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社会治理百强县——鼓楼区:“红色物业体系”引领网格化社会治理走上“创新路”

“红色物业体系”

在主城,众多的老旧小区承载着民生“烟火”,传承着市井记忆。但随着社会发展,老旧小区数量多、年代久、管理弱、基础差的短板也不断暴露,治理迫在眉睫。基层社会治理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如何找到“高质量治理”的“金钥匙”?鼓楼的“红色物业体系”带来答案。

近年来,南京市鼓楼区坚持“党建引领,网格共治”的工作理念,构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等多方联动的“红色物业体系”,推动老旧小区向“智能化封闭、自主化管理、精细化治理、体系化运作”的治理模式转变,用科学手段第一时间发现“家长里短”,解决群众的“关键小事”。

“1+3+X”红色治理模式“强根基”

如果把治理成效比喻成“果实”,那治理模式则是决定了“治理之树”是否能开花结果的“根基”。在鼓楼,一套“1+3+X” 红色治理模式为高效社会治理奠定了基石。

其中,“1”是构建一套党建引领推进住宅小区管理的红色组织体系,推动成立区房产局物业管理行业党委、各街道物业行业党总支、物管企业党组织、业主和自管委员会党组织。

“3”是聚焦三个方向,一是聚焦国有平台公司,成立红色物业联盟,落实零散旧小区划片区兜底托管;二是聚焦红色业委员、红色管委会建设,实现无物管小区自治。由街道党工委牵头,社区党委把关,按照“在职+在册”的方式,把优秀的社区党员选进业委会或成立管委会。按照“自主申报+组织指定”两种模式,选聘本小区内的党员担任红色楼栋管家,为居民群众提供“管家”式服务;三是聚集物业行业党建示范点打造。以点带面,推广优秀经验做法,全面提升全区小区物业管理水平。

“X”则是名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3+X”构建起高效治理的最优“金字塔”架构,红色成为浸润在每个物业组织、每个小区、每名党员血脉里的主色调。

“治理共同体”机制“壮骨骼”

发力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鼓楼还开发了一套“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这套机制吸纳了有党员身份的业委会委员和物业企业负责人进入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参与社区重大事项议事决策,引导物业在党组织领导下服务管理,实现了治理的事儿大家评、大家议、大家一起出主意,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气氛下,各个“大工委”“大党委”成为了一个又一个“治理共同体”。

不仅如此,基层还可以推荐符合条件的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网格党支部书记、党员骨干等进入业委会,推荐物业企业负责同志担任业委会联络员,列席业委会会议,掌握业主需求,加强物业公司与业委会对接联系,提升小区物业管理水平。

在此过程中,鼓楼还持续优化区域党建,建立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居民委员会、物业企业、业主委员会、自治管理委员会、网格、结对共建单位、社会组织等共同参加的治理共同体;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协商研究解决小区物业企业选聘、业主委员会换届选举、小区整治出新等重大事项。通过共同治理,让小区居民无事看得到、遇事说得了、服务跟得上,营造和谐融洽的小区氛围。

高效、规范的服务“补养料”

凤凰街道

牵头成立红色物业联盟,分片就近托管10个无物管小区;

下关街道

通过科技赋能,通过“物业服务管理操作系统”提高管理效能;

幕府山街道

在幕盛路4 个路口分别设置岗亭、道闸,被市委党校作为现场教学点,接受了来自云南昆明的社会治理培训班现场观摩;

小市街道

泛悦广场被确认为“省级物业党建示范点”;

中央门街道新门21号小区、江东街道江苏建设大厦和聚锦园小区、热河南路街道天正桃源府小区、华侨路街道广海大厦获得“市级党建示范点”称号;高科物业支部书记石华平获得省住建系统抗击“新冠”优秀共产党员……

在鼓楼,一系列优秀的基层治理典型案例比比皆是,高效治理“佳作”频出的背后,规范的服务功不可没。

近年来,鼓楼充分发挥和调动网格支部的先锋引领作用——网格党支部“吹哨”反映居民所求;党员“报到”,积极响应号召。在有物管的小区,建立“社区+物业”双网格员模式,物业企业落实好物业服务项目的网格责任,建立专业化志愿服务队,协助做好社区网格的走访、巡查、管理、服务等工作;在无物管小区,“红色管委会”发挥作用,动员小区业主党员网格报到,牵头社会组织、共建单位、党员骨干、热心居民成立志愿服务队,制定服务项目清单,在家门口搭建矛盾调解、平安共建、环境治理、邻里互助的平台。

此外,“红色管家”们还充分发挥远亲不如近邻的优势,对小区内的残障户、困难户、等特殊服务对象逐人包干到户,提供细致的人性化服务,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新路子。目前,全区共引入物业企业369个,实现了物业管理全覆盖,在文明城市创建、疫情防控、应急问题处置等服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