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沂源县燕崖镇某村,有一块矗立村头五百余年的古碑,经相关部门鉴定,这块古碑可追溯到明弘治年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对村民们来讲,这块古碑不仅是村庄历史的重要见证,也承载着历代村民的集体记忆和乡土情感。“这是我们村的‘活历史’。”村民们直言。
然而,9月30日清晨,有村民路过村中大槐树时,却发现古碑不翼而飞。消息迅速传开,整个村子顿时炸开了锅。村民们立即报案,燕崖派出所民警们迅速赶赴现场……
古碑失踪,焦虑弥漫整个村庄
在村里调查走访的过程中,民警们越发了解这块石碑对村民们的重要性。调查的同时,焦虑也在村庄里悄悄蔓延开来。有村民怀疑“内鬼作案”,还有村民每天致电派出所追问进展。民警深知,这起案件,不仅关乎文物安全,更牵扯着全村人的情感纽带。

“心一下子就空了,跟丢了魂似的。”“从小就在这碑下玩,这是我们村的根啊。”民警走访时,村民们一句接一句地诉说着石碑之于村子的重要性。
“第一反应是‘压力如山’,村民的期盼、文物的价值、案件的难度都压在肩头。但是如果案件不能及时侦破,不仅会造成不可逆的历史文化损失,也将严重伤害村民感情。我们必须给村民一个交代。”沂源县公安局燕崖派出所民警刘鑫铭表示。
可是,侦查从一开始就充满挑战。案发地位置偏僻,监控稀少;嫌疑人反侦查意识极强,为了不被发现,他们在作案时利用小推车、三轮车多次转运,路线迂回曲折。民警通过调取多个监控,发现两名男子盗碑后从沂源窜至蒙阴。
线索一度中断又遇“柳暗花明”
为了尽快破案,专案民警们决定兵分三路同步开展侦查:一路走访村民收集线索,一路排查沿途社会监控,一路根据车辙痕迹推断轨迹。

当民警追踪至蒙阴时,线索一度中断。面对僵局,民警通过系统排查海量线索,终于捕捉到嫌疑车辆一闪而过的画面。这一“柳暗花明”的发现,让案件从“线索中断”到“轨迹重现”,实现了关键突破。
“这条线索不仅重新打通追踪路径,更重要的是帮我们精准研判出了嫌疑人迂回逃往泰安的路线,彻底扭转了侦查局面,为最终落地抓捕指明了方向。”刘鑫铭介绍。
十余天里,民警六次跨市追击,白天排查、夜间分析,“监控不够,就用脚步补。”

10月14日,在泰安警方配合下,民警于泰安市某村隐蔽处起获古碑。与此同时,两名嫌疑人身份被锁定,并确定其落脚地点。10月20日,公安机关掌握嫌疑人王某、李某犯罪事实后形成的强大法律威慑,让二人意识到逃跑无望,最终选择自首。他们坦言:“没想到你们会为了一块石头追到老家……我们服了!”
村民们敲锣打鼓,接古碑回家
古碑追回的消息传回村里,村民自发组织锣鼓队,一路欢腾来到派出所,接古碑回家,同时送上锦旗,表达对民警的感谢。当民警护送石碑回村时,村民们围在一起,比过年还热闹。村民们围住民警,紧紧握着他们的手:“太感谢了,帮我们找回了这个镇村之宝!”

“当时在现场,深切感受到村民对古碑的深厚情感,看到锣鼓喧天的热闹场景和村民激动的神情,觉得辛苦都是值得的。这不仅是对破案工作的认可,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为民办实事’的信念。”刘鑫铭说。
为了更好地保护古碑,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如今古碑的位置已经加装了监控和防护设施,同时还安排了村民定期巡查;民警们同时开展保护宣传,增强村民对古碑的保护意识,形成警民共护的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