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治理要闻 > 正文

2024年以来北京法院受理涉老民事案件41389件--北京高院公布相关情况

子女干预老人婚姻、养老机构“服务缩水”退费难、超龄劳动者工伤维权难……随着老龄化加剧,涉老民事纠纷日趋多元复杂。10月28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北京法院涉老民事审判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法院涉老民事审判工作情况。

北京高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新闻发言人靳学军介绍,2024年至2025年8月,北京法院共受理各类涉老民事案件41389件,审结38287件。当前涉老民事案件呈现五大特点:案件类型多样、权益保护范围持续扩大;传统婚姻家事案件中老年人权益被侵害问题突出;养老服务行业隐患增多,易引发纠纷;老年人劳动权益保障相关纠纷增多;老年人维权能力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北京法院立足司法审判职能,以“如我在诉”的司法理念推出多项审判举措。

二中院深化涉老特色审判品牌,构建“鸠首杖工作法”,通过党建引领、文化浸润、全流程释法说理与心理疏导,将“尊老敬老”融入诉讼全过程;朝阳法院由亚运村法庭集中审理辖区内涉老年人的各类民事案件后,涉赡养类纠纷平均审理时间缩短了35天,涉老年人行为能力认定及指定监护人类案件平均审理时间缩短19天;房山法院对签发人身保护令的当事人设置事后回访制度,密云法院重点跟进赡养案件履行情况,确保司法保护落到实处。

在持续优化适老司法服务保障机制方面,多家法院建立涉老年人事项帮扶清单,明确帮扶情形及操作办法。朝阳法院在诉服大厅设立“长青”志愿岗,吸纳优秀退休干部职工参与诉讼引导;丰台法院推出“六点位同步处置法”,重点守护老年当事人生命健康。同时,法院积极联动社会力量:三中院广泛开展普法进社区、进村庄、进养老院活动,并与老年大学合作开设“法律课”;西城法院与属地党委、公安、妇联等多单位签订协议,健全对接机制、强化工作联动。

靳学军表示,北京法院将始终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积极发挥司法审判职能,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安”提供高质量司法服务,助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

图/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