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甘肃省市域社会治理百强案例 > 案例展示 > 平凉市 > 正文

庄浪县农业农村局“三治三力”推动乡村治理

【内容概要】

庄浪县农业农村局在“一核突出、三治融合、四轮驱动”的基础上,探索“三治三力”促进乡村振兴。围绕自治这一核心,明确农民主导地位,到农民群众中了解实际需求与诉求,激发乡村整体活力;加强法治这一保障,做好法律宣传教育,彰显法律在农村维权、解决矛盾纠纷等治理方面的关键作用,促进乡村和谐定力;发挥德治这一风尚,加强德治文化建设力度,提高农民群体的解德治文化水平,确保农民具备一定德治意识,引领乡风文明动力。

【背景和起因】

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开和人民生活迈向小康的同时,社会风气、物质观念、道德水准逐渐发生了变化,乡村问题日益明显,乡村治理能力急剧下降。一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一些乡村干部对乡村治理的概念、内涵和外延不是很清楚,甚至认为乡村治理是虚事、软务,不知道由谁来治理、治理什么、怎么治理。二是群众参与乡村治理主动性不够强,村民自治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典型示范带动效应还不够明显。三是乡村治理主体弱化,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乡村加速“空心化”“空巢化”,村民自治组织缺乏年轻血液,乡村治理人才短缺,治理主体呈现弱化趋势。四是德治水准降低。一唯利是图背坏道德。随着脱贫攻坚优惠政策的大力投入,社会抚养体系的不断完善,为了迎合优惠政策,乡村出现子女与父母分家分户,享受低保等政策。二是离婚导致老弱孤儿的出现。婚姻自由也伴随着离婚自由,乡村离婚率逐渐增加,离婚双方为了自己的幸福不愿抚养孩子,出现了孤寡老人抚养孩子的现象。三是聚众赌博产生家庭矛盾。乡村社会青年回乡出现酗酒赌博,造成家庭经济损失和社会道德背坏。

【做法与经过】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各乡镇党委书记和县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印发了《庄浪县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了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方法步骤,健全了县、乡、村、户四级联建机制,形成了县委农办牵头抓总、牵头主管部门督促指导、乡村两级协同发力的工作机制。采取“一核突出、三治融合、四轮驱动”(“一核”即建强村级党组织,“三治”即自治、法治和德治有机融合,“四动”即问题导向牵动、上下一体联动、守正创新驱动、宣传引导促动)的乡村治理模式。

二是坚持党建统领,强化基层基础。制定了《庄浪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规划》,建立了县委常委、党员副县长和党工委书记抓党建“五个一”责任清单,结合乡村两级换届,注重选拔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一线优秀年轻干部,换届后乡镇党政正职本科以上学历占到97.2%,涉农和社会管理专业占75%。配备专职化村党组织书记87名,考聘大学生村文书194名,“一肩挑”比例达到91.2%,村“两委”成员平均年龄下降7.5岁,大专以上学历增加28.8%;全县党组织书记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的占60.1%,建立了“村党组织—网格化—党员联系户”村党组织体系。坚持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促全面规范、以党建工作信息化促落实落细、以“四抓两整治”促重点提升,列支党建专项经费800万元,大力实施基层基础保障工程,村级办公经费和村干部报酬全部达到保障标准,对22个相对破旧的村级活动场所进行了改造提升,阵地建设全部达到标准化要求。大力实施“五个一批”人才计划,柔性引进紧缺人才104人,评选市级乡土人才100名。有序启动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轮换工作,对驻村期满2年及以上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进行了轮换,调整轮换驻村帮扶干部385人次,196个脱贫村、2个乡村振兴重点村、12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实现应派尽派。全面开展党员亮职责、亮身份、亮承诺活动和“五岗同创”活动,在农村挂牌党员示范户1700户,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全县各级党组织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集中学习2300多场(次),为群众帮办实事1.2万件,有效发挥了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围绕自治核心,激发乡村活力。坚持把尊重群众意愿、推进群众自治作为乡村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村民需求为导向,群众自治为抓手,全面提升村民自治能力和水平。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工作的通知》,将扫黑除恶、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环境整治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指导乡村修订完善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293份,健全完善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村民议事会等自治组织,全面推行农村党员“积分制”“驾照式”管理和社员“红黑榜”管理,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坚持以“阳光村务”规范化建设为抓手,紧密结合“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居)务公开工作的通知》,认真梳理基层小微权力清单、村级事务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等,制定了村级民主监督流程图,通过设立固定专栏、举报电话和意见箱,全面落实村级党务、事务、财务三公开制度。

四是加强法治保障,促进乡村和谐。坚持以推进乡村依法治理为抓手,制定印发了《庄浪县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健全完善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的法治乡村建设工作机制。充分利用“3·8”“3·15”“4·15”“12·4”等节点和法治宣传栏、法治文化广场、法律图书室等阵地,积极开展“法治宣传乡村行”“创优法律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和“大走访大调研大宣传”活动,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推广完善“343”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大力推行“党组织+联调单位+调委会+法律服务工作者+个人调解室+志愿者队伍+当事人”的“6+1”人民调解工作模式,全面落实“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制度,全县293个行政村专(兼)职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

五是发挥德治引领,推进乡风文明。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德治为先深化乡村治理工作推进计划》和《庄浪县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为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提供了指导和遵循。深化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创建行动”,持续推进移风易俗,组建了全县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督促指导各行政村制定了《红白理事会章程》,确定了全县婚嫁彩礼“限高”指导标准,从严执行“四报备四承诺”措施,建立健全了红白喜事报备制度,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更新思想观念、破除封建迷信、摈弃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成效与反响】

一是抓建了水洛镇、南湖镇2个市级示范乡镇及水洛镇吊沟村、郭堡村,南湖镇陈庄社区、席河村,韩店镇石桥村、赵墩乡大庄村6个市级试点村和岳堡镇岔口村、郑河乡上寨村、朱店镇吴沟村等12个县级试点村,集中打造韩店—南坪—水洛—朱店、通化—永宁—郑河、岳堡—南湖—赵墩3个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示范带,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三治融合”新路径、新模式,为乡村治理全铺开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举办新任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2期293人,基层干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素质能力进一步提高。严格落实“四个一”整顿措施,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完成问题整改12个,占100%;大力整治党员信教参教和涉黑涉恶问题,共排查出信教参教党员72名,其中帮教转化71名、劝退1名,对信教参教党员采取一人一策、结对帮扶等措施,切实巩固提升帮教转化成果。

三是全县293个村全部实现村务公开规范化,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深化开展“三社”联动工作,开展社区社会工作站建设试点工作,动员引导志愿者队伍等社会组织参与全域无垃圾、爱心服务和政策宣传等公益活动21场(次),带动居民协商议事规范化、常态化,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四是编印发放《民法典》及系列宣传折页2万余份,累计开展“法律八进”活动127场(次),惠及群众1.63万人。全县累计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039件,调处化解1957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6%。培育省级“枫桥式”人民调解委员会1个、人民调解员1人,有力维护了农村经济社会和谐稳定。

五是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县组建了10个县级志愿服务队、156个乡镇志愿服务分队和1223个村级志愿服务支队,围绕科学理论、宣党的政策、主流价值、文化生活和移风易俗五大核心任务,累计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2万场(次),服务群众5.8万人(次)。深化“美丽乡村·文明家园”陇原乡村文明行动,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八个一”示范工程,选树表彰“美丽庭院”省级示范村2个13户、市级示范村3个18户,“最美家庭”全国1个、省级12个、市级20个、县级90个,“平安家庭”示范村19个、示范户200户,评选表彰2020年度“庄浪好人”87名,创建各级文明单位(校园、村镇、家庭)94个。

【探讨与评论】

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在乡村治理工作中,加强组织建设便是落实乡村振兴的保证。一要将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发展关键,将基层组织与干部实际待遇归入到民生保障之中,这样才能使基层组织与干部队伍得到有效补给,发挥好组织和人才优势;全面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在针对年轻干部进行培养时,可以将其安排到乡村基层组织中开展一线工作,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干部得到有效培育,还能在乡村落实从严治党,及时将农民群体实际需求反映给上级领导;三要加强基层组织对于农民群体诉求关注度,针对乡村开展全面督查,在根本上落实反腐廉政,从而促使基层组织在农民群体中的地位得到提升,通过基层组织为乡村治理奠定牢固基础。

二是深化落实自治体系。在乡村治理工作中深化自治体系落实度,确保乡村治理落到实处。一要在自治体系中明确农民群体主导地位,到农民群体中了解实际需求与诉求,将基层组织彻底融入到自治体系之中。二要在落实乡村治理时,转变以往对资源分配的择优原则,构建新型竞争分配模式,使各个乡村通过公平竞争获取资金资源,乡村治理就会更加贴合基层群体,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三要大力开展“巾帼文明乡风行动”和“巾帼家美积分超市”等活动,积极推行党员“积分制”“驾照式”管理和社员“红黑榜”管理,充分发挥村“两委”、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村民议事会等自治作用。

三是构建法治规范乡村。在开展乡村治理或构建治理机制时,一定要将法治作为基础,提高法律在乡村中的规范程度,彰显法律对于农村群体维权、解决矛盾纠纷等治理方面的关键作用。基层组织要积极引导农民群体参与到法治建设中,增加农民群体对相关法律的了解,净化乡村整体风气起,扭转乡村过于重视人治而忽略法治的观念,改正农民群体轻视法律的错误观念,让法律成为为维护群众权利的工具,让农民群体养成依法办事的良好习惯,让乡村治理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工具。

四是全面提高德治水准。在乡村治理工作中,德治是一杆旗帜,通过树立德治标准便可保证乡村秩序,从而为乡村构建全新观念。全面提高乡村德治水准,一要深化落实自治体系与德育水准的结合。在调节矛盾、尊老爱幼等多种治理工作中,切实提升乡村整体德治水准,从而在乡村地区形成一种全新风气。二要切实发挥乡规民约监督作用。当乡村农民做出违反乡规民约的行为举止时,需要对其给予一定惩戒,切实发挥基层组织在乡村德治的监督效果。三要加强德治文化重视程度。将重点放在德治文化建设和构建力度,提高农民群体了解德治文化的水平,从而使农民具备一定德治意识,这样乡村德治整体水准就会得到提高,更加有利于乡村治理工作落实与开展。