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甘肃省市域社会治理百强案例 > 案例展示 > 武威市 > 正文

抓实城市党建 引领社区治理

——古浪县积极探索市域社会治理城市社区新途径

2020年以来,古浪县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切入点,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1+6”政策文件体系要求,严格按照组织联建、党员联管、资源联用、活动联办、服务联做、和谐联创共建要求,不断健全完善城市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建立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推动共建共享,积极寻求城市社会治理最大公约数。

一、背景和起因

古浪城关街道于2006年3月挂牌成立,辖区面积5.6平方公里,下设昌松、街东、街西、新苑、昌灵路5个社区居委会,共106个居民小区,29个居民小组,共有12306户、36088人。下设基层党委2个,党总支3个,党员508人。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和管理重心下移,社区的工作任务日益增大,特别是文明创建、经济发展、综治维稳、再就业以及流动党员管理等工作任务,给社区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然而当前社区网格体系领导机构行政级别低、人员力量薄弱,与驻区单位在党的组织互不隶属、行政上互不关联、管理上条块分割的现状,驻区单位和社区党建工作之间协调沟通难,资源优势互补较难,制约了社区服务能力的提升,迫切需要拓展一条新途径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夯实市域社会治理基础。

二、主要做法

为了适应城市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古浪县成立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广泛吸纳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进入社区党委班子,建立以社区党建工作为基础,以驻区单位党建工作为依托,以共同利益、共同需求为纽带的社区党建工作模式,实现社区治理工作“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

一是党建引领,优化网格设置。坚持“党建+社区治理”模式,规范城市社区组织架构,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责任明确的原则,以300户左右居民为标准划分基础网格106个,建立街道-社区-路巷-小区-楼栋五级网格体系,实现网络党支部与社区治理网络覆盖范围一致。探索建立“1+2+4+X”的工作模式,以居民小区和商圈市场为单位设立“双网格长”,配备以社区行政区划为单元“双片长”10名,以巷(路)为单元“双巷(路)长”20名,以居民小区和商圈市场为单位“双网格长”40名,以楼栋为单位“楼栋长”344名,配备网格员938名,将综治、创城、党建等多网合一,实现“一网多元”的城市服务管理网格。同时,进一步充实社区工作力量,选聘专职社区工作者10名,经常性走访民情、了解需求、排查矛盾、宣传政策,密切联系服务居民群众。

二是凝聚各方,整合社会资源。加强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建设,积极发挥成员单位作用。建立需求意向清单、共享资源清单和服务项目清单,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认真贯彻“上海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规范城市社区组织架构,主动与驻区单位对接联系,成立街道“大工委”和5个社区“大党委”协调议事机构,建立健全“大工委”“大党委”议事规则和联席会议制度,落实“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社区吹哨、党员报到”制度,部门报到167个,党员报到1500多名。深入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实行社区、巷路、楼栋网格精细化管理模式,相互对接资源清单和需求清单,全面推进“六联共建”,谋划开展共驻共建活动75场次,共同举办主题党日、拆除围墙打造开放式小区、共庆传统节日、共访“五类”居民、共办志愿服务等,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文明劝导、宣传服务等活动,为文明城市创建添彩出力。

三是下沉服务,做实市域治理。根据以往社区网格管理服务中出现责任不清、情况不明、行动缓慢等突出问题,建立“常态工作、源头发现、任务分派、问题处置”的闭环管理运行机制,创新以“双红联动、共创文明”为主的“316”(三支队伍、一张网、六联共建)工作法、以“贴心党建+基层协商民主议事会”为主的“二三四”(两网融合、三级互动、四步协商)工作法、“五线”工作法(党员线、自治线、志愿线、社团线、服务线)、“党建+”和以爱心“四点半课堂”为主的红色“爱立方”等工作模式,优化服务居民平台,提升服务居民能力,共同协调解决居民热点难点堵点问题29项。以网格党支部和单元党小组为基础,深入居民群众家中,以解决问题为手段,不断激发居民“自己事自己做、大家事大家干”的意识,发动全体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把服务居民工作做的更细致、更便民、更贴心。

四是共建共治,办好民生实事充分发挥共驻共建单位优势和作用,组织在职党员到居民家中进行广泛宣传动员,逐户做思想工作,老旧小区改造得到了居民理解和全力支持。截止目前,农发行、烟草公司、地税局、地管站、农机监理站等13个年久失修、无保温层、基础配套设施落后的住宅楼换上了崭新的门窗、安装了保温层、加固了楼顶防水,居住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城市环境进一步美化亮化。同时,解决了小区楼院间的隔离墙拆除难问题,统一让有资质、有经验、口碑好的物业公司入驻小区,变小物业为大物业,彻底解决了老旧小区“脏乱差”,水电暖气管道老化、无公共维修基金等社区治理中的老大难问题,小区管理运行进一步规范,居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大大提升。

三、成效与反响

建立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目的是利用党组织的力量深入推动社区与驻社区单位开展“资源共享、共驻共建”活动,使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的关系由过去的“分散型”、“松散型”变为“紧密型”,使社区社会治理资源得到重新整合和有效配置,对整合社区内各种优势资源,形成了社区市域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一是增强了社区整体服务功能。街道“大工委”根据各驻区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社区建设、管理、服务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制作并签订共驻共建责任书,让社区点单、部门接单。驻区单位为社区无偿提供活动场所,捐赠图书,在开展文明创建、法治宣传、帮扶济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增强了社区的整体服务功能。二是充实了社区网格工作力量。驻区单位动员机关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群防群治队员到各级网格中交叉担任网格长、网格员和网格服务队,参与社区活动,开展政策法规宣传、社情民意收集、居民服务保障、矛盾纠纷调解、具体事项代办等工作,推动社区共同建设、资源共同享有、问题共同解决。三是提升了城市社区治理能力。社区“大党委”实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协调驻区单位共同配合,作好思想疏导,化解矛盾纠纷,有效解决了城市建设中征地拆迁、占道经营、棚户区改造等难题,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矛盾纠纷、涉稳隐患得到了有效管控,守护了一方平安。    

四、探讨与评论

古浪县建立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工作是一次对城市市域社会治理的有益探索,对解决城市市域社会治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起了积极的作用。因此要继续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建立信息平台融合、扁平管理机制,完善问题发现上报、指挥派遣、处置反馈闭合运行流程,及时梳理社区服务管理、社区发展治理重点,延伸服务触角,加强协调联动,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打通城市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