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治理要闻 > 正文

广州:以自治强基打造市域社会治理新格局

基层治,天下安。近年来,广州各级逐步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充分调动城乡群众、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群众自治的积极性,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本期“广州市域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巡展”栏目,推出“自治强基”6个项目。

  白云区委政法委、区公安分局:“352”工作法筑牢城中村安全防护圈

白云区共有48个城中村,约占全区面积的18%,但容纳了全区四分之三的来穗人员,产生了全区50%的案件警情,推进城中村治理尤为紧迫。为此,白云区准确把握城中村治理短板、难点,立足“当下治”和“长久立”,聚焦夯实基础、推进综合治理,总结城中村“352”工作法,筑牢城中村安全防护圈,优化服务管理。

目前,白云区48个城中村已全部建成综治中心、全面启用围院式管理,实现出租屋门禁全覆盖,完成“五口”视频监控建设任务。建成2115个最小应急单元,聚合应急防控力量1.86万人,打造“一村一广州街坊”队伍,发动广州街坊2.26万人参与群防共治,治安环境得到明显净化、服务管理水平得到切实提升。

  增城区委政法委、区社会风险研控指挥中心:构建社会风险防范化解三级体系

为应对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新任务、新挑战,增城区于2020年10月在全省率先成立区社会风险研控指挥中心,统筹推进各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全面推广建设镇(街)研控中心,构建起社会风险防范化解三级体系,打通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处置“最后一公里”。

在此过程中,增城区统筹推动村(居)干部、驻村(居)律师、驻村(居)民警、乡贤、群众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等多元调解力量下沉,变“单兵作战”为“同向发力”,全面排查化解各类基层矛盾纠纷。全区矛盾纠纷总量和月均值同比下降12.6%和14.6%。

  从化区委政法委、区民政局:“129”模式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现代化体系建设

近年来,从化区通过围绕党建引领“一个核心”,搭建区、村居级社会组织培育基地、社会组织联合会“两级平台”和创新实施“九步培育”的“129”社会组织培育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从化区特色的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如今,从化区共有326家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点燃了党建引领乡村多元共治的“红色引擎”。此外,当地培育了1947家社区社会组织,为全区221条村和56个社区的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

  荔湾区委政法委、多宝街道办事处:“绣花”功夫打造永庆坊“小街区”试验田 激发老城市新活力

作为广州城市更新的范例,荔湾区永庆坊在传承岭南特色文化、优化提升人居环境、构建岭南活力商业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成果,得到了各界的认可。

如今,荔湾区围绕永庆坊核心区建设,努力推动永庆坊“绣花针”式治理,突出党建引领,提升社会治理主体黏性,激发共建共治共享活力,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数据显示,永庆坊地区目前已有志愿者队伍300多人,3年来累计开展各类互动活动近200次。

  番禺区委政法委、区民政局:“五社”齐发力 社区共治理

近年来,番禺区创新推出“五社联动”工作机制,带动社区(村)、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社区企业、社区基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推动社区治理从“被动组织模式”转变为“主动活跃模式”。

通过该机制,番禺区村(居)干部资源利用能力、社会组织活力、社会服务实效性不断提高。数据显示,番禺区275个社区基金共募集资金3195万元,共资助社区公益项目402个,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志愿者15.5万人次,解决社区卫生环境、小区车辆乱停放、宠物管理等问题2500多宗。

  越秀区委政法委、区民政局:“123456”工作模式打造“六位一体”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平台

去年以来,越秀区以践行儿童利益最大化为基准,不断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搭建未成年人保护三级工作平台,创新未成年人保护事项特色服务,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保护工作闭环,为辖区内17万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在此过程中,越秀区充分凝聚基层多元共治力量,在区街两级发动龙头企业及优秀社会组织组建“护苗联盟”,汇聚法律援助、心理辅导、素质教育和社会工作四个专业领域为支撑的“4+N”护苗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