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甘肃省市域社会治理百强案例 > 案例展示 > 酒泉市 > 正文

创新社会治理 打造平安沙州

沙州镇是敦煌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经济活跃、商贸繁荣。在基层社会治理上面临着流动人口多、城市管理难度高、政务服务体量大、社会矛盾涉及面广等问题。近年来,沙州镇党委、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重要讲话精神,强化党建引领、夯实治理基础、细化网格化管理、提升智能化水平,以共建共治共享为举措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以创新为动力破解社会治理新难题,走出一条具有沙州镇特色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实践之路。

一、着力强化党建引领,树牢社会治理“主心骨”

牢固树立城市大党建理念,健全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一核多元”城市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一是突出制度标准化。坚持以制度为框严肃支部管理,进一步规范“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标准化,健全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制度》、《在职党员报到服务制度》、《流动党员双重管理制度》、《社区党员积分管理制度》、党员评议、评优树模、干部考察“三进社区”双管等制度,不断夯实基层党建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基础,加大党员积分运用权重,激发党员干部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内生动力。二是健全“三级联动”模式。坚持市、镇、社区整体发力,发挥三级联动模式。落实市级常委包抓社区联系点制度,使市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作为“一线指挥部”;建立镇级综合治理工作协调委员会,发挥龙头作用,引领社会治理工作;社区形成“大党委”制,将8个社区党总支全部升格党委,充分吸纳72名社区民警、企业主、驻辖区单位负责人等为兼职委员,常态化参与社区决策部署,带领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三是推行“轮值主席”制度。健全“党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制度,采取共建单位参与轮流值班,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体系。每季度确定一名辖区共建单位负责人担任社区“党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联席会议轮值主席,统筹协调辖区其他共建单位协商确定共建项目,明确任务,积极开展“小巷论坛”、“楼道心得交流角”、“党员先锋楼”等党建活动,使共建单位共驻共建共治共享互补,实现“党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四是落实“三社联动”机制。以社区、城市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组建“益佳社工”等专业服务队伍,建成1个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个日间照料中心,试点运行2所“社区居民大学”,配套设立“爱心超市”、“爱心门诊”、“爱心家政”、“慈善服务社”等爱心服务网点,打造社区“半小时便民服务圈”。五是优化智慧服务中心功能。先后投资近200万元改造提升6个社区服务阵地,盘活文化馆、学校操场、停车场等共享资源场所35处。依托“智慧敦煌”等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高标准建成社会管理综合服务中心和居民服务代办点,开通社区民情呼叫热线;充分运用“甘肃党建·社区e家”、社区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开展居民问答、事务预约等便民服务,促进党建信息与政务信息、城市管理等平台等多网联动、叠加融合、数据共享。

二、强化风险防范化解,凝聚社会治理“向心力”

一是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力量下沉。积极推进综合执法管理体制改革,认真落实38项执法下沉事项,与社区相互借力联动发展,构建“权责统一、相对集中、统筹管理”的工作体系,逐步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提升城市精细化综合执法治理水平。二是建立立体式智能化技术防控网。积极开展“社区民警进小区”活动,目前建成“梨园社区晓慧警务室”、“桥北社区张吉明警务室”等6个社区警务室、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依托“雪亮工程”建设,推动社区治理数据大整合。在重大节会和敏感节点期间,启动“1+X+N”专群一体化防控机制和“8+X”重点人员管控机制,特别是全国“两会”等重大活动期间,管控涉稳重点人员594名,排查出租房屋1470户,流动人口2954人,确保了社会稳定。三是深入巩固扫黑除恶斗争成效。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部署以来,紧扣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痛恨的涉黑涉恶违法犯罪问题,以“零容忍”的态度,出重拳、下重手,迅速打开全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局面。明确各包抓社区领导、各社区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做到有黑必打、有恶必除。充分发挥四支力量的作用,深挖细找涉黑涉恶线索。积极利用新媒体开展宣传,在“聚焦沙州”微信公众号上宣传扫黑除恶相关法律知识,并要求镇居干部在各自微信朋友圈进行转发,扩大影响,形成了“扶正祛邪、弘扬正气”的打黑除恶的良好舆论氛围,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积极组织开展“六清”行动,对掌握的29条涉黑涉恶线索进行再次核查,完成线索核查报告29份,线索核查办结率100%。四是强力推进镇社综治中心建设示范点。按照标准化、规范化、实体化要求,全面建成镇、梨园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示范点,设置“二办一厅八室”功能区,规范“信息受理、分流办理、反馈回复、督查考评”工作流程,以市综治中心为主线,镇综治中心为支撑点,社区综治中心为主抓手的一线纵向到底的“一张网”,按照“镇综治中心—社区综治中心—镇综治中心”运行模式,实行首问负责制,聚焦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畅通群众诉求受理渠道,对群众来信来访问题统一分流、指派、办理,对所有承办事项跟踪督办,打造基层“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真正让群众“一处跑、跑一次”。

三、创新优化网格服务,弹好社会治理“协奏曲”

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区治安综合治理服务中的领导作用,着力打造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新模式。一是科学优化网格划分。根据我市实际情况,科学优化网格管理,按照每个网格不超150-300户的标准,细化市、镇、居、楼、户五级网格339个;建立网格党支部22个、网格单元党小组44个,确定网格党员中心户301户,落实网格信息采集、矛盾纠纷调解、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内容,完善城市管理网、便民服务网、社会治安网等“多网”融合发展。二是加强网格管家队伍建设。探索建立街巷长制,从镇领导班子成员、社区驻区单位负责人中推选网格长72名,街巷长185名,鼓励和引导班子成员、在职党员、离退休老干部等担任网格长、网格员,配备专职网格员339名,提高服务群众社会综合治理精准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做到横向到人、纵向到社区的全方位社区队伍管理。三是深化队伍共建互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300余名兼职信息员,整合10400余人,建成党员先锋攻坚队、网格员联防联控队、志愿者爱心互助队、行业协会特色服务队“四支队伍”;由市委组织部长兼任工作组组长,各队伍市级分管领导、主管部门负责人、镇居负责人轮值主席为成员组成“四支队伍”一线指挥部,统筹指导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四是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发展。以网格为单元,持续加大“法律明白人”培养力度,确保全镇各网格内,每千人至少培养1名“法律明白人”骨干。推进“智慧普法”,深入“大网格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理念,强化法治主题小区楼院建设方度,营造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7个社区成功创建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四、引领激发居民自治,画好社会治理“同心圆”

    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挥社会组织共同治理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一是探索激活居民自治新模式。积极推行居民议事会协商、居民代表会议决策、居民委员会执行、居务监督委员会监督的“四会联治”社区自治模式,推动居民进行自主性的决策、管理、服务、教育、监督,拓宽广大居民参与社区事务渠道,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形成共商共议共治合力。二是培养形成业主自治新习惯。2020年完成组建“业主委员会”86个,“三无楼院”自管小组39个,“业主委员会”增点扩面,鼓励业委会和业主积极履行决策权、参与权、实施权和监督权,使居民从“居住其中”转变为“参与其中”,把矛盾稳控在小区、化解在乡镇,真正实现小区楼院共建共治共享。三是打造助推志愿共建新格局。积极创新“美丽敦煌”志愿服务行动,打造“美丽沙州”志愿服务品牌,聚焦社区党员、网格员、志愿者、警员“四进社区”行动;推行在职党员积分管理新模式,开展“在职党员义务服务周”“党员志愿者奉献日”等活动,形成“有难找支部、服务找党员”的服务居民工作新机制;依托“志愿者+”形式成立服务联盟,组建服务保障、群防群治、文明劝导等共驻共建活动,着力打造“美丽敦煌红马甲”志愿服务品牌,整合社区志愿者队伍,组建志愿服务支队1支、志愿服务小分队8支、特色志愿服务队52支,开展文明交通劝导、社区治安联防、弱势群体帮扶等活动100余场次,使小服务汇聚成大能量,夯实社会综合治理基层力量。四是着力创新社会服务新形式。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落实“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双项认领卡”的“三单一卡”运行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互联互动服务,按季度开展市民素质养成行动、城市秩序提升行动、志愿服务品牌行动、敦煌文化弘扬行动等“四大提升行动”,积极申报“省级文明乡镇创建”,用小行动撬动城市大文明,形成社会综合治理合力。

五、走出阳光关爱新路子,注入社会治理“强心针”

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关怀帮扶体系,努力使重点特殊人群关爱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一是加强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强化流动人口、精神障碍患者、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吸毒人员、不良行为青少年、邪教人员、信访老户、扬言报复社会及可能铤而走险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帮扶教育和日常管理,推行“三定五清五落实”工作法,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大走访、大排查行动,建立健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收治管理机制,对三级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100%落实“全员监护”政策,实行信息化管理、实时化监控,确保社会稳定。二是加强心理健康服务。梨园社区争取到中社联“安心小屋”项目,设立心里咨询室,免费提供心理疏导服务37人次,进一步推进社会心理服务队伍和机构建设,把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纳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积极开展心理服务和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单位等活动,减缓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趋势,促进社会矫正源头治理。三是优化安置帮教通过教育培训、个别谈话和座谈等方式对在册刑满释放人员进行走访排查活动,全面掌握刑满释放人员的最新工作、生活状态;建立衔接、建档、安置、帮教、回访一体化的工作模式,对困难刑满释放人员,及时纳入帮扶范畴,实施社会救济。三年以来,年平均管理160余人,刑满释放人员接送率100%,就业率达95%,为20余人落实民生政策,刑满释放人员重大恶性案件“零发生”。四是健全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全面落实矛盾纠纷“1+22”多元化解机制,完善领导包案化解制度,落实领导干部“逢五进格”制;以“一办四室一中心”为抓手,层层压实基层平安法治宣传、治安综合治理、矛盾纠纷调解、社情民意征询、重点人员管控、平安社区建设、信访维稳等工作责任。三年来,我镇防范化解重大社会稳定风险专项行动8场次;办理信访案件20余件,办结率100%;受理12345热线各类投诉1063件,全部办结完毕。建立各类调解委员会9家,培养调解员259人;挂牌成立个人调解工作室5家,调解成功各类矛盾6000余件,涉及8000余人,受理率100%,调解成功率98%,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