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答”“我知道”“主持人把话筒给我”......一群小朋友大朋友围着主持人抢着回答问题,这是今年夏天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公安乌兰牧骑联合业务警种在二连浩特市开展“阳光下的守护”主题法治公安宣传活动现场的一幕。

“以前觉得警察是‘严肃脸’,没想到他们拉起马头琴、跳起蒙古舞这么有活力!”二连浩特市市民王阿姨在看完演出后笑着说,“更没想到的是,演出中间他们还开展了现场宣防,给我们讲安全知识,教我们防范诈骗,这服务真是‘一站式’暖心!”

“乌兰牧骑的长盛不衰表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给乌兰牧骑队员的回信,在乌兰牧骑发源地这片沃土上激励着文艺工作者不断奋进前行。锡林郭勒公安乌兰牧骑,这支“特殊”的队伍,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守护着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安宁和祥和。
公安乌兰牧骑+精准宣防润民心

锡林郭勒公安乌兰牧骑创新“公安乌兰牧骑+”宣防模式,充分发挥“队伍短小精干、队员一专多能、节目小型多样、装备轻便灵活”的优势,将其融入公安法治宣传体系。

队员们深入牧区、社区、企业、学校,将反诈防骗、交通安全、生态保护、边境法规等主题,编排成情景剧、朗诵、歌舞等富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节目。同时建立“选题精准化、创作本土化、巡演常态化、效果评估化”长效机制,确保宣防内容紧贴群众需求。今年以来,已开展主题巡演活动60余场次,惠及群众超8万人次,真正实现了法治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
追着人群走打通平安“最后一米”

从南到北,从农区到牧区,从文艺演出到普法宣传,锡林郭勒公安乌兰牧骑用脚步丈量责任,以真情传递温暖,让普法工作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走进群众。“现在不管是去那达慕,还是参加音乐节,都能看到警察同志在宣传安全知识,线上也经常能刷到他们的反诈视频,感觉特别安心。”参加完草原音乐节的青年王磊感慨道。这正是锡林郭勒公安乌兰牧骑活动“追着人群走”策略的生动体现。

锡林郭勒公安乌兰牧骑精准研判人流节点,依托那达慕、音乐节、物资交流会等场合,设立流动“法治驿站”,通过现场发放宣传册、普法小礼品,开展互动问答、案例讲解,让安全知识在欢乐中深入人心。线上“平安系”新媒体矩阵持续输出原创反诈微短剧、情景普法短视频,以真实案例改编,用“网言网语”触达不同群体,年度总浏览量突破200万次。“公安乌兰牧骑+”宣防模式,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广大群众在欢快的氛围中,接受普法宣传教育。
阳光下的双向奔赴守护群众亦守护警心

“今年我们开展‘阳光下的守护’活动,这是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锡林郭勒盟公安局新闻宣传科负责人解释说,“我们倾力守护群众,着力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和全社会法治素养;我们也同样深情守护一线民警辅警,传递来自组织的关心与关怀。”

今年以来,在基层慰问送文化的同时,盟公安局组织义诊团队为一线民辅警提供基础体检服务,惠及3000余人;实战训练基地教官们将讲台搬到基层所队,培训1200余人次;一封封《致全体民辅警的廉洁家书》,则像夏日清风,时刻提醒着广大民警辅警“头顶有阳光,心中有底线”。“公安乌兰牧骑+送医+送教+送纪”的“四重厚礼”,为奋战在一线的民辅警疏解工作压力、护航身心健康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大家执法办案的能力,夯实坚守纪律法律的底线意识。这份双向守护,让法治阳光照进草原每个角落,为队伍注入忠诚履职动力。

从文艺轻骑兵到法治宣传员,从服务民辅警到守护群众,锡林郭勒公安乌兰牧骑以“公安乌兰牧骑+”模式,既擦亮了北疆公安文化的金字招牌,更织密了警民同心的平安网络。正如草原上的向日葵永远朝着阳光,这支队伍也将始终向着人民,让守护的光芒洒满每一片草原、每一寸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