中英文《知识产权检察白皮书》、邀请世界500强等企业座谈、办好利用儿童走秀侵犯多个知名品牌服务商标侵权案等典型案例,讲好中国检察故事。
一河:苏河湾公益诉讼守护“城市温度”,厚植“高品质生活”底色
生态治理对优化人居环境、增强投资吸引力具有乘数效应。苏河湾作为世界级滨水区,产业生态与营商环境相得益彰,守护苏州河就是在守护城市绿脉。在办理苏州河沿线福寿螺入侵、非法捕鱼等公益诉讼案时,静安区检察院结合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特点,引入“技术调查官+特邀检察官助理”模式,赋能高质效办案;建立“河长+检察长”机制,联合多部门设立公益保护观察点、共建生态环境修复基地;创新生态修复方法,通过督促侵权人购买碳汇、从事环保志愿服务等,实现“惩罚、修复、教育”三合一效果。“
针对群众反映的夜间光污染问题,静安区检察院联合技术调查官,多次于夜间至凌晨赴现场,用亮度计、照度计等工具采集数据,精准确认6个点位超标。经研判法规明确监管部门职责,检察官向相关职能部门送达检察建议督促整改。现行《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吸纳了该案办理经验,成为首部将光污染纳入治理的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这起防止光污染行政公益诉讼案,获评最高检2022年度“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典型案例、十案示范案例,最高检公益诉讼技术支持典型案例。该案以“小切口”守护“大民生”,让城市发展既有“高度”更有“温度”。
一校:与华政“双向奔赴”培育涉外人才,护航“高水平开放”新局
华东政法大学享有“法学界的东方明珠”的美誉,2022年11月,全国首家独立建制的涉外法治学院在这里成立,旨在培养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自2017年与华东政法大学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以来,静安区检察院不断深化检校合作新模式,于2024年再签专项合作协议开启检校合作2.0版,聘任7位专家学者为专业导师,并在静安区委政法委的指导下,组建16名多语种干警组成的“静ING”涉外检察团队。区委政法委同步依托区法学会开展涉外法治培训,推动涉外检察实务与理论深度融合。
近年来,静安区检察院依托“专业导师”制度,积极探索涉外检察人才培育新路径。检察官们主动“走出去”,或将专家“请进来”,通过双向选派涉外法治理论及实务导师,开展现场模拟教学等活动,实现了检校“双向奔赴”。在办理一起销售假冒某国际知名品牌玩具案时,检察官对玩偶上图形商标设计是否构成商标性使用存疑。依托专业导师制度,华东政法大学王迁教授受邀作专业指导,他结合涉案玩偶形象、附着商标使用情况,从图形商标概念、识别商品来源作用、侵权法律定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为案件成功办理奠定坚实理论基础。
近年来,跨境电信网络诈骗呈链条化、产业化趋势,依法严惩此类犯罪的同时,如何“全链条打击”守护群众“钱袋子”是检察官始终思考的问题。沿着“一园、一河、一校”的主线,直播途经静安区检察院,顺道探访了一场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涉案财物追缴与处置研讨沙龙。
静安区检察院与区公安分局依托共同成立的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加强检警协作,深挖彻查上下游犯罪链条,依法严惩幕后“金主”、骨干成员。在电信网络诈骗涉案财物追缴与处置研讨沙龙现场,上海市检察院第二分院第三检察部主任王建平谈道,“打击跨境电诈天涯海角不惧远,千难万阻不能避。明确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所得赃款赃物,一旦查实,该封的封、该冻的冻,绝不让骗子的钱顺利‘漂白’!”
2023年6月至今,静安区检察院通过侦协办提前介入,已对80余人跨境电诈回流案以多罪名提起公诉,法院已判案件均判处相应罚金。为护航清朗网络空间,静安区检察院出台“服务保障清朗网络10条意见”,成立网络检察办公室,专业化办理电信网络犯罪案件,实现了与侦协办规范协作、高效办案。
从历史文脉到生态保护,从跨境电诈治理到人才培育,静安区检察院以涉外检察为支点,促进法治与开放的深度融合,守“沪”国际化底色。上海检察机关正以“在上海、为全球、链世界”的视野,构建涉外检察新格局,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坚实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