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与经验 > 正文

晏家坪街道 “社工委”夯实基层治理出实招 聚合多元力量解民忧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为持续促进辖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地不断提高,晏家坪街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强化政治指向,立足需求导向,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创新“社工委”工作机制,聚合多元力量共治,不断优化党群服务水平,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治理模式,推动党建惠民,促进街域发展,夯实基层治理。

01、夯实党建基础,实现多网融合

构建多元化基层治理体系,要牢牢把住党建引领这个“方向盘”,树牢党建思维,推动党组织成为基层治理的坚强堡垒。晏家坪街道以“红色领头晏•幸福晏家坪”党建品牌为引领,强化“一盘棋”思维,坚持党建统领、整街布局,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责任明确的属地性、整体性、适度性原则,按照“一员多能、一岗多责”的原则,定人定岗定责,以社区网格员为主,党员干部、驻守干部、“社工委”委员下沉网格充实力量。优化24个网格,成立19个党小组,选配党员楼栋长,使党组织覆盖基层网格各个“神经末梢”,不断延伸党建工作触角。同时,街道党工委坚持把“走访民情、倾听民意、亲近民心”作为基本原则,网格员结合各自网格实际,将网格内的人、地、事、物、组织等信息及时填写“晏邻记事”,通过“民情全面掌握、问题迅速反馈、困难及时解决、矛盾有效化解”的工作方式,确保“小问题不出网格、一般问题不出社区”。最终,实现党建网、综治网、大气污染治理网多网融合,达到全区域治理“一张网”,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管理格局。

 02、围绕一个核心,搭好一个平台

充分发挥党工委的轴心作用,及时组织各“社工委”深入小区、楼院、网格解决居民身边的“微小事”“愁盼事”“便民事”,搭建好“社工委”特色服务平台,让基层治理有方向、有保障。各社工委在全街“社工委”工作体系“13X56+”的框架下结合各自实际创新机制,所辖铁路院社区“社工委”创新“晏汇听”工作机制,汇集各方力量听取民声民意。截止目前,依托“晏汇听”议事室梳理需求清单40项,确立重点服务项目12项,按“社工委”成员职责分工分类转办项目清单18件;南院社区“社工委”依托日间照料中心和“夕阳乐”餐桌,聚焦社区养老服务,着力打造“七色服务”工作法,为辖区1239名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精准服务,其用七种颜色代表当下不同老人的状况,如困难、独居、高龄、行动不便等。截至目前,为辖区35名老人提供每日用餐服务;中院社区“社工委”创新“1345”工作法,成立以映山红、向日葵、君子兰、太阳花、满天星命名的5支“幸福花”志愿服务队,鼓励引导居民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参与到辖区治理中来;西院社区“社工委”以“一进二理三化四固”四步走工作机制,在辖区通过党员干部、驻守干部、“社工委”委员开展“西邻春雨”生活志愿服务活动,主动协调化解邻里纠纷5起;北院社区“社工委”充分利用辖区警力资源,发挥党建引领“平安蓝”的作用,以“三先三沉三实”工作法,促使辖区平安建设有保障。在落实新时代城市基层治理目标中,各“社工委”从各自所拥有的优势资源出发,协同运行,真正达到“五雁齐飞”“五院共治”的良好局面

03、紧扣一条主线,帮办一批实事

各社工委紧扣“为民办实事”这条主线,开展“线上+线下”问需于民的模式。首先利用党员干部进网格、“社工委”委员进网格、驻守干部进网格开展线下大走访,其次运用“小兰帮办”、居民微信群开展线上走访,共计走访困难党员群众、辖区60岁以上老人、居民近3000余户,征集排摸到各类诉求问题近百余件。其中,西院社区“社工委”聚焦社会关注点,着力化解办证难问题,共计为70户居民协助成功办理房产证;中院“社工委”联合各方力量为晏四村平房区清掏堵塞下水井,确保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北院社区“社工委”积极协调辖区6号楼院供水问题,保障居民生活;铁路院社区“社工委”修复破损路面1处,为架子车平房区清运垃圾5次。南院社区“社工委”协调实现环卫工人微心愿、清理平房区垃圾2次、安装便民充电桩、协调驻区单位安装道路广角镜等。同时,各“社工委”聚合成员单位的优势资源,着力打造一批精品化民生服务项目,为完善辖区基础设施和提升辖区服务能力发挥“社工委”力量。

总书记说:“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下一步,晏家坪街道将继续发挥党工委轴心带动作用,聚焦辖区群众“急难愁盼”的事,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以党建引领规范化、社会治理全域化、服务居民精细化,推动全街“社工委”工作持续创新走实,促进辖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