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个同学愿意上来跟我做个小游戏呢?”“我!我!我!”同学们争先恐后举手……
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某乡镇中心小学,该校法治副校长、安溪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陈志裕正通过互动小游戏,帮助同学们了解身体隐私部位,掌握预防性侵害的要领。这是陈志裕担任法治副校长的第三年,也是他将法治种子播撒进乡村振兴画卷的寻常一幕。

检察官受聘担任法治副校长
近年来,安溪县检察院立足安溪县域特色,探索实施服务保障乡村振兴的有效措施,创新推行因“镇”施“策”的差异化法治副校长履职模式,让法治成为乡村治理的温情底色和振兴引擎。
在陈志裕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几套不同主题的教案,这是他结合办理中发现的安溪县某乡镇人口数量多、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较高情况,为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学生精心设计的差异化法治课程。

检察官走进乡村小学,为学生们普法
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他结合法治歌曲、法治童谣、法治游戏,侧重于儿童自护教育、基础法律常识讲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他结合法治动漫课,侧重于自护教育,增强法治观念,提高自我管控能力;对初中、高中学生,他以讲授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法治课形式为主,侧重帮助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
“以前上法治课,内容太深孩子们听不懂,太浅又没效果。现在分年级上课,孩子们兴趣浓了,收获也大了。”该乡镇学校五年级班主任林老师深有感触地说。在安溪县某偏远乡镇,镇里青壮年多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占比高。挂钩该镇某中心小学的法治副校长王绍炜在走访中发现,孩子们面临更多的是家庭监护缺失带来的成长风险。

检察官为学生普及强制报告制度
学生张某父母外出务工,平常由奶奶照顾,每次都以蒙骗奶奶做作业为由使用手机上网打游戏,被以“游戏代练”兼职为名骗取了钱款。王绍炜意识到,提升隔代监护人的法治意识的迫切必要性。由此,他将法治副校长职责延伸至家庭,开设“爷爷奶奶法治小课堂”,用本地方言,结合如何识别网络陷阱、预防网络诈骗等案例,讲解监护职责和法律常识。课堂设在村委老祠堂,温馨且接地气。
张某的奶奶听完课,拉着检察官的手说道:“王老师,以前光知道疼小孩子,不知道还要管他上网,这下懂了!”现在小张的奶奶每天都会查看孙子的作业,限制上网时间。法治,如春雨般细腻,守护着乡村振兴中最柔弱的群体。

安溪县检察院开展检察开放日活动
校园安全是学生成长的基础。在安溪县某城乡接合部小学,去年就发生了一起校外人员擅闯校园事件,虽然未造成严重后果,但暴露出了校园安全管理的漏洞。
安溪县检察院就预防校园欺凌、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等问题向该校制发检察建议,并由挂钩该校的检察官胡巧娜协助学校建立健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抓好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如定期与校领导、德育处负责人、班主任等进行座谈交流,实地查看校园内消防设施、监控设备、护学岗建设、安保人员配置,调研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建议,清除安全隐患。通过与学生、教师、家长的沟通交流,及时发现潜在的矛盾纠纷,落实预防校园欺凌问题,协助学校营造一个绿色、安全、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

检察官为挂钩学校赠送法治书籍
从分级课程设计到监护意识提升,从校园安全治理到留守儿童关爱,法治副校长的职责在不断延伸。他们通过一个个小案例、一件件小事例,将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融入乡村发展的毛细血管,因“镇”施“策”、精准滴灌,为乡村孩子织就一张坚实的保护网。
“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呵护,每所校园都应该是安全的港湾。”下一步,安溪县检察院将继续深化法治副校长工作机制,推动法治教育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让法治之光照亮每个乡村孩子的成长之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法治动力。(肖赣 钟秋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