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理论|共治共享筑牢社会治理基石

内蒙古兴安盟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社会组织、城乡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积极性,精准对接群众所需所盼,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格局。

建强红色阵地

全盟设置基层党建网格4405个,网格党组织3803个,实行网格长和党小组组长“一肩挑”制度,推行共产党员“双报到”机制,开展“挂牌亮户”“带党徽亮身份”活动,今年以来,全盟3万余名在职党员下沉社区,开展互联共建志愿服务活动。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在推进“最强党支部”建设达标、升级、扩面的同时,常态化整治软弱涣散党组织,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整体提升,增强党组织战斗力。印发兴安盟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指引,推动发挥党群服务中心基层治理主阵地作用。

筑牢共治堡垒

推进村务公开,建立诉求收集、解决、回应机制,推动全盟850个嘎查村、155个社区实现微信群线上村务公开全覆盖。严格落实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制度,引导群众借助民主自治组织平台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和监督,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出台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实施意见,实现党员会、居民代表会、业主委员会、协商议事会、社区社会组织全覆盖,规范城乡社区协商治理程序和内容,拓宽协商治理主体和途径。探索开展“五社联动”社会工作服务试点,组织实施12个“五社联动”社会工作服务试点项目,有效促进社区治理与服务提质增效。

发挥共治效能

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N+X”群众自治机制,依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力量,通过“居民自治调解队”“党员调解室”等平台有效通达社情民意,从源头上防控矛盾纠纷激化风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同时,探索组建“红城义警”“守望草原巡逻队”等群防群治队伍,不断扩大群众参与面,直接参与人数达3.3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