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治理要闻 > 正文

富阳区东洲街道:夯实基层治理根基,凝聚基层基础承载力

以“三源治理”为抓手,不断优化治理能力,确保社会稳定,保障和促进社会经济趋稳向好发展。

抓紧访源治理

着力完善街道、村社最多跑一地、矛调中心等机制建设和“浙纷码”推广应用,信访和矛盾纠纷得到有效调处,做到重大矛盾纠纷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处理。落实每周亮晒制度,扎实推进信访隐患化解工作,7件信访积案均得到有效化解,未发生进京访。大力推进“民呼必应”应用,长效推进“家和智联”工作,切实强化矛盾纠纷预警和末梢治理能力。

抓牢警源处置

强化街道、村社干部值班联动制度,建立街道值班干部+村社治保力量+巡防力量的快速响应机制,及时处置各类社会面矛盾纠纷和110联动事件,确保各类事件事态得到及时处置和前期稳控。

抓强诉源治理

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普遍运用,积极运用好法律顾问参与决策、应对案件机制,增强街道依法行政、依法治理能力。做好重大社会风险和村级“小微决策”风险评估工作,防风险于事前,化矛盾于萌芽。

抓实基层治理

平安创建与基层治理建设有力结合。推进街道社会治理建设和村级微社会治理中心建设,推进黄公望村全国民主法治村创建。深入推进"平安东洲"建设,不断提高广大居民群众对社会治安、平安建设活动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为更好落实“党建统领 网格智治”工作要求,进一步发挥村社“手脚”作用、健全村(社)综合治理队伍、强化矛盾纠纷化解处置能力、优化村(社)网格队伍等力量为“手脚”的运作架构,在村(社)搭建“微”社会治理中心,加强“手脚”开展双向处置工作,打造联勤、联动、联防、联治的基层治理智治格局。

治理关口进一步前移

把社会治理中心从目前区、街道两级向村(社)一级再延伸,确保基层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再前置、再深化,为有效调动“手脚”提供机制保障。村级微社会治理中心建立和监控视频接入,极大了增强了村级智治能力,特别是对环境卫生、社会面矛盾纠纷、110联动、秸秆焚烧烟点等方面首发、首处工作赋予了全时段的技术保障,有效弥补了人力巡查盲区。

响应能力进一步加快

明确了《东洲街道村(社)巡防队工作职责》,把巡防队员参与村社社会治理工作职责和要求再进行了明确。流动人口多的村按照10名专职+10名兼职、一般性按照5名专职+5名兼职要求,组建村社巡防队伍,加强对场所、出租房巡查排查工作。自村微社会治理中心运行以来,村级巡防队巡查发现并及时抢救一名溺水人员,确保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手脚”功能进一步深化

按照1+3+N形式,进一步做强做大“N”,增强手脚功能,作为村社综合治理有效补充。推行“1+1+10”工作机制,在党员“一包十”帮联机制基础上增加1名志愿者,即1名党员(70周岁以下)带领1名志愿者帮联就近周边10户农户,采用线下走访,线上微信群等形式,收集村情民意、倾听群众心声、告知重大事项、宣传法规政策,对于收集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网格长,由网格长提交村务联席会议商讨,处理方式及时反馈给农户,促进党群心连心。

同时建立村级专(兼)职巡防队伍,作为村级基层治理队伍有效补充,成为了网格员队伍外又一支隐患排查处置中坚力量和前哨兵,也是“1+3+N”体系中“N”力量的再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