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五化”建设 全面提升根治欠薪工作效能

我国有近3亿农民工,他们能否顺利拿到“辛苦钱”,不仅事关亿万家庭的幸福,也关乎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如何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特别是春节前他们能否顺利拿到应得的劳动报酬温暖过冬、安心过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背景和起因

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是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千千万万农民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民工家庭生活和农民工切身利益,既是重大民生问题、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尽的职责和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根治欠薪工作,多次作出重要论述和指示。党中央、国务院就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颁布实施专门法规。甘肃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在有关会议上进行安排部署,提出要求。省政府分管领导定期调度工作进展,高位推动工作落实。近年来,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根治欠薪工作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以根治工程建设领域欠薪问题为重点,扛起政治责任,密切协作配合,积极主动作为,健全制度机制,加强组织调度,强化执法检查,创新治欠措施,加大惩戒力度,全省根治欠薪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2022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各地、各有关部门上下齐心、通力协作,有效应对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以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为主线,以推进根治欠薪法治化、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网格化“五化”建设为抓手,持续巩固根治欠薪成果。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新立欠薪案件全部办结,工程建设领域保障工资支付制度落实实现全覆盖。

(一)用好法治化利剑

1.快速高效查处欠薪案件。省、市、县三级人社部门进一步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快速高效查处欠薪案件,做到“接诉即办”。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各级人社部门立案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396件,结案率100%,共为1.02万名农民工追回工资7028.1万元。开发建设并上线运行“甘肃省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进一步拓宽了全省欠薪投诉渠道,做到了“上下联动,指尖维权”,平台结案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2.整合资源加强联合惩戒。各级人社部门增加对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频次,对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做到应列尽列。发改等部门将欠薪失信主体信息纳入甘肃省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失信企业在政府项目资金支持、政府采购、招投标、资质审核、融资贷款等方面予以限制,使失信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提高失信企业违法成本。今年全省已公布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87起,将23家企业和3名个人依规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并及时推送至有关部门实施联合惩戒。

3.紧密协作开展联合执法。省人社厅联合省检察院在全省开展侵害农民工权益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今年共督办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2批41件。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涉嫌犯罪的,人社部门及时移送公安机依法处置,全省共侦办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58件。省法院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作为“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措施,对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快立、快审、快结、快执”,依法落实诉讼费用缓、减、免政策,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打击和震慑力度,优先对付执行款,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二)实行制度化治理

1.多措并举加大宣传力度。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等普法责任制,持续开展《条例》普法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农民工的良好社会氛围。持续开展对工程建设领域相关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劳资专管员的培训。各地加大对《条例》的宣传力度,采取网络和新媒体、悬挂横幅、张贴宣传画等方式,送法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工地,督促企业自觉履行工资支付主体责任,引导农民工提高维权意识。

2.聚焦重点健全工作制度。省人社厅联合省住建厅等七部门下发《关于印发甘肃省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规定实施办法的通知》,就我省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存储、差异化管理、保函替代、工资保证金使用以及工资保证金监管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发布《关于落实阶段性缓缴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有关事项的通知》,自2022年7月1日起至2022年9月30日,全省施工企业暂缓存储农民工工资保证金,避免资金占用,切实减轻企业资金负担。截止9月30日,全省各地共缓缴农民工工资保证金5.61亿元。

3.压实责任强化制度落实。省人社厅、省政府国资委进一步加大沟通衔接,协作配合,督促省属企业加强欠薪源头治理机制建设,率先全面落实工资专用账户等制度。同时,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认真贯彻实施《政府投资条例》,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管理和政府投资资金预算管理,及时足额拨付政府投资资金。进一步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监测和监督检查,督促指导各地加快项目建设和计划执行进度,推动项目建设单位严格按项目建设进度及时足额支付工程款。

(三)推进标准化建设

1.“全流程”引导。以《条例》为准绳,在全国率先制定《甘肃省在建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手册》,从劳动合同签订、实名制管理、专用账户管理等方面实行统一标准模式,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领域劳动用工管理、工资支付行为,从源头上预防拖欠工资问题。各地严格按照《在建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手册》有关规定,督促引导在建工程项目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标准化管理要求,在劳动合同管理、实名制管理、考勤管理、工资专户管理、施工总承包单位代发工资、工资保证金等方面实行统一规范的标准化管理。

2.“全覆盖”督导。进一步修订完善成员单位包保根治欠薪工作责任制度,将原有的人社、发改、财政等8个包保成员单位调整为人社、发改、财政、工会等14个包保成员单位,并将包市州工作机制调整为包市州、包行业“双包”机制,既包市州落实属地责任,又包本系统本行业监管责任落实,每季度开展包保督查,全面督导包保市州、包保行业根治欠薪工作进展情况、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落实情况、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办理情况和“标准化”项目推进情况。

三是“全领域”排查。今年5月和7月,在全省范围分别组织开展了落实《条例》专项执法行动和“制度全覆盖”夏季专项行动,全面排查保障工资支付制度落实情况,推动全省在建工程项目标准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目前,全省正在开展集中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项行动,通过集中排查、集中处置、集中督导、集中整改和根治欠薪冬季攻坚等5个方面工作,整治规范工资支付和劳动用工管理,及时化解欠薪隐患和欠薪问题,持续推进全省在建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

(四)抓实信息化监管

1.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全面升级改造甘肃省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陇明公”平台),打通与住建、水利、交通等行业主管部门数据互联互通,完善工资支付和劳动用工监测预警功能,加强对用工考勤、工资支付等关键环节的实时监管。截至目前,“陇明公”平台已累计录入工程建设项目8228个,农民工实名制信息111.1万条,通过平台监督发放农民工工资81.6万人、183.5亿元。

2.推动“陇明公”平台全面应用。加快“陇明公”平台数据录入进度,督促在建工程项目将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工资保证金存储、实名制管理信息等内容全面及时纳入“陇明公”平台实施动态监管,实现全省在建工程项目应纳尽纳、应录尽录,以“信息化”动态监控助推保障工资支付制度落实落地。

3.健全根治欠薪工作信息共享机制。省政府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人社、宣传、网信等相关部门舆情联动处置机制,加大舆情监测力度,提高舆情处置效率,切实做到“及时通报、妥善处置、迅速回应”。另外,省人社厅与省总工会建立《劳动保障维权信息联动共享机制》,每周推送舆情信息,每月梳理分析研判,每年汇总通报排名,进一步强化劳动法律监督和劳动保障监察协作配合,全力化解劳动关系矛盾风险隐患。

(五)强化网格化管理

将在建工程项目全面纳入网格监管范围,通过整合监管资源、加强基层监管力量,以工程建设项目和农民工数量为依据、以便利农民工维权和服务企业为导向划分监管网格,做到监管模式从被动反应向主动预防转变,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人员到位、责任明确、跟踪及时的监管网格。截至目前,依托“陇明公”平台,对2022年新纳入平台的1434个在建工程项目实现网格化管理。

三、探讨与评论

农民工的每一份工资,都事关个人权益、美好生活。近年来,全省各地重点从年底开展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集中攻坚行动,转变为注重年初、年中抓好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源头治理,真正把功夫下在了日常,下在了平时。这说明,在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上,既要高度重视年底的“清零”,也不能忽视常态化的监管和治理。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涉及各行各业,要凝聚合力,齐抓共管,把工作做在前头、做在平时,注重风险防范、及时发现问题、着力解决问题,切实提高全省根治欠薪工作水平,全力维护好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