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治理要闻 > 正文

一场开在湿地边的检察听证会,如何治愈五年前的生态“伤痕”?

9月5日,博斯腾湖湿地迎来了一场特殊的“体检”。兵团第二师检察分院、博湖县人民检察院、焉耆垦区人民检察院的干警一同深入这片静谧广袤的湿地现场,兵地检察机关联合开展湿地保护“回头看”和公开听证活动。这不仅是一场生态资源保护活动,更是一次凝聚兵地各方力量、共筑生态防线的生动实践。

触目惊心!工程车碾压后的湿地伤痕

清晨,阳光洒在碧波荡漾的芦苇丛上,一行人踏上前往湿地的路途。检察院干警们神情严肃而专注,他们深知此次行动的重要性,听证员、第二师水利局、博湖县林草局的工作人员以及团场工作人员也早早集结,大家怀着对湿地生态的敬畏与关切,共同关注着这片土地。

湿地生态资源一旦遭到破坏,恢复难度极大,而且会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连锁反应。5年前,在博湖县和第二师交界处,水利部门招标并实施了博斯腾湖国家湿地公园兵团某团场段堤防坝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博湖县辖区的湿地生态保育区被工程车辆碾压,工程竣工后,没有对碾压地段进行修复,导致大片芦苇逐渐退化,土壤泛碱严重,湿地的生态功能下降,社会公共利益持续受损。

检察建议出手:兵地联动,合力督办

湿地保护刻不容缓,单靠一己之力难以全面解决问题。鉴于此,博湖县林草局将该情况反映给检察机关,6月初,第二师检察分院、博湖县人民检察院和焉垦垦区人民检察院发挥兵地融合履职作用,联合开展湿地保护公益诉讼工作。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兵地检察人员频繁往来于湿地之间,深入现场调查取证,走访周边居民,组织专家论证,收集了大量证据材料,确定负责湿地管护的行政机关存在履职不到位的情形,导致湿地生态资源被破坏。兵地检察机关根据各行政部门的职责范围分别向水利局、团场制发了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书,向林草局提出了工作要求,督促他们依法履行职责,采取有效措施,恢复湿地生态资源。

科学修复!浇水+施肥,湿地活过来了

负责湿地管护的兵地行政机关迅速行动起来。水利局和团场加强了对湿地水资源调配管理,确保湿地的水量充足,林草局加大了对湿地植被的保护力度,组织专业人员对退化的湿地进行修复,他们还加强了对湿地野生动物的保护,有效治理非法捕猎行为。

时至夏日,持续高温天气,恢复地块灌溉后,水分快速蒸发,难以有效维持芦苇生长的湿润环境。针对该情况,水利局、林草局和团场协同优化浇水时间,增加浇水频率,添加有机肥料,改善土壤条件,为芦苇的生长创造更好条件,并向兵地检察院建议:芦苇进一步恢复后开展评估验收。

数月后,被破坏的湿地重新焕发生机,干燥泛碱的土壤改良成了湿润保墒的沃土,清风吹过,片片新生芦苇随风摇曳,水中的野鸭、水鸡在自由的嬉戏,空中的鸟儿展翼翱翔,野兔、野鸭,狐狸时常光顾,自然之美与生态之美有机结合,湿地的生态功能逐渐恢复。

公开听证:一场特殊的湿地“期末考”

9月5日,兵地检察机关再次联合行动,深入博斯腾湖湿地现场,开展“回头看”和公开听证活动。检察干警和听证员带着期待沿着湿地边的小路前行,仔细查看湿地植被的恢复情况,看到芦苇长势良好,珍稀鸟类在这里栖息繁衍,湿地生态功能恢复良好,这让大家更加坚定了保护湿地生态的决心。

公开听证会上,听证员和检察干警听取行政机关的履职汇报,对湿地生态恢复的效果进行评价。经过互动交流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兵地协作机制促进了检察公益诉讼职能作用的高质效发挥,在兵地检察院联合监督下,行政机关已履职到位,湿地的生态平衡和动植物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这次活动不仅是对前期工作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守护湿地,就是守护我们的未来

湿地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续关注、久久为功。兵地检察院深化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加强与行政机关、社会组织的沟通交流,发挥公益诉讼守护绿水青山的作用,用检察力量筑牢生态资源保护防线,共同守护好博斯腾湖湿地生态。

如今,博斯腾湖湿地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芦苇摇曳、鸟儿翔集,一幅生态和谐的画卷徐徐展开。兵地检察院用法治的力量守护着这片湿地,也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到生态资源保护的事业中。夕阳的余晖洒在博斯腾湖湿地,湿地保护之路仍在继续......

责任编辑: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