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甘肃省市域社会治理百强案例 > 案例展示 > 甘南州 > 正文

抓好“五个结合”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推进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创新案例

近年来,碌曲县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坚持“五个结合”,积极探索符合中央、省州委精神、契合基层实际、适应群众需求的文明实践之路。

一、坚持开拓阵地,做到整合资源与提升功能相结合

立足现有资源,做好统筹文章,实现资源共享。我县按照“举措加起来、功能融起来、步调统起来”的工作思路,整合图书馆、文化馆、多功能体育场、村级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等资源,建成了1个中心、7个文明实践所、27个文明实践站。打造了“高标准低投入”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碌曲模式”。依托存量,因地制宜,拓展提升现有阵地资源功能。各乡(镇)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嵌入式建设在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站等,将现有公共设施改造为便于服务群众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对基层各实践所(站)的建设运行实施过程管控,用好评估体系,评选奖励一批示范阵地,全面激发文明实践阵地活力。

二、坚持党建引领,做到三级书记带头抓和多部门齐落实相结合

以党建为引领,将文明实践工作贯穿其中,县、乡(镇)、村(社区)三级书记亲自抓起,并担任志愿服务队队长,将理论宣讲、文明创建、移风易俗等文明实践活动纳入党建范畴,同安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组织党员志愿者到社区“报到”,根据群众需求开展移风易俗、关爱老人、证件代办等志愿服务活动,绘就“党建星空图”,织密“为民服务网”,实现党组织增活力强职能、党员受教育强能力、居民群众受帮助得实惠的目标。

三、坚持壮大主体,做到专业队伍与农牧民群众相结合

把组织培养专业志愿者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引导党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加入到志愿者行列,形成“实践中心有志愿服务专家库,实践所有志愿服务队伍,实践站有乡土人才志愿者”的良好局面。碌曲县按照“1+10+N”志愿服务体系,在县志愿服务总队的领导下,由县直相关部门牵头,成立理论宣讲、文明交通引导、教育和科普、邻里守望、健康医疗、法律援助等10支志愿服务队伍,着力开展理论宣讲“初心”、文明倡导“益心”、青少年“暖心”、教育科普“慧心”、卫生健康“贴心”、生态环保“爱心”、邻里守望“舒心”、文体文艺“悦心”、应急演练“放心”、平安法治“安心”等“十心”志愿服务。以志愿队伍延伸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触角,形成了一支以党员干部为核心,基层群众为主体,专业队伍与群众队伍相结合,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全覆盖的志愿服务网络。把党政群团的组织优势和社会力量的参与热情结合起来,加强志愿服务组织的社会化孵化,带动孵化出更多专业化、社会化的志愿服务组织。

四、坚持服务群众,做到主题活动与按需点单相结合

结合文明创建、移风易俗等重点工作,广泛开展文明实践主题活动。碌曲县连续3年开展“我们的节日--爱在重阳、情暖中秋”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爱心来敲门”工作法,摸清群众所急所需所盼,通过设置志愿服务订单或建立志愿服务超市的形式,更好地回应群众需求。建成推广实行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买单、群众评单的“四单”服务模式,线上线下收集群众需求,分层分类分众让志愿服务项目与需求达到有效对接,实现精准高效服务。开展志愿服务点单工作的同时,制定活动计划,组织各实践所常态化开展集中主题活动,每月至少1次。充分运用网络平台,推动文明实践信息互联互通,推进各种服务项目和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牵引,广泛开展线上“微课堂”、线下“微讲堂”宣传教育,构建“中心、所、站”三级宣讲全覆盖学习教育网络。

五、坚持常态长效,做到保障机制与激励机制相结合

保障机制方面,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办公会制度,结合县级领导挂点联系,及时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快速推进。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会议制度,组织、宣传、教科、交通、民政、文旅等部门按照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围绕会议确定的重点工作,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挖掘人财物等各方面资源,形成“县级统筹、乡村落实、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立体化工作机制。

根据《甘南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评估办法》,结合意识形态工作,将文明实践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专项督查,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管理考核,对文明实践工作进行排位通报。围绕志愿服务素质能力提升、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志愿服务项目管理等方面,将志愿服务人才的培养纳入年度宣传思想培训计划当中。激励机制方面,根据《甘肃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争取优秀志愿者在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中优先招聘,每年表彰嘉许优秀志愿者和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结合巾帼佳美积分超市,对优秀志愿者给予物资奖励,从而引领更多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