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甘肃省市域社会治理百强案例 > 案例展示 > 省级单位 > 正文

认真探索公路行业融入社会治理 公发集团所属恒通公司积极推动社会治理生产经营工作协调发展

公发集团所属恒通公司积极将社会治理工作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全过程当中。一是各施工项目通过设置混凝土喷淋养生支架、安装除尘设备、设置砂石分离机、三级沉淀池等方式创新施工工艺,有效降低了材料损耗,切实保护了生态环境。二是采用“旋挖钻+膨润土泥浆护壁”施工方式、引进超声波成孔质量检测仪、盖梁骨架焊接机器人,实现钢筋骨架全自动焊接,使用“拌缸可视化技术”、“光轴搅拌技术”、“盖梁安全操作平台”、“吊车360度旋转吊篮”等创新施工技术,提高了施工安全系数,实现项目建设智能化、科技化。三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恒通公司充分发扬国企担当,将解决“用工难”和“务工难”的问题统筹考虑,坚持“能帮必帮、能用必用”的原则,吸纳更多项目沿线群众参与项目建设。通过现场招聘会的方式共签约就近劳务人员108人,其中建档立卡户37人。四是认真落实《农民工支付保障条例》规定要求,依次完成注册、报备、审查、考勤、发放、回执、公示及投诉处理全过程工作,资料规范、程序标准,在当年7月省政府工作组片区检查以及8月瓜州县劳动监察大队专项检查中予以表扬,并被列为全省农民工支付保障试点项目,以及国务院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督查备选项目。

案例正文:

一、绿色环保是域内建设的“主基调”

武仙一标施工现场已经浇筑完成的箱梁内,安装着成排喷淋养生支架,此举不仅可以大幅提高混凝土养生质量,更重要的是减少扬尘污染;在大型水泥拌合装备顶部,安装了除尘设备,这样拌合站产生的水泥粉尘经过除尘设备后再次回收利用,很好的保护了环境。

由于本项目标尾处于祁连山保护区,如何在项目施工中保护环境是头等大事,为此项目部一是在拌合站安装了洗车台,确保进场车辆对站内及料仓造成污染。二是在拌合站设置砂石分离机、三级沉淀池,对罐车清洗的废水进行沉淀后实现再次利用,用于施工便道洒水降尘,并对砂石废料集中处理,摈弃了洗灌垃圾乱排、乱放现象。三是为防止施工现场发电机漏油造成环境污染,项目部在各工点发电机处下铺土工布,定期进行更换,减少了环境污染。四是配置专职水车对全线便道进行常态化养护,并对便道出入口进行了硬化处理。五是在路基挖方段施工中,采用雾炮降尘,有效遏制了路基挖方段扬尘现象。并在混凝土拌合站料仓安装了雾化降尘设备,减少了拌合过程中的扬尘。六是对各场站均进行了绿化处理。七是对桩基施工现场的泥浆排放采用“一工点一方案”,在开工前统一规划泥浆池、沉淀池位置,确保施工过程泥浆不随意排放。待施工结束后,废弃泥浆通过晾晒蒸干后由自卸车运输至弃土场。于细节处做实环保“大文章”。“项目建设只有抓牢质量安全,并守护当地环境,二者兼顾,才能真正为当地百姓谋福祉”。这是项目部全体参建人员的共识。

二、工艺创新是域内施工的“节能器”

作为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工艺创新是域内社会治理实现节能降耗、提质增效的有力手段。可有效降低域内人、财、物等各类社会资源的大量投入,对于当地环境改善和资源消耗有着重大意义。

近年来,恒通公司一是在武仙项目桩基在卵石层施工采用“旋挖钻+膨润土泥浆护壁”,进度快、成本低、成孔质量好。二是武仙项目采用超声波成孔质量检测仪,使桩基成孔检测实现智能化。三是傅苦项目“盖梁自动喷淋装置”实现高处盖梁自动喷淋养生。并引进无人机进行盖梁养生,机灵活机,养生效率高,安全风险低。四是傅苦项目引进盖梁骨架焊接机器人,实现钢筋骨架全自动焊接,提高焊接效率,控制错误率,且可自由编程实现自动化。五是武仙项目在现浇箱涵施工中采用止水拉杆,对遏制台背渗水起到重要作用。六是公司混凝土拌合站采用先进的“拌缸可视化技术”,对搅拌过程实时控制,改变以往水灰比事后才能调整的难题,提高了混凝土拌合质量。同时其配备的“光轴搅拌技术”有效缓解了混凝土粘缸现象,大幅缩减了清缸成本,降低了安全风险。七是傅苦项目完成“盖梁安全操作平台”“吊车360度旋转吊篮”两项安全创新小发明并投入使用。两者配合施工,从“技防”上为盖梁垫石施工人员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作业环境,有效改善了盖梁垫石工作面小、人员作业危险系数大的现实难题。

三、扶贫车间是域内帮扶的“疏通剂”

近年来,恒通公司二车项目部积极开展脱贫攻坚帮扶工作,积极响应省公交建集团号召,就近帮扶村镇困难户,积极展现国企的社会责任担当,受到了环县人民群众和地方政府的一致认可。2020年春季复工后,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项目部将解决“用工难”和“务工难”的问题统筹考虑,坚持“能帮必帮、能用必用”的原则,吸纳更多项目沿线群众参与项目建设。项目部通过现场招聘会的方式共签约就近劳务人员108人,其中建档立卡户37人。

“精准施策、量身定做”是恒通公司二车项目扶贫工作的一大特色。在省公交建集团组织的环县扶贫暖冬行动中,部分村民参加了项目部组织的带薪培训,并签了合同。受疫情影响,当年很多原本外出务工的村民出不了门,为此,项目部将解决用工难和群众外出务工难的问题统筹起来,优先使用当地劳务人员,让当地群众能够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

针对不同务工群众的时间特点,项目部适时在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岗位插花型分批次招聘当地务工人员,允许他们季节性上岗,帮助当地贫困群众来得了、有活干、留得住。

从开始的零收入,到一般收入,再到高收入,沈贤辉一次次华丽转身的背后,诠释着项目部对扶贫工作中“精准”二字的把握。环县毛井镇二条俭村贫困户沈贤辉受当年疫情影响,务工路阻断,看到招聘通知后应聘在钢筋车间工作,后来在项目部一次次的培训指导和帮助下,通过了实践、学习、考证等环节,最终已成长为持证高级技术工人。“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可持续”是扶贫工作的核心,项目部通过量身定做、一人一策,看准了病、号准了脉,逐步实现了扶贫从“输血”向“造血”的有力转换。

整个项目建设期间,二车项目部持续依托“公交建扶贫车间”和“环县农民工实训基地”,争取让更多的环县当地群众获得一技之长,努力让更多务工群众实现从“农民工”到“产业工人”的转变。

四、支付保障是域内发展的“压舱石”

农民工群体既是域内社会发展的积极要素,同时也是域内社会治理的重点难点。自2020年5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农民工支付保障条例》开始实施以来,七瓜二标项目部及时找缺项、补短板、抓落实,依次完成注册、报备、审查、考勤、发放、回执、公示及投诉处理全过程工作,其资料规范、程序标准,在当年7月省政府工作组片区检查以及8月瓜州县劳动监察大队专项检查中予以表扬,并被列为全省农民工支付保障试点项目,以及国务院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督查备选项目。

有了农民工工资支付体系的有力保障,整个七瓜二标项目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一日以碰头、一天一总结,不断调整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建设期间,项目部在施工现场共投入17个班组540名劳务人员、68台套施工设备划分5个工区进行大会战、大比武、大竞赛,各支参赛队伍战严寒、斗酷暑、迎风暴,肤色血红,嘴角干裂,脚底起泡,咬牙坚持,不断实现一个个阶段性目标,攻克一个个挑战性难题,项目建设的各阶段性目标均提前完成,最终,恒通公司成为整个七瓜马桥项目全线首家建成通车运营的施工单位,为域内社会发展及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