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与经验 > 正文

《今日聚焦》——推动乡村治理 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没有乡村的有效治理,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不久前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名单,我省有两个乡镇、20个村入选。天水市清水县小河新村和麦积区红崖村位列其中。这两个村以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为目标,并坚持以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方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跨越式发展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

整齐划一的二层小洋楼,仿古式乡村大舞台,花园式的文化广场,平坦整洁的水泥路,……初秋时节,走进清水县黄门镇小河新村,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很难想象,这里在数年前,还是九台山下的一片河滩地。今年81岁的马国璋一家2015年从10多里远的樊家坡搬到了小河新村,马国璋从没想到,这一辈子还能搬进二层“小洋楼”。

从2014年开始,小河新村陆续共搬来1472名山区居民,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山区生活,搬进了一出家门就有广场、图书室、卫生室、小超市、幼儿园和中小学的“小城镇综合体”。居住环境好了,小日子也越过越美了,乡风文明建设就要得跟上去。

为了在社区弘扬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倡导孝老爱亲的新社会风尚,小河社区党支部书记樊炜每月定期会在社区组织辖区居民开展以“孝老爱亲”为主题教育的道德模范座谈会,用大家身边的孝老爱亲的事迹,让居民接受一场场道德的洗礼,从而推动敬老爱亲的中华传统美德继续在社区发扬和传承下去。

建立积分超市,定期评选美丽庭院户,同时以“让、帮、敬、勤、孝、和、谦、诚、廉、仁、善、礼、正、忠、德、信”16字为社区文明建设指南,立足村居人文、生态、产业等特点,积极引导社区成立红白理事会、居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居民自治组织,将文明公约、村规民约、家规家训融入进来,树立乡村道德模范典型人物,大力开展乡风评议活动,弘扬道德新风、培育淳朴民风,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社区品牌,为乡风文明立了新标。

村容整、民风淳、文化兴,文明新风吹进百姓心间,正是小河社区乡风文明建设的生动写照。群众搬下了山,还要有产业,这样村民才能稳得住、能致富。距小河社区不远处就是王会忠开办的民丰汇农草业发展有限公司。2019年王会忠带领异地搬迁的10多户群众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租赁附近群众土地,种植饲草全株玉米一万亩以上,加工、销售青储饲草2万四千吨,营收1350万元,实现利润120多万元,而带动的10多户群众每月比外出打工收入多增加一千多元。

黄门镇围绕“产业兴旺”这一战略任务,通过新型民营主体这一抓手有效解决当前撂荒地无人经营的问题,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大户”和“合作社+集体经济+农户”两种发展模式,采取农户与合作社签种收订单,合作社与公司签种收订单两种保障措施,通过川区蔬菜,山区饲草玉米和小杂粮,半山区种药材三种产业布局,将撂荒地整治与种养相结合,示范带动与整体推动结合,产业发展与集体经济相结合的方式发展致富。目前,王会忠在成立草业公司的基础上还成立了九牧源草牧业联合社,现存栏肉牛一千头以上,为黄门镇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青翠的山岗下宽敞整洁的乡间村道、潺潺的小溪流水、荷塘里花红叶绿……初秋时节,漫步麦积区红崖村,一处处清新、生态的乡村美景犹如一幅绚丽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在村民杨虎圈家,66个蜂箱整齐排列,这66箱蜂一年能产1000斤蜂蜜。有30多年中蜂养殖经验的杨虎圈今年蜂蜜同样获得了大丰收,而销售却成了问题,家中蜂蜜滞留了500多斤卖不出去,这让他一筹莫展。

驻村第一书记安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隔三差五就会到杨虎圈家中给他想办法、找路子。

安星在微信上有很多朋友,她把质量上乘的蜂蜜发到了朋友圈、微信群后,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仅用不到三天的时间,蜂蜜就销售出去了100多斤。周末不驻村的时候,安星便义务当起 “快递员”,把自己的车变成 “运输车”,免费将打包好的蜂蜜,配送至购买者手中。受到安星的带头和鼓舞,同事们也纷纷加入到“微商”队伍中来,当起了蜂蜜“代言人”。

滞销的蜂蜜几天时间就销售完了,杨虎圈心里的一块石头也落了地,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更足了。像杨虎圈这样的蜜蜂养殖户在红崖村总共有10户,10户蜜蜂养殖户大约有400箱蜜蜂,一年能产蜂蜜5000斤,能给养蜂户们带来25万元的经济收入。不仅如此,当地还依托麦积山景区,深入挖掘生态田园、农耕文化等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业。

红崖村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游客服务中心、乡村记忆馆、主题文化广场、景观堤防等设施,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红崖村产业因旅游而兴,村庄因旅游而富,村民因旅游而乐,一幅乡村振兴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乡村治理,产业发展是关键,自治、法治、德治是根基。如今的红崖村和小河新村,从昔日的“土农村”摇身一变为如今风景靓丽的“洋社区”,村民们安居乐业,人心向上。两个村的蜕变,为天水美丽乡村建设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责任编辑: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