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甘肃省市域社会治理百强案例 > 案例展示 > 酒泉市 > 正文

以“三个基本”强基维稳 铺就乡村振兴法治道路

2021年以来,梁湖乡把平安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点工作,以推进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为契机,坚持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锚定“三个基本”不动摇,全面推进乡村法治建设,为乡村全域振兴培基固本,提供了强大的法治支撑。

一、建强基础队伍,锻造能力过硬的乡村法治骨干

一是建强法治骨干队伍。坚持以高效快捷为遵旨不动摇,持续推进“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采取专题培训、以干代训、司法所巡回帮训等方式,每季度组织“三员一长”(村“两委”班子成员、调解员、网格员、村民小组长),集中开展征地拆迁、土地承包、产权改革等法律知识培训,提升学法用法能力,打造了一支随时待命、长驻不走的乡村法治工作队。二是建优法律顾问队伍。坚持法治为民惠民不动摇,大力开展“一村一法律顾问”行动,协调祁连律师事务所,为全乡8个行政村全覆盖配优法律顾问并签订“一村一法律顾问”协议,为各村提供公共法律服务。定期举办“法制宣传进村组”活动,先后在各村举办法治讲座11场次、接待村民法律咨询30人次、参与调处矛盾纠纷3起,让村民充分享受到了“法治红利”。三是建牢人民调解队伍。坚持前置维稳防线不动摇,着力加强8个村级调委会规范化建设,全部达到“四落实”“五有”“六统一”建设标准。结合“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适时组织乡村两级85名调委会成员开展专题业务培训,有效提升基层人民调解员依法履职、依法调解能力,筑牢维稳“第一道防线”。今年以来,全乡民调排查矛盾纠纷31余件、化解重大矛盾纠纷5件次,调解成功率100%,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二、规范基本制度,构筑高效运转的乡村法治体系

一是刚性落实法治宣传制度。突出抓好“四个一”,即:逐户制发1份乡村“七五普法”宣传彩页、逐村建设1处普法宣传阵地、每季度进村开展1场普法宣传活动、年底组织1次普法验收考核,压实各村普法责任,推动普法任务落地落实。全乡共打造乡村法治文化阵地11处,实现阵地常在、内容常新、村民常学,成为老百姓“搬不走”的法治课堂。二是重点规范法律援助制度。突出抓好“三个三”,即:构建三级联动(乡、村、组)法律服务网、三十分钟法律援助圈、三项内容(民事、商事、刑事)法援援助卡,推动优质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向村组延伸、向村组倾斜、向村组拓展,有效打通法治惠民“最后一百米”。截止目前,全乡共向农户发放法律援助卡4581份,着力降低法援门槛,实现“应援尽援”。三是着力健全纠纷调处制度。突出抓好“三联合”,即:乡村组三级联动,每月开展1次矛盾纠纷大排查,针对难点棘手问题实行联合调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村组,把风险隐患消除于萌芽。今年以来,全乡共化解矛盾纠纷13件,联调化解重难热点问题5起,有效地维护了农村的社会和谐稳定。四是探索建立依法自治制度。突出抓好“三纳入”,即:把村规民约、协商议事、村务监督纳入法治轨道,依法健全乡村自治体系,规范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促进“两委”依法决策、村务依法公开、村民依法监督。全乡修订村规民约8处、完善议事决策制度23项,有力推动乡村依法开展自治。

三、开展基本活动,营造氛围浓郁的乡村法治局面

一是拓展法治宣传的广度。持续推进“法律进村组”活动,广泛开展疫情防控、国家安全、脱贫攻坚、扫黑除恶、民法典等主题法治宣传,全力满足村民法治需求。结合农户实际,全面推行“五小”(小讲座、小卡片、小动漫、小广播、小三轮)普法模式,让法律直达村组、直通群众、更接地气。今年以来,全乡进村进组开展法治宣传200余次,有效提升了群众法律素养。二是提升法律援助的精度。用足用好农村法律援助卡,坚持进村入户、送法上门,精准对接群众法律需求,实行点对点、面对面服务,充分满足群众合理利益诉求。针对焦点、热点、难点案件,坚持主动介入、主动承接、主动服务,精准施策,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全乡累计开展“乡村振兴·法援惠民”活动8场次,解答农户农村法援案件35起,得到群众充分认可和普遍赞誉。三是增强纠纷调处的效度。坚持和发展新 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推进多元纠纷化解机制,健全“三调联动”体系和“四调对接”模式,规范调解程序,提高调解实效。针对疑难杂症,坚持提前介入、主动出击,调处结合、防范为重,确保矛盾隐患及时化解、稳控在村组。今年以来,全乡全面开展了88次矛盾纠纷排查大排查行动,开设巡回法庭1场次,未发生一起“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事件。四是加大法治创建的力度。以“五个一”(一个创建方案、一套规范制度、一处精品阵地、一份基本做法、一打创建成果)为具体抓手,持续开展、纵深推进法治乡村创建活动。将法治创建活动纳入村干部年度绩效考核,推动村级争先进位,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2021年,双州村被省司法厅、民政厅评选为“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为全乡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树立了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