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治理要闻 > 正文

彭勃:保持基层治理韧性 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作者:彭勃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国家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

为了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冲击,提升城市治理韧性水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超大城市纷纷探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化技术,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赋能增效,城市治理的数字化转型自上而下向城市基层落地和延伸,构成新一轮基层韧性治理的时代风景。

在治理技术上,实现基层风险治理的数字化系统性赋能

基层韧性治理的数字化赋能,应当具有全面性和综合性特征。从当前的实践来看,数字手段强化内部监督的功能发挥得比较充分,除此之外,数字化转型为基层赋能还应当体现在以下更为重要的方面:首先,治理底数。数字化创新应为基层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治理底数。目前基层所掌握的治理数据,基本上都是采取人工方式自行获得的传统数据,而更全面和深入的治理数据掌握在条线管理部门手中。数字化创新所推动的基本治理数据对基层治理的开放和友好便利化运用,可以为基层治理找到科学依据,提高基层治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其次,治理变数。自动感知和分析技术可以帮助基层分析治理数据的变化趋势和动态特征,帮助基层更敏锐地感知社会风险的发展态势,及早采取预防性措施,提升风险防控治理的时效性。第三,治理路径。通过大数据和智能分析等手段,阐明治理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和作用机制,帮助基层更好找到治理突破口,更为准确地选择治理工具,提高治理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数字化为基层助力赋能,可以改变以往基层治理的单元隔绝格局,从更为开阔和深远的治理视野开展工作。应改变人工和粗放型的管理手法,在大数据和智能分析工具的支撑下,向科学化和精细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化技术为基层赋能,需要从原来自上而下的科层视野中拓展开来,既要发挥自上而下的监督考核,也要发挥数字化促成横向协同联动的治理功能,支持基层治理的科学化进程。同时,应当突破部门壁垒和传统观念,在合理安全的前提下,推动向基层的数据开放,提升基层运用数据的友好性和便利程度。推动数字技术和传统基层治理技术的深度融合,探索数字化助力党建引领、网格化等传统工作机制。变基层治理“被数字化”为基层主动要求数字化,真正使数字化成为基层干部爱用的顺手工具。

在治理流程上,建构风险防控的数字化治理闭环

目前数字化对基层治理的改造,带有自上而下贯彻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城市最小管理单元中的数字治理,以及基层开展的数字化治理场景设计等。应该说,以上创新呈现出点状分布,是原有基层治理系统的补充和点缀。数字技术尚未有效嵌入基层治理流程,在风险问题的信息收集、预警研判和处置善后之间,仍然没有形成有力的治理闭环。要更为充分地发挥数字化的治理功能,应当考虑运用数字化技术,对当前基层治理机制进行系统性重塑,而不是满足于点状改进和表面化创新,更不应该给基层增添无谓的工作指标和数字化负担。

数字化创新要推动基层治理的机制转型,需要研究如何推动数字化治理平台与传统治理平台的联动贯通,实现不同平台之间的相互支撑和增能;探索数字化治理机制如何有效融入基层治理流程,将数字化的基因植入基层治理流程之中。沿着平台和机制的嵌入路径,探索数字化手段进入基层治理的内在机理,而不是机械附加和零星点缀。应当在尊重基层治理自主地位的基础上,将数字化创新的创始权和主动权交给基层,让基层因地制宜,开发出具有本地特色,简便易行高效节约的数字化治理方式。例如上海浦东北蔡镇开发出市政管理的“一码通用”,上海徐汇区开发的“汇商码”,都是基层管理主体自主开发出来的数字化工作系统。这些创新技术并不复杂,但是“管用”,能够解决基层治理长期面临的工作难题,如及时发现难、取证难、内部监督困难等。

事实证明,符合基层治理需求,能够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数字化工具,能够较好地融入基层治理流程,对基层治理发挥体系化的重塑作用,基层治理主体和社区从业者和居民也有更高的获得感。可持续的数字化创新,应当将数字化的信息资源与基层数字化创新连接起来,将风险防控的决策与流程,风险治理的管理与服务有机统一起来。这样,可以将点状分布的数字治理场景连接起来形成治理场域,将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功能从选择性治理迈向体系化改进。

在治理体系上,构建数字化条件下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数字化创新的手段,用可视化和可考评的方式,将治理问题简单化和标准化的处理,可能让人产生治理安全的幻觉。实际上,由于基层治理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基层韧性治理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依靠社会韧性机制本身。在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不能满足于数字化提供的治理幻觉,用数字化手段去遮蔽和替代原有的社会韧性治理机制,而是要有意识地运用数字化技术,着力培育和修复社会韧性机制。所以,充分发挥数字化功能,其目标应当由治理工具的改进转换为治理系统的重塑,运用数字工具塑造基层治理共同体。

基层治理韧性的来源是多元的。面对基层风险挑战,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自救,邻里守望互助,社会力量的参与,多种治理主体的协同治理机制等等,构成主要的韧性治理源泉。要充分发挥基层的韧性治理力量,首先要避免自上而下的数字化创新对基层治理随意切割和遮蔽,尊重与呵护社会韧性机制,应当是数字化转型始终把握的原则。其次,需要主动发挥数字化的培育功能,用数字化手段为共同体的夯实和运行提供技术支持。例如运用数字赋能技术,创新基层治理党建引领的工作平台;用数字化手段,培育和提升社区互动水平,利用微信群、“社区通”等沟通平台,提升社区共同体的风险感知能力和合作参与能力。最后,数字社会的形成,将形成新的社会连接和社会共同体样式,在新的数字空间和平台上构建风险治理共识,形成互动行为机制,将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的韧性能力。总之,数字条件下的治理共同体建设,可以有效修复和培育社会韧性,从根本上增强风险防控能力,有效降低城市层面的防控压力,形成风险防控的完整工作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