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理论|“三治三化三增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新格局

近年来,廿地乡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机遇,以党建为引领,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坚持“三治”融合,“四化”并举,实现党建引领力、规约执行力提质增效,着力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全面激活基层社会治理内生动力。

“三治”打好社会治理融合牌

积极探索以党建为统领,以自治为基础、以德治为先导、以法治为保障的新路径,着力擦亮党建引领下自治、德治、法治“三治”齐发力的社会治理特色品牌底色,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助力全乡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自治聚力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村民委员会执行、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的村级治理运行机制,让群众自己“说事、议事、主事”。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寺规僧约”制定“尊老爱幼、和睦邻里、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等内容的“十六字”家规家训,“讲道德、不搞邻里纠纷、不恃强凌弱”等内容的“四讲六不”文明公约,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探索“党员+群众”自治服务体系,推进“网格化1+N”党员联服务群众的“户长制”管理措施,巩固升级“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和“晒成绩、亮承诺、做表率”等活动,主动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带动老党员、老村干部成立“乡风文明理事组”“乡风文明监事组”,引导监督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约束,有效培育了文明村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德治润心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对加强和改进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作用,高标准打造村史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以评立德,积极创评“文明村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五星级文明户”“好公婆”“好儿媳”“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开展辖区内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典型事迹宣传,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传播凡人善举,涵养明礼知耻、守望相助、崇德向善的文明风尚。法治共建。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健全完善“1234”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机制,以共和机场征地拆迁、草场问题等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为抓手,通过落实法律援助和“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严格执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建强调解委员会、人民联防队、志愿服务队等基层法治队伍,切实提升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实战能力,积极探索新时代群防群治工作新思路、新办法,大力不断提高社会面管控能力。

“三化”释放社会治理优效能

乡党委、政府坚持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目标,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逐步构建完善与廿地乡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的社会治理格局,以高效能治理保障高质量发展。组织建设规范化迈进。结合落实“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从队伍建设、任务落实、运行机制、基础保障、制度执行等方面压实任务,全面推动党支部建设、党组织生活达标、规范、提质、增效。对照“三优三强三过硬”目标,坚持高标准、严把关,高比例实现村“两委”班子主要负责人“一肩挑”,村“两委”班子队伍向好向优。严格按照“223”要求培养储备村级后备力量,强化党员教育培训和学历提升,加强自身建设,使村党组织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领头羊”。严格落实党内组织生活,落实民主集中制、“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要求,突出党内组织生活的政治性、思想性、组织性、纪律性、原则性。产业发展多元化提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挖掘廿地乡产业发展潜力,培育壮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依托地域条件,发挥资源优势,注重将西门塔尔、藏系羊繁育产业作为全乡优化养殖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优势主导产业,采取“党组织+专业合作社+农牧户”的发展模式,实现5个行政村标准化规模养殖专业合作社全覆盖,促进畜牧业向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转变,全力打造标准化规模养殖特色示范基地社会治理智能化升级。有效利用智能化建设与创新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引擎,创新探索“互联网+基层治理”工作模式,加快人工智能、法律服务等技术与“雪亮工程”“数字乡村”的深度融合,全面采集农牧户家庭基本信息,建立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困难家庭、大病残疾等特殊群体数据库,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统计汇总和分析研判,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目标清楚、指标清楚,及时预测预警预防矛盾风险隐患,推动治理精细化。创新开展“互联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及时传递党的声音,收集群众需求,实现群众“点单”,站所“下单”,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让乡村治理现代化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增强”激发社会治理新活力

通过完善基层治理机制,健全基层治理功能,聚焦抓基层打基础、抓治理优服务、抓机制增活力,基层社会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党组织核心功能增强。巩固“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党组织生活规范化”建设成果,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渗透到村级管理方方面面,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重要内容,认真落实“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助推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着力探索“党建+12345”“双领”“一核三治”等具有廿地乡特色的乡村治理典型经验。常态化开展党员联系户、承诺践诺、设岗定责、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党员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以“选好一班、带活一村、换好一届、发展五年”为基本要求,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基层服务能力增强。着力在推动基层“善治”上狠下功夫,按照“资源整合、方式创新”理念,结合“学党史、悟初心·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采取支部引领、全民参与、层层把关、示范带动、凸显特色的工作机制,把党组织的服务管理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每个末梢,涌现出了羊让村的“德育治村”、廿地村的“村民说事”、切扎村的“红白理事会”、曲什纳村的“禁牧管理”、拉龙村的“党员联户”等亮点,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和先锋模范作用,在基层治理工作中用心、用情、用力,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管理水平,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协同共治理念增强。坚持“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建好用好“村民说事”“红白理事会”等自治力量,使得更多群众参与到村务决策中来。同时,村规民约“助推器”作用发挥明显,结合基层治理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定期对村规民约进行梳理、修订,采取舆论引导、激励奖励等措施,增强村规民约普遍约束力。充分发挥党建带工、青、妇桥梁枢纽作用,深化“群团+基层组织”工作模式。全面践行“智慧化服务”理念,运用智慧化手段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盘活资源,整合力量,全面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科技支撑的社基层协商共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