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对象走进强制隔离戒毒所,接受“沉浸式”警示教育;“靶向式”禁毒宣传深入社区与校园,织密全民防护网;专业的禁毒志愿服务项目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绽放异彩;戒毒干警在警务技能比武中锤炼本领,展现良好风貌……近年来,甘肃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大局,通过深化所地共建、下沉专业指导、打造志愿品牌、强化队伍赋能等一系列务实举措,不断拓展工作外延,提升履职效能,为更高水平的平安甘肃、法治甘肃建设注入司法行政戒毒力量。
机制先行
所地共建迈入新阶段

日前,甘肃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简称省一所)与兰州市红古区司法局共同签署《协同发展框架合作协议》,标志着省一所、红古区司法局所地协作进入机制化、规范化、实体化运行的新阶段。

协议明确建立“协同发展”机制,双方将定期商议重大事项,推动资源共享、工作共推、责任共担。签约仪式后,省一所立即发挥专业优势,为红古区社区矫正对象开展集中教育活动。通过“以案释法”专题讲座、“沉浸式”参观戒毒场所管理区并进行队列训练,以“零距离”警示教育,强化社区矫正对象的法治观念和纪律意识。
靶向宣传
织密全民禁毒防护网

为全面落实甘肃省禁毒委《2025年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六进”集中宣传行动方案》要求,近日,甘肃省第三强制隔离戒毒所酒泉市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指导站联合肃州区禁毒大队,为社区居民及青少年学生群体开展“靶向式”禁毒宣传活动,切实筑牢全民禁毒防线。
在肃州区金泉路社区,一场别开生面的“防范药物滥用”主题禁毒知识讲座温情开讲,200余名辖区居民现场聆听。宣讲民警结合工作实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居民详细讲解了药物滥用与毒品的基本概念、常见种类、巨大危害以及如何有效预防等知识,并通过真实案例,深入剖析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严重危害,引导居民认清毒品陷阱,树立健康生活理念,共同营造无毒社区环境。针对青少年运动员群体,民警走进酒泉市体育运动学校,开展“冠军路上的别样陷阱”专题讲座,重点讲解了毒品与兴奋剂的区别,深入剖析了滥用兴奋剂对身心和运动生涯的毁灭性影响,教育青少年运动员明辨是非、坚定意志、自觉抵制诱惑。
此次集中宣传活动,贴近实际、针对性强,有效增强了社区居民和体校师生的禁毒意识与自我防范能力,营造了全民参与禁毒斗争的良好社会氛围。
志愿赋能
打造禁毒普法宣传新名片

“天泉润心”,一个由甘肃省第四强制隔离戒毒所创建的志愿服务品牌,如今已成为天水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在近日举行的天水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集中展示交流活动中,该项目作为优秀代表精彩亮相。
据了解,“天泉润心”志愿服务团队于2022年10月正式注册成立,目前已发展志愿者97名,累计服务时长超过6000小时。团队立足禁毒宣传教育实际,深入学校、农村、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禁毒普法、心理辅导和健康义诊等活动130余场,覆盖群众逾7.2万人次。有效提升了公众禁毒意识与防毒能力。团队及项目先后获得“天水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第七届甘肃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第八届甘肃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等多项荣誉。

“我们通过系统分享品牌打造、项目管理和资源整合的实践经验,展现了司法行政戒毒人民警察在服务社会方面的责任与担当。”团队负责人表示。该项目的成功实践,为探索禁毒宣传社会化、群众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
淬炼铁军
实战练兵提升履职效能

11月6日,全国司法行政戒毒系统省际警务交流协作机制(一组)警务技战术团体比武在内蒙古自治区司法行政干警训练中心举行。经过激烈角逐,甘肃省戒毒管理局取得女子团体一等奖、男子团体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今年以来,全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在强化队伍建设方面,扎实开展实战大练兵,围绕核心业务,通过模拟实战、业务竞赛等形式,着力提升干警政治素养与业务能力,打造过硬铁军,推动我省戒毒工作科学化、现代化、社会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甘肃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的一系列创新实践,是司法行政职能向社会治理末端有效延伸的体现。通过机制化的所地协作、专业化的资源下沉、社会化的志愿服务以及锤炼过硬队伍,不仅提升了戒毒工作本身的质效,更在更广范围内筑牢了法治与社会稳定的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