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甘肃省市域社会治理百强案例 > 第二届甘肃省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百强案例 > 正文

党建引领小区治理 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东关社区全面推行“双线双办双评”小区治理机制

基层社会治理主要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城市高质量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一种机制。社区是城市建设中的一个基本单元,更是城市文化融合、市民凝聚力和幸福感提升的重要场所。社区作为城市发展的缩影,密切联系城市居民生活的各各环节。在基层政府的指导下,社区承担着最基层、最基础的工作,是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开展各项社会事务工作的重要阵地,承载着社会管理、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等职能。

一、社区基本情况

清水县永清镇东关社区位于县城东部,辖区有居民小区28个,户籍人口1853户6302人,常住人口7230户23733人,有机关企事业单位31个;社区党委下辖党支部2个,党员84名;有社区干部6名,社区工作者7名。近年来东关区不断在创新基层治理上迈出新步伐,探索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新模式,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100米”,极大提高了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二、主要工作

在永清镇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紧紧依靠社区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团结党委一班人,以维护辖区稳定为重点,以改善居民生活为目标,以发展社区经济为中心。明确目标、攻坚克难,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开创性的开展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党委、居委会在群众中获得了一定的威信。

(一)推出新理念,建设“大党委”。一是加强“大党委”建设。认真落实省委“1+4”文件精神,不断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着力建强社区“大党委”,确保在基层治理中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党建+治理”模式,有效凝聚辖区各类党组织合力,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有效发挥社区“轴心”作用,推动整合各类资源、解决困难问题。是加强社区自治能力建设。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健全居民委员会下设的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进一步增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开展社区协商、服务社区居民的能力。建立健全居务监督委员会,推进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加强小区“个组织”建设。采取“三荐一选”方式,在28个居民小区分别成立党组织和居民小组。有条件的小区建立健全小区党组织、小区居民小组、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议事协调机制。探索在社区居民委员会下设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督促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履行职责。在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依托小区居民小组实行自治管理。居民在小区管理中由“配角”变“主角”。四是推进“双线双办双评”小区治理,精准解决百姓难心事。“双线双办双评”小区治理机制,构建以居民小区党组织为主的“一核三元”的“组织线”,以业主委员会为主的“三步走”的“服务线”,在健全“3+2+X”联席会议制度办理基础事项、“小区吹哨、社区部门报到”制度办理复杂事项的同时,开展物业公司服务质量和业主委员会履职评议,全面开展小区治理工作,推进辖区住宅小区建设管理向规范化、精细化发展,确保反映的问题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二)精心打造“主阵地”,完善综合功能。一是建成高标准党群服务中心。采取村社联建的方式,建成有独立产权、面积800平米的三层党群服务中心,高标准打造支部工作场所、党员活动阵地、服务群众窗口。高标准建成“三室一平台”综治中心,选优配强工作人员。二是建立首问负责制。针对群众办理业务,由第一个接待人员负责到底,并推行限时办结制,让干部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三是健全“十室一厅”服务功能。建成党员之家、读者之家、老年之家、青年之家、妇女之家、母婴之家等10室1厅功能室,为社区居民参与社会治理各项活动提供了场所。

(三)强力搭建“连心桥”,有限提升便民服务。一是建立“三张清单”制度。根据辖区单位职能和居民需求,形成需求清单15项、资源清单6项、项目清单11项,推动辖区单位共建共享。二是积极组织开展“双报到”。与驻地单位签订共建协议,组织报到党员认领志愿服务岗位,让机关党员在8小时外发挥作用。三是推行“135”一线工作法。社区干部每周一三五到网格一线工作,为居民提供最直接的服务。四打造“一刻钟服务圈”。开设服务热线,“线上+线下”相结合,15分钟内完成咨询答复、协调转办、现场办理等事项,实现辖区居民15分钟内购物、就医、上学等服务。

(四)激发“新活力”,开创新平台,推进智慧社区建设。

一是建成智慧社区平台。自主开发智慧社区小程序,整合民政社保、计生服务、综治信访等服务功能,建成一体式管理服务平台,最大限度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如在疫情防控中,社区居民利用微信小程序实现在线报备,利用公众号大力宣传养老诈骗等。二是推动社区智慧办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办事流程,做到消息线上发布、资料线上初审、政策线上咨询、反映线上受理、问题线上解决、结果线上告知。三是实现小区智慧管理。建成智慧安防小区10个,推行小区智慧门禁、智慧停车、智慧监控、智慧物业管理,实现小区管理系统化、集成化、自动化。

(五)共建“一张网”,实现网格化基层治理。一是推行网格化管理。精细划分1个大网格21个小网格,社区干部和党员分别担任大小网格管理员,建强最小治理单元。是健全“3+2+x”小区议事制度。组织包抓单位、业委会、物业公司和“两个组织”、居民代表,定期到小区议事,推行问题“收集—核实—研究—交办—反馈”五步工作法,形成小区问题闭环办理工作格局。三是建设居民议事厅。建成小区居民议事厅,定期召开民情恳谈会,搭建居民参与议事平台,激发小区自治活力,做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有效提升了城市基层治理水平。实现了党委领导下的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全面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促进了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六)发挥政协议事室作用,推进政协议事向基层延伸

社区充分发挥政协协商议事室作用,把协商议事室作为倾听民声、反映民意、沟通思想、交流信息的重要平台,通过协商民主八步法把“触角”延伸到群众最为关切的问题,让每一次协商都能“商”出特色、“商”出质量、“商”出水平。

一是社区搭台解民困。按照县政协统一制定的标注打造协商议事室,并按照征集议题、确定议题、调研论证、制定方案、会议协商、督促落实、民主监督、通报公开“八步法”开展协商活动。通过“一事一议”聚焦社区工作要紧事、民生改善实事、基层治理难事,选择切口小、针对性强的民生“关键小事”开展协商恳谈,深化“请你来协商”协商议事向基层延伸,推动政协工作提质增效。二是委员统筹访民情。政协委员下社区协商议事解难题,政协委员在社区辖区范围内开展走访和宣传活动。在走访过程中,通过实地勘察、会议座谈等形式,及时传达党的政策法规,放大党的声音,同时全面了解社区在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征求对社区各项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询问了解群众在公共服务、政策落实等方面的诉求心声,作为协商议事提案的重要内容,当好群众的“传话筒”。三是群众议事树民风。社区在执行“政协协商”议事规则的基础上,把小区居民作为主体,纳入到社区事务的决策、管理、实施中,定期组织群众召开“群众代表议事会”,对社区重大事务和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进行民主协商和民主决策,组织发动群众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同时针对出现的群众纠纷、家庭矛盾、封建迷信等不文明现象适时开展“民事评议”,做到群众事务群众议,邻里纠纷大家评,实实在在把社会治理延伸到最基层。

三、经验启示

一是坚持深化党建引领,不断提升小区治理新效能。坚持把党建引领延伸到城镇治理的最末端,努力构建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二是坚持创新服务机制,逐步完善基层治理新模式。坚持问题导向,立足群众需求,不断创新完善服务管理机制,提升服务能力水平。全面推行“网格+片区(小组)”的“人盯人”精细化治理突破性工程。按照城区不超过100户的标准将细化为21个网格小组,配备网格小组长21名,充分发挥网格小组长来自群众、熟悉群众、服务群众的优势便利,第一时间掌握民情、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第一时间响应需求,会同社区干部共同开展工作,做到联系群众零距离、服务群众全方位。三是坚持发动群众参与,持续释放共建共享新活力。坚持依靠、发动群众,引导群众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平安建设,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平安”格局。

四、案例点评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建设需要整合各类资源、搭建各种平台,借助“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等传播文明创建,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进一步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推行“双线双办双评”小区治理,能够精准解决百姓难心事。实现“小区吹哨、社区部门报到”制度办理复杂事项的同时,开展物业公司服务质量和业主委员会履职评议,全面开展小区治理工作,推进辖区住宅小区建设管理向规范化、精细化发展,确保反映的问题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积极探索协商民主新路子,能够更好的发挥社区政协协商民主议事,使民意及时得到充分的表达,保障辖区群众知情权、建议权、评议权和决策权,让居民的事情由居民商量、“找到群众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集思广益共建幸福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