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中关村科学城“法护创新”巡回审判团队以专题培训、巡回审判、案例解析等多种方式为中关村科学城的科创企业提供系列的司法服务。
法官“以案释法” 明晰AI大模型司法保护路径

首都AI大模型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但科创企业对AI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仍存在较多模糊认识。
为助力首都AI大模型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10月31日,中关村科学城“法护创新”巡回审判团队法官在全市“AI大模型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训交流会”上,以最高人民法院2025年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变身漫画特效”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为切入点,结合案例中AI技术应用的争议焦点,系统解读了人工智能模型结构与参数核心技术成果的司法保护规则,并深入探讨了著作权、商业秘密、竞争利益保护三种路径的适用场景与可行性,为科创企业提供了符合AI技术特性和产业实际的针对性保护方案。
80余名人工智能领域企业代表参加了培训。参会企业代表纷纷表示:“人工智能模型集合了多种智力成果,精准选择司法保护路径,对于激励和保护创新、助力AI技术产品落地具有很强的参考意义。”
巡回庭审 聚焦企业商标无效争议焦点
针对科创主体普遍存在的重技术研发、轻商标保护的问题,11月10日,中关村科学城“法护创新”巡回审判团队“以案说法”,精心选择了一起聚焦科技创新领域、对科创企业商标注册与保护具有示范意义的商标无效宣告案件进行巡回审判。
诉争商标为注册在“为科学研究用的基因检测、产品测试”服务上的商标。庭审中,各方当事人在合议庭的主持下,围绕注册在“中央处理器、芯片卡”等商品上的涉案引证商标是否构成驰名商标、是否构成类似服务、是否构成以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等焦点问题展开了深入有序的辩论。
合议庭围绕案件焦点问题详细调查询问,充分听取了各方意见。市人大代表、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园区科创企业代表共计30余人旁听了庭审。
精准支招 破解科创企业商标注册保护难题

庭审观摩结束后,法官以“商标权无效宣告制度的司法实践”为题,结合典型案例就商标权无效宣告制度的立法目的、效力以及常见无效宣告条款的构成要件进行了解析,并针对科创类企业普遍存在的商标申请数量少、注册类别有所局限、技术名词显著性障碍等问题,从及时启动商标注册、精准规划商标布局、规范使用与维护商标等方面提出建议。
此次系列活动是落实《北京知识产权法院2025年“法护创新”巡回审判工作行动方案》的积极实践。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中关村科学城“法护创新”巡回审判团队将持续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全面助力首都打造国际科技创新高地,为助力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文/董振杰 通讯员 刘晓慧
图/北京知识产权法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