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甘肃省市域社会治理百强案例 > 案例展示 > 武威市 > 正文

市域社会治理下的乡村更美丽

【基本情况】

天祝县抓喜秀龙镇炭窑沟村距县城35公里,平均海拔高度2860米。全村辖岔西滩、炭窑沟、尕阳台3个村民小组,共356户1346人,少数民族646人,占全村人口的61.7%。现有党员51名,其中少数民族党员34名,女党员9名。全村耕地面积7388.09亩,草原面积5.5万亩。

【背景和起因】

近年来,炭窑沟村把实化具体化村规民约作为重要抓手,通过支部全程引领、党员带头示范、群众广泛参与,以“六个一”为治理切入点,打造“六美”抓喜秀龙,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治理水平。使“软规定”变成“硬规矩”,以“小村规”撬动“大治理”,2022年被命名为市级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样板村。

【做法与经过】

“一条主线”抓队伍,治理乡村活力美。始终把牢党的建设这条主线,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强素质,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强思想抓治理,深化“领头雁”思想培育工程,提升理论素养、厚植为民情怀、锻造实践能力。强引领抓治理,在乡村建设、生态保护、助老济困等方面率先垂范,做到难事干部带头、大事党员示范、好事群众优先。强素质抓治理,建立“早起一小时、晚睡一小时”学习制度和上讲台“练兵”、互观摩“比武”、月绩效“点将”,锻造镇村干部能力提升。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干事创业氛围。

“一个抓手”育产业,治理乡村富裕美。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推进乡村治理的重要抓手。在做优农牧产业上带动引领,组建农牧产业发展帮扶队,充分发挥“土专家”“田秀才”作用,推行“一手好技术”“一个菜篮子”“一颗好苗子”帮扶工程,互帮互助、组团发展。在做强乡村旅游产业上扶持参与,结合村庄定位,集中连片种植高原夏菜,做精以红笋为主的高原夏菜种植业;依托南泥沟景区现有发展,持续抓好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民宿10套,提升改造帐篷城升级,做特以草原风情为主的乡村旅游产业。打造草原风情、冰雪体验、农业观光、采摘休闲多元旅游融合体系,为群众参与乡村旅游增添信心,鼓励开办农家乐、牧家乐,抓点穿线,打造旅游环线,用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引导群众投身产业发展致富,让群众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获红利、聚民心、促和谐、保安宁。

“一个超市”靓环境,治理乡村生态美。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先导,把保护环境作为守护生态的第一要务,建设“生态超市”,建立积分兑换办法,推行一周一兑换、一月一兑现,树立了“垃圾收集有奖励、守护清洁出份力”理念。实施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制度,认真落实每周五清扫环境卫生、每月底开展环境卫生评比,落实道德红黑榜,推行户内外环境卫生与道德积分高度挂钩,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纵深推进“全域无垃圾”行动,建立“网上有格、格中有点、点上有人、人上有责”的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制度;建立“户装袋、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废旧农膜回收机制,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深入实施“全民植绿护绿”行动,引导广大群众踊跃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做到“有人栽、有人护、管得好”,引导广大群众主动踊跃守护生态。

“一套机制”管新村,治理乡村宜居美。建立十项机制,常态化维护、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树木管护制度,镇村干部以挂名方式责任到人,每人管护10棵树木,确保栽下树、有人管、能管好;新农村环境卫生常态化维护制度,包村领导总负责,村干部日常巡逻,保洁员随时清理,确保卫生清洁;公共卫生间管理制度,实行轮岗制,确保时时干净;生态超市积分兑换制度,专人专管,以收集烟头、塑料瓶等小切口,带动生态建设大治理;院落私搭乱建规范制度,规整院落,整体统一;户内环境卫生保持制度,定期评比,红黑榜通报;户内卫生间管理制度,确保冬季不冻、使用正常;废旧农膜清理制度,以道德积分量化管理,督促各农户及时清理,常清常美;采摘园管理制度,专人管理,增加村集体经济;公共设施管理制度,专人管理、智能监控、人人参与、共同维护。

“一碗烩菜”办丧事,治理乡村乡风美。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积极推行党支部领导、村民议事会协商解决、村民委员会执行、村民理事会协助、村民监事会监督,网格化管理、合作社促增收的村级治理模式,激发群众参与、凝聚群众共识、塑造群众精神。率先推行“烟不过十块、酒不过六十、车不过六辆”新办喜事,“一碗烩菜”简办丧事,无酒宴。制定符合村情民意的村规民约,不断夯实移风易俗的工作基础。将移风易俗作为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统筹推进,借助微信公众号、横幅、乡村文化墙等多种形式宣传,强化移风易俗,着力提高群众移风易俗的知晓率、覆盖率,持续增强群众主动参与移风易俗的意识。坚持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组织架构和民主决策议事机制建设,村级重大事项严格按照事前“四议两公开”研究决定、事中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民代表监督、事后村委会向村民代表大会汇报的工作程序,努力推行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基层协商民主作用,坚持民事民提、民事民商、民事民决、民事民评,创立基层协商民主工作“1234”工作法,全部实现了民主评议、民主协商、民主决定,民主监督,使民主管理覆盖到村民自治的各方面。

“一套站所”提服务,治理乡村文明美。充分发挥综治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作用,教育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和“扫黄打非”行动,定期开展“一老一少一困”关爱服务行动,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针对“一老一少一困”弱势群体,开展“浓浓端午情 一老一少一困”关爱服务行动。引导群众把伦理道德、家风家训融入乡村治理各个环节,着力形成风清气正、向善向上的浓厚社会氛围;整合道德储蓄所、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将群众所有行为规范,以道德积分量化评定,引导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将群众所有的行为规范,以道德积分量化评定,引导群众人人参与社会治理,人人参与关怀关爱、激发群众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通过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选树“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家庭”等身边的典型事迹,引领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对标先进典型、汲取奋进力量,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投身参与到乡村治理工作中。

【成效与反响】

群众主动参与。针对乡村治理中的新矛盾、新问题、新变化,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适时调整修改内容,细化村规民约的范围、条文,把大家普遍认可的提议纳入约定,求得最大公约数。面对乡村旅游带来的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探索“生态超市”兑换积分等做法补入约定,激励引导各族群众主动保护生态环境。

典型示范带动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把45名老党员和热心公益事业的村民、志愿者组织起来,采取“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方式,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评选十星级农户30户、文明家庭12户,以先进典型引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村党支部书记陈武堂带头“一碗烩菜”简办丧事,得到各族群众的高度赞誉,为全村乃至全镇树立了好榜样。全镇文明乡风蔚然成风。抓喜秀龙镇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乡镇、市级平安乡镇,涌现出了市级道德模范陈武堂、市级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秦福玲等一批先进典型。

民主参与监督。发挥一套站所优势,用好道德储蓄所、道德红黑榜等平台,“红榜”激励42人次,“黑榜”通报16人次,违反村规民约的在平安家庭、美丽庭院等先进典型中不予评定,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实现“被动”到“主动”以正面激励、反向约束相结合,推动“要我遵守”转变为“我要遵守”。群众主动收集废旧农膜240余吨,拆除私搭乱建2800平方米,清理房前屋后垃圾620余吨,积极参与村庄绿化工作,种植玫瑰、云杉、青杨等苗木2.2万余株,各族群众自觉对房前屋后树木落实属地管护,“生态超市”累计兑换积分3.59万分,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体村民的共识。

【探讨与评论】

炭窑沟村积极探索创新务实管用的基层治理机制,用村规民约“规”出治理有效、“约”出乡风文明,让群众从基层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主导者”,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营造了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浓厚氛围,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