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治理要闻 > 正文

河南光山县:议事协商跑出基层治理“加速度”

核心提示: 光山县孙铁铺镇在县委社会工作部指导下,扎实推进村(居)民议事协商,建立完善民事民议、民事民定、民事民办的基层治理模式,通过多措并举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

今年以来,光山县孙铁铺镇在县委社会工作部指导下,扎实推进村(居)民议事协商,建立完善民事民议、民事民定、民事民办的基层治理模式,通过多措并举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

固定议事“锚点”,绘好乡村发展“规划图”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村民议事厅,将每月第一周周日设为“固定议事日”,组织村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乡贤能人等在党群服务中心集中议事,重点聚焦村庄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事”。屈岗村设置“古树议事点”,依托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变“杂草丛生地”为“树下议事点”,每月组织老干部、村民代表齐聚东方大店广场,围绕修路规划、产业扶持等议题深入讨论,撂荒地整治改建议事广场的决策正是通过反复协商达成的共识。

流动议事“上门”,破解民生急难“暖心卷”针对群众身边的“小事”“急事”,创新设立“流动议事点”,推动村干部走出办公室,带着记录本深入农户院落、田间地头,通过“马扎会”“树下聊”“田埂议”等接地气的形式,随时收集诉求、现场协商解决。刘乡村在农家院落里化解邻里纠纷,在文化广场上敲定312国道路边花坛的维修方案;黄桥村在水库大坝现场议事,解决陈兴寨水库水资源流失问题。这种“流动议事”模式,将协商场景搬到群众家门口,让治理效能体现在解决问题的速度与温度上。

双轨议事“联动”,激活共治共享“新引擎”推动“固定议事”与“流动议事”“双向奔赴”,前者定规划、把方向,确保治理有蓝图;后者抓落实、解民忧,确保服务无死角。通过“大事共议、急事快办”的闭环机制,基层协商从“纸上制度”转化为“田间实践”,让协商议事更贴民心、治理效能更显活力。同时设立“村民意见箱”和线上平台,通过村务公示栏、微信群等实时公开项目进度及资金明细,拓宽常态化反馈渠道,接受村民质询。目前全镇28个村(社区)已组织召开各类协商议事会议61场,协商群众反映问题73起,收集群众意见147条,既提升了决策公信力,又增强了群众获得感。

责任编辑: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