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善治 > 正文

上海:强化分类治理 提升社区治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日前,由上海市民政局指导,上海市黄浦区民政局和上海市社会建设研究会共同主办的以“强化分类治理,不断提升社区治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为主题的上海社会建设专家讲坛成功举办。

近年来,上海各区和街镇,认真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基层治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一个较为突出的经验,就是注重社区分类治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黄浦区“分类治理工作七法”尤具代表性。

黄浦区民政局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导向、聚焦群众关切为着力点,积极推动各街道、社区将分类治理理念和方法贯穿于社区治理的全过程,将推进社区分类治理列入了《2023年黄浦区深化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为便于社区开展分类治理工作,黄浦区民政局在“社区分类治理工作七法”的基础上制订形成了《黄浦区社区分类治理指数和实施办法》,因地制宜配套针对性的分类治理方法和治理工具。黄浦区持续推进社区分类治理的实践和已取得的成效,对全市的社区治理具有很好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黄浦区副区长林竞君

黄浦区副区长林竞君出席讲坛并致辞。林竞君指出:黄浦区对照党的二十大所阐述的“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大命题,对照中央和市委关于深化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部署要求,通过创建“零距离家园”联盟,推动闻名全国的五里桥街道“三会”制度往云端和楼宇、园区拓展,实现“零距离家园”和“三会”实体阵地居民区全覆盖,全覆盖创建“零距离楼组”,着力打造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黄浦样本”。针对社区形态复杂、居民诉求差异较大的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总结形成社区分类治理“工作七法”,构建多方参与的基层社区治理格局,丰富了黄浦区社会治理经验宝库,彰显了黄浦区社区分类治理实践成效。林竞君认为,社会建设也好,社区分类治理也好,根本目的是充分调动广大社区居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提升社区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社会化水平,奏响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黄浦乐章”。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唐有财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唐有财作了题为“黄浦区社区分类治理的有效探索”的主题交流。唐有财认为,社区分类治理是实现精细化治理的重要方式。黄浦区的社区分类治理是落实中央和市委关于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相关精神的重要探索,是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有效路径,是各街道和社区治理实践的总结和深化,是代表基层社会治理的黄浦经验和黄浦范式。社区分类治理不仅是一种治理方法,更是系统化工程,还应该适应数字社会的特点,强化技术支撑和专业赋能,更好地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发布仪式

黄浦区民政局局长孔翼菁

讲坛举行了《黄浦区社区分类治理指数和实施办法》手册发布仪式。发布仪式后,黄浦区民政局局长孔翼菁作主旨演讲,介绍《黄浦区社区分类治理指数和实施办法》的思路、框架和推进计划。该办法通过分类评析社区资源、社区问题与社区服务需求,针对性制定治理目标与治理策略,选择性匹配应用治理工作法,从而为基层提供更加具有操作性的工具包,真正为基层治理赋能。孔翼菁从社区分类治理指数和实施办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社区分类治理指数和实施办法的思路和框架、深化推进黄浦区社区分类治理指数和实施办法的计划和举措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

接着进行了专家点评。上海《宣传通讯》主编田冰点评的主题是:社区分类治理是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能力的新起点。上海市党建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桦点评的主题是:社区分类治理的“上海特色”。上海社科院智库建设处副研究员李宗克点评的主题是:构建社区分类治理指数是基层治理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专家们对黄浦区社区分类治理的思路和实践、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及推广的意义和作用都予以了高度评价。

  上海市民政局二级巡视员、社会建设处处长竺亚

最后,上海市民政局二级巡视员、社会建设处处长竺亚作了题为“强化分类治理,不断提升社区治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的讲话。竺亚指出,举办这次专家讲坛,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通过总结提炼黄浦区社区分类治理的经验,不断提升全市社区治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水平。根据党的二十大要求,应深刻认识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这项基础性工作。

竺亚认为,对一个国家而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对一个城市而言,更是如此。需要我们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这个根基,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基层社区治理的探索创新,有两种不同的发展路径。一种是强调自下而上的实践探索,强调发挥基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在鲜活的社区治理实践中,通过不断总结、提炼而形成某种治理模式,这种模式比较典型的有同样发源于我们黄浦区的“三会”制度等。另一种,则强调自上而下的理论引领,本次讲坛总结、讨论的社区分类治理更大程度属于这种模式。

竺亚指出,社区分类治理总体上属于一种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创新,它要求我们具有一定的宏观、全局视野,要求我们在复杂多样性的社区中去寻找规律性,讲求的是这些分好类的社区之间差异的最大化,和在社区之内差异的最小化,本质上是我们简化复杂事物的一种手段。在具体的实践中,选定好分类标准,给社区打上标签后,要求对社区的主要矛盾和本质特征有比较精准的把握。从这个意义上讲,社区分类治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性,需要自上而下的理论引领,需要政府牵头,组织学界、理论界一起来做。黄浦区在社区分类治理工作上已经开展了大量工作,为我们全市总结推广社区分类治理积累了大量经验,为不断提升社区治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竺亚就深化社区分类治理提出了四点意见:一是精准做好社区分类,二是精确掌握社区动态,三是精心做好调查研究,四是精细做好总结推广。竺亚强调,我们要学习的是黄浦区社区分类治理的思路和方法,而不是具体的分类结果,各区应根据各自的资源禀赋、历史阶段等,在充分的调查研究、理论分析等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分类,精细做好社区分类治理工作。竺亚希望大家拿出“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情,激扬“事事当争第一流”的斗志,振奋“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同心协力,拼搏攻坚,认真做好社区分类治理工作,共同谱写上海基层社区治理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