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治理要闻 > 正文

平凉崆峒区突出党建引领统筹谋划抓实乡村治理

核心提示: 崆峒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关于乡村治理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深入实施国道312沿线和美乡村建设示范工程

今年以来,崆峒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关于乡村治理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深入实施国道312沿线和美乡村建设示范工程,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攻坚提升行动和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基层治理模式更加管用高效,全区乡村治理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坚持党建引领

健全治理体系拓展治理成效

区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建立任务、责任、落实“ 三张清单”。7个专项工作组和25个成员单位立足各自职责,聚焦重点领域,狠抓任务落实,聚力实施党群服务中心阵地“优化提升”工程,新建改造村党群服务中心26个、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16个,组织900多名农民党员进党校参加致富带富能力 集中提升培训;加强驻村帮扶人员管理,新调整驻村第一书记10名、工作队员25名,提高了驻村帮扶实效。各乡镇推动党群服务中心、综治中心联动运行,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初步形成了上下贯通、多方联动的基层治理体系,全区村党支部、农民党员带富致富能力不断增强,共实施村级集体经济项目21个,全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838.41万元,村均达到11.26万元。

坚持集中整治

美化乡村环境实现宜居宜业

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抓手,先后专题召开推进会议2次,部署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攻坚提升行动,以乡镇为主责、村社为主体,推动“打扫、整理、美化”三大战役和“四清五治六提升”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形成了乡镇部门紧密协同、分级分层抓落实的长效工作格局。累计发布“曝光台”20期,整改突出问题385个;集中交办问题484个,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0.8万吨、拆除乱搭乱建764处9207平方米,打造国道312沿线和美乡村示范带206公里,完成绿化美化41.8万平方米,措施做法先后被甘肃日报、凤凰网等媒体宣传报道13次。

坚持夯实基础

补齐短板弱项改善发展条件

崆峒区把持续增强乡村基础设施功能作为乡村治理的基础性工作,立足乡村实际,结合群众需求,综合考虑资源禀赋、地理优势、产业特色,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设施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分区分类打造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乡土文化、民居风貌和时代精神的特色乡村。制定印发《2025年平凉市崆峒区乡村建设任务清单》,明确了乡村建设年度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投资4469.4万元,重点抓建的10个省级乡村建设村,完成投资2335.8万元占年度计划的52%。同时,大力实施和美乡村建设发展类村庄三年全覆盖行动,指导有条件、有需求的发展类村庄累计编制“多规合一”规划100个,科学指导今年抓建的2个省级和美乡村、10个市级和美乡村、30个区级和美乡村有力有序建设,进一步弥补了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

坚持“三治”融合

优化治理模式涵养文明新

崆峒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完善基层治理基础,探索推行基层治理新模式。激发自治活力,学习运用“枫桥经验”,健全完善村务公开、民主议事制度和“一约四会”工作运行机制,大力推广“1345”(党建统领、“三治”融合、“四和”同频、“ 五美”共建)及“十户联体”(以相邻的 10 户左右群众为一个单元,划分“十户联体”自治“微单元”)治理模式,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自觉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提升法治水平,建成运行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整合8个常驻单位、5个轮驻单位、2个随驻单位和12个调解团队、2个速裁快审团队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纠纷调处、法律援助的服务;健全“一网五制多元调”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体系,从严从实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累计排查农村矛盾纠纷 6146件,化解 6090件,化解率99%;增强德治功能,扎实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突出抓好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研究制定了全区婚嫁彩礼倡导性标准、定聘迎娶礼仪规范、“零彩礼”“低彩礼”家庭礼遇嘉许措施,发挥妇联、共青团作用,加强对农村适婚群体的公益性婚恋服务和关心关爱,并深化殡葬改革、深入整治低俗表演、加强农村科普阵地建设,先后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主题文明实践活动200多场(次),充分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了文明乡风。

责任编辑: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