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经验 > 正文

青岛市城阳区坚持“三个聚焦”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整体效能

青岛市城阳区聚焦以上带下、重心下移、共建共治,着力在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做实“吹哨报到联包”上下联动机制,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一是聚焦以上带下,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以深化“街道吹哨、部门报到、领导联包”机制为重点,强化顶层设计,研究出台《“街道吹哨、部门报到、领导联包”以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机制创新的意见》,列出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等12项改革举措,明确了“时间表”“施工图”“责任书”。强化联包带动,持顶格协调、带头推进,每名区级领导均明确一个包联街道、一个包联社区和1-2项重点改革事项,联包情况与年度考核挂钩。上市企业青岛海利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供水不足的问题,直接影响企业产能提升,接到基层“吹哨”后,区联包领导第一时间带领相关部门现场办公,仅用50天增设管线5.1公里,帮助企业解决了发展瓶颈。去年以来,区级领导先后65次一线办公,各部门“一把手”现场办公265人次,解决久拖不决的基层治理难题共45个。

二是聚焦重心下移,有效提升快速响应能力。以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为重点,切实为街道社区赋能增效。一是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明确街道64项权力职责和115项公共服务职责,将街道对职能部门及其派出机构的考核权重提高到30%,让街道“吹哨”更加响亮。二是健全部门常态化报到机制,选派1083名党员干部联系服务规上企业、建设项目和基层社区;安排“飞扬计划”中460名大学生担任社区党务工作者,通过走进群众,找准治理难点,感受百姓痛点,让基层吹哨更快更准。三是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打破条块界限,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治理,拓宽“吹哨报到”范围,建立社区党委主导,居委会、工作站、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业委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等共同参与的“1+7”社区治理架构,持续完善“街道党工委—大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员”党建引领治理体系。

三是聚焦共建共治,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以规范“属地管理”为契机,以“街呼区应”信息化平台为抓手,以“吹哨报到”上下联动机制为着力点,顺应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建立健全“服务群众快速响应、基层难题有效处置”机制,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办得了、办得好、办得快”,让群众时时处处、实实在在地感受阳光。一是建立区域化的民主协商议事机制,推动基层治理向网格延伸,设立235个大社区党委、2221个网格党支部,将网格“大小事”全部纳入协调议事范围。二是建立“哨响即接、接哨即办”的民情搜集反馈机制,对4大类37条群众诉求渠道进行有效整合,办结率达100%,在“我爱青岛·我有不满·我要说话”民声倾听主题活动中,组织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通过线上线下化解群众诉求29.6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