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经验 > 正文

践行“三能”指示 提升“政法六力” 筑牢杭州社会治理坚实底座

平安考核连续3年全省前三,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连续3年全省前列,连续15年蝉联“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平安,一直是杭州城市发展最亮眼的底色。

今年以来,面对平安护航党的二十大这场大战大考,杭州政法系统践行“三能”指示,创新推进“政法六力工程”,全力打好除险保安主动仗,努力交出平安稳定高分报表。

“三能”,即“平常时间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急时刻能豁得出来”;“政法六力”,即党对政法领导力、政法统筹协调力、风险隐患预见力、基层基础承载力、执法司法监督力、重大任务落实力。践行“三能”指示、提升“政法六力”,为全市政法部门和政法干警指明了前进方向,给出了完善市域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杭州答卷。

一次次思想研讨、一项项举措出台……随着“政法六力工程”深入实施,平安杭州底色更鲜亮、社会稳定根基更坚实、基层治理成效更明显、政法铁军战斗力更强。

数智赋能

提升风险隐患预见力

平安护航党的二十大,除险保安是牵引。

作为数字治理第一城,杭州强化底线思维,以数智化破题重大风险防范处置,用更灵敏的感知、更智能的算法、更有效的机制,螺旋式提升风险隐患的预见力水平,筑牢“防风险、保平安、护稳定”坚固防线。

走进余杭区“数智治理中心”指挥调度大厅,一面电子屏映入眼帘,屏幕上不停滚动着社会治安、社会矛盾、城市运行等11个领域的风险监测信息。

去年9月,余杭创新设立“数智治理中心”,精心谋划建设全省重大应用“平安风险预测预警防控”县(区、市)级应用。目前,由区委政法委牵头建设开发的涵盖单一风险、复合风险、系统风险等共计88个预测预警模型,将全区的报警、信访、诉讼等各领域的矛盾纠纷全量汇聚,进行“一本账”量化管理,有效实现了从“单一矛盾纠纷化解”向“预先研判未来风险”的转变。

余杭区市场监管局未来科技城执法中队副中队长潘伟杰打开电脑,就收到了来自“数智治理中心”推送的一则信息——一周内有10余名消费者通过不同途径投诉辖区内某共享充电宝企业。

“经核实,我们联系到企业负责人,责令立即整改,杜绝同类投诉再次出现。”潘伟杰说,自“数智治理中心”成立以来,市场监管局已收到了十几起预警,及时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在此之前,多是一事一处理,效率低,也难发现共性问题。”

区县工作做得好不好、问题和短板在哪里,杭州市用一张报表全掌握。去年6月,杭州市委政法委创新推出“平安法治实时报表”,通过处理七类核心指标,全面展示刑事案件、信访事项、诉讼案件、交通事故、消防事故、安全事故、非正常死亡7个领域33项指标的动态数据。

通过这张报表,不仅可以了解“七类案事件”聚类分析,市、区县、镇街三级数值等,还可以依托“平安赛马榜”,时时掌握14个区县(市)的晾晒排名情况,有力推进了“七类案事件”的预测预警预防。

为进一步督促风险隐患整改落实,杭州结合线下平安督查,开发上线“平安督”应用平台。该应用不仅实现了督查情况的实时录入,还从点位数、问题数、发现率等维度赋分形成平安督查指数,通过指数月度晾晒,助力实现“发现问题—督办通报—整改落实—回访销号”的线上闭环管理。

如今,一个个“社会风险识别与管控”应用场景,犹如一双双智慧的“眼睛”,灵敏感知着城市的一举一动。它们从预测入手、从预警起步、从预防着力,筑起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风险防控墙。

“小脑+手脚”

凝聚基层基础承载力

护航党的二十大,夯实基层基础是关键。

作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夯实基层治理根基,杭州出实招亮新招。特别是今年以来,杭州迭代升级、全面推广的“小脑+手脚”基层治理工作体系,凝聚起基层治理最强承载力。

近日,临安区天目山镇指挥室视频巡查员发现辖区一都村山林附近冒烟,疑似焚烧秸秆,于是立即联系附近网格员前去核查处置。仅三分钟,网格员就赶到现场,制止了焚烧行为,并扑灭了火源,及时规避了有可能引发的森林火灾隐患。

这起消防隐患及时发现、高效处置的背后,正是天目山镇年初投入使用的指挥室“小脑”作用的发挥。“小脑”集成平安天目、防灾天目等各类系统,接入警综平台、行政执法监管系统、村社矛盾纠纷化解辅助运用等,实现了“一室指挥全域、一屏掌控全局”。

如今,像这样的“小脑”已遍布杭州各个镇街。它们对上承接各类平台,横向对接各部门信息;对下穿透到村、网格(小区)、微网格,实现镇街、部门、村社、网格等各层级的无缝衔接,全面提升了基层预警预测、指挥调度、综合执行能力。

聪明的“小脑”,配上有力的“手脚”,才能发挥最强战斗力。对此,杭州通过对执法、矛调、村社干部和网格员“三支队伍”的整合运用,不断强健“手脚”,进而实现了对各类社会治理问题的分级分类处置。

近日,临平区崇贤街道前村调解点调解员手机“钉钉”收到110联动指令信息:崇贤街道某饭店发生纠纷,请求处置。接警后,街道调解组工作人员立即赶赴现场,查明系一起意外人身损害纠纷。调解员现场调解,三方达成协议,纠纷化解并当场签订调解协议书。

随着“手脑”协同机制地进一步完善,反应灵敏、协调有力的基层治理工作体系日趋成熟,杭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向着“整体智治”新阶段迈进。

改革突破

推动执法司法监督更有力

推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题中之意,也是提升“政法六力”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杭州充分发挥数字化改革先行优势,以数智促法治,加快推进“全域数字法治监督体系”建设,以“大数据+智能算法+人脑智慧”为基点,推动执法、执纪、司法数据“一云归集”,实现数字法治监督改革先行突破。

今年6月,市委政法委牵头,会同市人民检察院和市委依法治市办等单位探索构建的全域数字法治监督平台正式上线。作为杭州数字法治领域“一号工程”,该平台聚合政法委执法监督、纪委监委执纪监督、人大司法监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社会监督等各种监督形式,统筹市、区(县)两级法治监督应用,通过“两舱(仓)三中心”总体架构和多跨场景应用,实现了全领域、全地域、全范围、全流程的数字法治监督。同时,该平台秉承“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和“双轨制(履职轨和监督轨)”理念,破解“背对背”监督、交叉执法等难点堵点,实现从“办一案”到“牵一串”的跨越。

当前,养老诈骗违法犯罪令群众深恶痛绝,专项整治如火如荼。依托全域数字法治监督平台,杭州及时开发上线空壳公司监督治理场景,通过数据分析比对,对存在登记注册后无社保缴纳、无税款等情况的公司,实时生成可疑空壳公司名单,第一时间发送至相关职能部门,同时监督职能部门及时依法依规处置反馈,大大提升了执法精准度和质效。

监督是为了更好的治理。根据检察办案中发现的特定行业从业人员存在法律明确禁止准入的具有刑事犯罪前科人员等风险隐患,杭州余杭检察打通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之间的数据壁垒,自主研发“特定行业准入”数字监督场景,从源头筛查风险。

该场景通过智能分析,对医疗卫生、食品药品、道路运输、教育培训、养老服务等五大民生公益领域的从业人员进行“红黄蓝”三色赋码管理,同时在“浙里办”“浙政钉”等APP内分别为个人入职者、企业用工者和行政监管部门提供从业查询赋码入口和用工核码验证入口,把牢特定行业“进出口”。曾犯诈骗罪的执业医师胡某在刑满释放后仍从事相关医疗工作,在“特定行业准入”数字系统的识别下,胡某最终被注销执业医师证书,并纳入黑名单。

“非羁码”“异步审理”“公安大脑”……随着一批颠覆以往传统执法司法监管模式“监督利器”的诞生,杭州执法司法监督正由“浅表式”管理跃升为“穿透式”管理,为良法善治拓宽了新思路、新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