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刚说咱楼道暗,今天灯泡就换好了!”
“可不是吗,新建一个停车场,车也有地儿停了!”
11月16日傍晚,湛河区高阳路街道利民社区小广场上,居民你一言我一语,纷纷点赞身边的新变化。这些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小事,正是我市扎实推进“红色物业”建设的缩影——紧扣“物业服务企业党建全覆盖、小区物业服务全覆盖”目标,居民的获得感成了最真实的“验收单”。
近年来,我市推动党的组织体系向物业企业、居民小区深度延伸,构建“社区党组织+物业企业+业委会”三方联动、共商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将基层治理“末梢”变成了服务群众“前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家门口”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打造群众的“主心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针对以前部分老旧小区长期“无人管”、物业公司“不愿接”、党组织“覆盖难”的痛点,市物业行业党委没有回避绕道,而是选择迎难而上,实行“三建一派”党建模式,为行业注入红色动能。
起初,少数企业担心建立党组织会增加负担、影响经营,党组织覆盖面临现实瓶颈。面对困难,市物业行业党委精准施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耐心沟通、打消顾虑,推动“单独组建”党组织,让党建成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对党员数量不足的企业,打破企业壁垒,通过“行业联建”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对需深度融入社区治理的企业,联合街道社区党组织开展“区域共建”,推动组织共建、事务共商、难题共解。为确保党的工作无死角、无盲区,向暂未建立党组织的企业精准选派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党建指导员,“一企一策”进行指导帮扶。全市成立物业企业党组织31个,选派党建指导员536名,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和服务温度,使“红色物业”成为服务群众的“桥头堡”。
“街道党工委选派优秀党务骨干到公司担任党建指导员,手把手教我们如何做好群众工作、提高服务质量,解决物业费收缴难问题。通过实行‘先服务后收费’模式,主动把物业费降低10%,让利于民、服务于民,物业费缴费率从原来的20%上升到几乎100%!”卫东区东安路街道老王物业负责人王付合介绍。
在筑牢组织根基的基础上,物业服务全覆盖的民生承诺同步落地见效。坚持“一小区一方案”,新建商品房小区通过招投标引入专业化物业;老旧小区由社区“托底代管”,配齐保洁、安保等基础服务力量;对于有自治条件的小区,则积极鼓励成立业委会,实现居民自我管理,构建起“社区统筹、物业协同、业委会参与”的多元治理新格局。
为实现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深化转变,我市大力推行社区“两委”成员与物业企业负责人、业委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物业企业、业主委员会党员负责人向社区报到,担任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社区“两委”成员兼任业主委员会委员、物业企业义务监督员,常态化收集民情、调解矛盾、监督服务,成为社区、物业和居民之间的“连心桥”,党建引领从“两根线”拧成“一股绳”。
“我们社区‘两委’吸纳了一名物业党员骨干,还派出一名社区干部到万吉名家物业公司当义务监督员,现在工作协调起来方便多了。双方紧密配合,对小区25名孤寡老人和13名留守儿童建立了台账,定期帮助他们理发、采购生活用品,还开展端午包粽子、中秋做月饼、八一茶话会、腊八爱心粥等活动,物业服务更有温度,老百姓都竖大拇指,我们的工作也好干了!”汝州市洗耳河街道南关社区党委书记陈红卫深有感触。
算清群众的“明白账”
“物业费缴得不清楚,公共收益更是一笔‘糊涂账’,到底缴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我们心里没数啊!”这是不少小区业主共同的怨言。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聚焦物业服务不透明、业主监督无抓手等痛点,市房产事务中心出台《住宅小区物业服务公开工作指引(试行)》,全面推行“四公开一承诺”(公开服务内容、收费标准、公共收益收支及服务履约情况,并作出办事时效承诺)机制,通过公示栏、业主群等渠道“晒服务、亮家底”,广泛接受业主监督。同时,依托“鹰城物业那些事”专栏,采用通俗易懂的漫画、情景短视频等形式,对群众关心关注的物业管理政策进行生动解读,不断提升群众知晓率和监督参与度。
“公司党支部主动向春华国际茗都小区业主开展‘四公开一承诺’,让群众缴费缴得明白。群众满意了,咱们公司的口碑才能越来越好!”春光物业公司党支部书记阎凯歌言语间满是自豪。
面对物业服务质量上不去的治理难题,我市出台《服务质量黄红牌管理办法》,对连续两次业主测评低于80分的企业启动退出机制,以硬约束倒逼服务提质增效。同时发布《“红色物业”认定标准》,细化7大类44项服务规范,并将“红色物业”星级与行业信用管理体系挂钩,让“软服务”有了“硬标尺”。
此外,将信用评价打造为行业监管的有力抓手,从企业资质、合同履约到业主满意度进行多维精准画像。对信用优良企业在项目招投标中给予倾斜,对服务违规、侵占收益等失信行为实施通报、限制准入等联合惩戒,真正让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寸步难行。
“现在物业服务的积极性可高了。我们通过建立居民、社区、物业联动机制,开展‘订单式’服务,居民通过小程序或网格微信群‘点单’,社区网格员梳理需求‘派单’,物业服务公司抢着‘接单’。今年8月以来就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120多起。”示范区应滨街道建业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小丹说。
目前,全市已完成397家物业服务企业的信用评价,专业化物业服务小区信息公开率高达96.3%,734个物业小区全面完成公共收益公示,规范管理公共收益266.89万元,昔日的“糊涂账”问题正在得到系统治理。
办好群众的“操心事”
“破解物业管理难题的关键,在于凝聚治理合力。我们以幸福街社区为试点,构建业主+社区+小区党员+物业公司+银行‘五方共管’模式,照顾到多方利益主体需求,解决了这个老大难问题。”新华区矿工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潘栋介绍。幸福花苑小区自“三供一业”改造后,曾经走马灯式换了6家物业公司,但都撑不了多久,最终物业服务陷入“瘫痪”。为走出这个“死循环”,该小区实行“五方共管”模式,社区牵头制定《物业服务标准清单》,将32项基础服务、18项增值服务纳入物业合同。成立红色物业联席会,实行“问卷+座谈+评比”机制和“银行代扣+资金公示+业主监督”机制,逐步破解物业费收缴难题。小区物业费收缴率升至92%,服务达标率91%,矛盾纠纷下降76%。
这样的转变并非个例。在卫东区东安路街道东苑社区建东新城小区的一场“红色议事会”上,有居民提出“垃圾桶需手动掀盖不卫生、不方便”,物业回应“换智能桶成本太高”,正当陷入两难时,社区党委书记现场提议“为旧桶加装简易金属拉手”,党员志愿者主动放弃休息,利用周末完成安装,快速巧妙地解决了群众的“小烦恼”。
近年来,我市不少社区推广“五方共管”模式,并建立“红色议事会—调解队—监督组”三级响应机制。从“路面平整”“路灯亮度”到“垃圾桶拉手”,一桩桩民生“小事”被摆上台面、高效解决。同步建立一般问题一线速办、复杂事项联席商办、疑难问题精准督办的“三办协同”机制,实现了小区治理水平和居民幸福感“双向提升”。
近日,湛河区恒大名都小区的居民王女士家中暖气片突然喷水,热水迅速蔓延,顷刻间地面就积水了,并有可能殃及楼下邻居。她紧急拨打小区物业电话,不到5分钟物业维修师傅就到达家中维修,20分钟内就排除了故障。王女士说:“幸亏物业反应快,要不然家具就要泡坏了。”
恒大名都小区物业公司在街道党工委指导下,持续细化优化“三办协同”机制,作出“1分钟响应业主诉求,5分钟内到达现场,30分钟内开展维修,回访业主满意度要求100%”的服务承诺,先后为居民解决厨房燃气泄漏、储藏室漏水等急难问题110多件。
全市各社区党组织聚焦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积极引导和支持物业企业开展形式多样、有温度的便民服务活动,赢得居民广泛点赞,基层治理的群众基础越筑越实。汝州市风穴路街道塔寺社区党员带头开展“我为父母(公婆)洗脚”孝亲活动,营造社区温馨氛围;舞钢市朱兰街道矿业社区组织定期走访慰问空巢和孤寡老人,并提供无偿水电维修等贴心服务;宝丰县铁北社区针对孤寡老人和残障人士,持续开展“粽情端午”“包饺子过暖冬”“腊八送爱心粥”等人文关怀活动;鲁山县恒福园小区主动为婚嫁业主免费提供水电接入、彩虹门搭建、待客场地布置等便民服务,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民心所向,政之所行。我市将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部署,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全面深化“红色物业”建设,持续提高物业服务水平,全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为群众打造更有温度、更具获得感的幸福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