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天干物燥,甘肃省酒泉市公安机关以生态警务为抓手,将文物守护、防火安全与景区管理深度融合,积极探索“专业带动、部门联动、全警行动、群众发动”的工作格局,通过动态排查、源头防控、协同共治等举措,全方位筑牢辖区生态安全屏障,让自然之美与历史之韵在严密守护中永续传承。

“老乡,这个季节这些枯叶子堆在林子边很危险,我们一起来清理一下。”在茂密的林区边缘,民警老李一边熟练地清理着林下堆积的枯枝落叶,一边向路过的村民耐心解释。

秋末以来,森林火险等级持续攀升。酒泉公安将森林草原防灭火作为生态警务的重中之重,各基层所队紧盯辖区林地、草原等重点生态区域,科学规划巡逻路线,实行“日常巡查+专项排查+随机检查”模式。瓜州县公安局在生态保护区域构建起全域覆盖、空地联动的防控体系,同时,建立跨部门联动执法机制,联合乡镇、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组建专项工作组,定期开展联合排查行动,实现违法线索共享、执法标准统一。

“进入林区请登记,火种需要暂时代管。”在林区入口,李警官正耐心向准备进山的村民讲解防火规定。今年以来,酒泉公安通过“徒步巡查+重点布防”相结合的方式,沿防火通道展开拉网式隐患排查,重点核查防火警示牌、灭火水桶等设施完好情况,及时清理林下枯枝落叶、杂草等可燃物,确保森林防火隔离带有效阻隔、消防水源储备充足。

因一段古长城遗址的墙体有轻微风化,需要记录并通报文保部门,民警们便分段推进,沿着蜿蜒道路对城墙本体、烽火台及周边附属遗迹进行全方位的“体检”。酒泉公安还创新推出“生态网格员+警员”联动模式,将文物保护纳入生态警务体系,划分责任片区,形成“全域覆盖、全员参与”的群防群治网络。在关键点位,确保图像视频信号稳定、存储完整,确保每一处历史遗迹都有人管、管得好。

“保护这些古老的烽火台,就像守护我们民族的记忆,容不得半点马虎。”一位常年负责巡查的民警感慨道。通过“沿线分段巡查”与科技手段相结合,酒泉公安努力让沉睡的历史遗迹在安全的环境中得以延续,让文物保护工作更加精准高效。面对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新特点,酒泉公安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非法猎捕、交易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针对非法采矿、非法开垦草原、盗猎野生动物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通过精准研判、靶向打击,形成对破坏生态违法犯罪的强大震慑。

“我们通过多警种协作、各所队联动,形成了责任到人、分工明确的工作格局。”一位办案民警介绍。如今,覆盖全市的林草区域网格化管理体系已经建立市、镇两级林警长、林警员各司其职,社区警务与林警长制无缝对接,实现了“小事当场处置、大案联动打击”的高效运作。
“看,那只鵟恢复得不错,很快就能重返蓝天了。”在野生动物救助站,民警与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共同查看被救助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成绩的背后,是紧密的部门协作,酒泉公安同时与周边地区公安机关签订警务协作协议,有效提升了跨区域打击犯罪的能力。

“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在社区宣传现场,民警正向群众讲解生态保护知识。酒泉公安立足辖区生态保护实际,创新宣传方式,构建全方位宣传矩阵,让生态保护理念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以前觉得保护森林草原、保护野生动物主要是公安和政府的事,现在明白了,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一位听完宣传讲解的群众如是说。通过持续不断的宣传引导和便捷的情况反馈渠道,酒泉公安努力激发群众参与生态保护的热情,让“森林草原防火、人人有责”“保护生态、人人参与”的意识深入人心。金黄色的大地上,一幅美丽而又充满生机的画卷正徐徐铺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